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本土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在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高产优质的势头,成为美国本土裔文学和更普遍意义的美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文章概述和分析了厄德里克在2000年后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从作品的主题、叙述结构、文化反思、政治干预等角度,揭示厄德里克创作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态势,提出其创作节奏的涌动不息,作品的丰富性,主题的延续和发展。作者认为,作家在创作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写作意图和个人文化参与愿望越发强烈,而创作题材也体现出丰富不竭的特点。厄德里克的小说创作是美国本土裔文学、美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方兴未艾的本土裔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浅谈"9·11事件"的经济思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作为世界性重大突发性历史事件,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过程和经济思想观点正产生转折性的变化与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居经济思想主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将弃守更多的阵地,而与之相对的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观点将重返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同思想理论层面的转向形成对照,美国政府在经济步入衰退的情况下,实用主义地采取凯思斯主义的危机应对政策的举动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在美国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9·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目标实现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阿富汗未来政权。美国的政策将产生长期的影响,不仅导致美国力量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主导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发展,而且对美俄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中期剧作《大神布朗》中的面具手法独具特色,不仅开拓了奥尼尔的艺术领域,为他后来对戏剧的探索和成功铺垫了道路,更丰富了现代戏剧的舞台,为世界戏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 1988年10月16日是美国著名悲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尤金·奥尼尔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许多国家纷纷举行学术讨论会,纪念这位堪称是美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的剧作家,缅怀他对世界戏剧的贡献。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从多种角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探索。他写的60余部剧本几乎全是悲剧,其题材之新颖,涉及领域之广阔,主题哲理寓意之深邃,艺术风格之绚烂多彩,在美国戏剧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的悲剧大致分为  相似文献   

6.
冒现的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应该从20世纪70年代算起,而发展到1990年代,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也标志着华裔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冒现的文学"这一概念是针对新兴的文学而提出的.在冒现的文学中,总是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内容,而且还在不断向霸权挑战.惟有当代华裔文学才真正触及到了沉淀在华裔中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依据"冒现的文学"的概念,对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简单的梳理的总结,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兴盛的原委,认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在经历了发展后,正在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胡玄 《江苏社会科学》2023,(2):223-231+244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南方剧作家,以其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为评论界所熟知。然而纵观其创作生涯,“南方淑女”仅是威廉斯对南方身份思考的众多维度之一。在创伤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身份理论的视域下,考察威廉斯早、中、后期代表性戏剧作品中人物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以及他们面对创伤表现出的不同态度,挖掘造成这些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透析剧作家对于社会变革期和文化断层期的个体的脆弱性以及美国南方身份认同困惑的批判和思考。威廉斯将美国南方的历史重负和身份危机转化为剧作中的创伤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身份困境,剧作中频繁出现的创伤性事件正是剧作家用于回应社会矛盾的特殊方式。面对现实中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威廉斯以戏剧创作为手段,批判南方身份建构中的谬误,并在象征层面化解矛盾,寻求一种基于他者伦理的理想南方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8.
由四川大学“传统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和美国明道大学发起并主办的“现代管理与营销战略国际研讨会”于1993年5月5日——7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四川的21位专家学者以及37位来自国营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传统文化与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绪通博士作了“道的领导艺术经营之道”的精彩讲演,把中国优秀的道学文化与现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和浓厚兴趣。一致认为,张博士讲演是坚持“古为今用,切中实弊”。此外,省内知名学者辛文教授等还就“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股份制与股市”、“关贸总协定与知识产权”、“企业营销战略”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对与会者深有启发。现将研讨会上的主要论文分期于本刊摘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58—1919)是美国第26任总统(1901年9月至1909年3月)。西奥多·罗斯福原为副总统,因总统麦金利(MicKinley)被暗杀而于1901年9月接任总统职位,并于1905年3月当选连任。在任期内,西奥多·罗斯福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对美国人确立“环境意识”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环保”政策,对美国人环境道德观乃至总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向梅芳 《南方论刊》2008,(10):76-76,78
今天的戏剧正面临着“剧本荒”的问题。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相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业余人才。剧作家也要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要做到深入生活,还要有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2.
赵琴 《江汉论坛》2005,(8):139-141
本文对美国学者贝尔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作了初步探讨。在笔者看来,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的理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重矛盾,而他本人之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三位一体也正是这些矛盾的某种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艳红 《社会科学》2002,(10):31-35
“9·1 1”事件以后 ,中美关系呈现出缓和的发展迹象 ,两国合作和接触的层面似乎也在逐渐增强 ,这是否说明布什政府一反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试图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了呢 ?本文通过“9·1 1”事件后美国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来剖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本质 ,即美对华仍然是“接触”和“遏制”两手并用 ,美国从未放弃过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一生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为人们揭示生命背后的神秘力量。晚年的奥尼尔痴迷于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中国道家哲学,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到他的生活,还渗透到他的戏剧创作中。正是由于奥尼尔对"无为"、"循环回归"和"齐物论"道家思想的接纳和吸收,才使得他的晚期作品更加深刻,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象征”和“面具”等元素,尤金·奥尼尔使自己的作品在戏剧氛围上显示出一种虚实相生的梦幻色彩,使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角色内心矛盾的呈现上,印证了他的表现主义艺术观,达到了戏剧诗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宏观戏剧学角度看还是从微观戏剧学角度看,戏剧文本都是导演、演员和观众、读者关注的对象。不错,对于导演与演员来说,通常也把文本看成“半成品”,因为它的全部艺术构思需要通过整体性的舞台演出才得以实现。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仍然是那一句传之不朽的戏剧谚诀所概括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因为,无论古今,剧作家得以表明自己对社会、人生、』。灵和艺术的理解的唯一手段就表现在文本之中,同时也是他可以从社会、人生、。C灵和艺术中得到最高报偿的手段,所以一个剧作者真正需要的,除了自身的人格与才能之外,…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术界相信,“进步”的社会史观、西方经济学关于“相互依存”和国际“共同利益”的论述,共同构成了威尔逊国际和平合作思想的理论源头。世纪之交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威尔逊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危险”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从时代变化造就的相互依存趋势和战争的无限化趋势中,威尔逊否定了把战争和冲突视为国际社会常态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通过大国和平合作实现全球扩张的美国新扩张主义理想。威尔逊的国际和平合作理想本质上是美国相对特殊的国家利益的反映,但客观上体现了世界的变化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相对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怎样正确认识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目前学术界“肯定论者”所提出的“确凿证据”充其量只可作为一种间接材料。靠一二条间接材料加上逻辑上的“猜想”,在理论上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这也是中国学者疲于应付“怀疑论”者论战的根本原因 ;而“怀疑论”者对马可·波罗的某些苛求 ,在逻辑上讲确实是站不住脚的。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 ,“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先秦典籍为例 ,指出对其“壹”字的误释 ,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礼记·檀弓》中“壹似重有忧者”之“壹”字的解释。应为“总”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