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是从社会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年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劳动社会学的前史,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劳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它是与下列人物的名字密切相关,他们是德国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斯·维贝尔,法国的埃米尔·杜尔克姆和美国的E·W·泰勒。法国学者认为,劳动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以及不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形成了种种理论思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就是其中依次出现的、最有影响的两大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3.
市场和国家的关系问题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从早期的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亚当·斯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到19世纪的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卡尔·马克思,再到当代学者,他们对市场与国家相互关系的观点极为不同。时至今日,当所谓的“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的时候,市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争议的焦点。一、全球化中市场与国家关系的争论就所阅读的资料范围来看,人们关于全球化过程中市场与国家关系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三种倾向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巨大的神话,一种幻想,…  相似文献   

4.
一、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外向型经济一词是从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移植过来的名词,关于它的内涵和定义,国内外学者有种种不同的论述。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把外向型经济看作是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战略(即出口导向型战略)。美国的阿尔伯特·费萨罗认为:“对  相似文献   

5.
贫富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据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由社会财富分配结果所产生的贫富差距,既可成为刺激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可成为迟滞社会发展的“制动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无论是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还是促进国内人民的共同富裕,如何科学地看待贫富差距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一)摈弃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传统的“贫富差距”观认为,贫富差距就是人们(国家或地区)现阶段在物质收入和财富占有上的多寡差距,强调的纯粹是有形物上的差距。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观点。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一个国家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划定发达与不发达、富与贫的尺度。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波朱尼耶曾根据1975年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最贫穷的非洲和亚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仅有200美元,巴西、墨西哥这类新的工业化国家为1500美元左右,中东石油国家人均收入为2000美元,而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这三个国家达到10000美元以上。(参见[英]安德鲁·韦伯斯著《发展社会学》,华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以传统的贫富观看,后者可谓相当富有的国家了。然而,  相似文献   

6.
经济论信贷杠杆对经济调节的有效性与有限性 ...........................……陈少锋(1.20)论“三轮式”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新模式 ···....”······一蒙丽珍陈中放(1.26)略论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财经对策 ”....................·..··……余国信(1.50)把广西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财政经济体 制改革试验区的设想·······”二叶学明(1.60)不发达地区商品经济普遍启动之路: “1233”战略····”·········……周策群(1 .6幻不发达地区资源转换的思路 ·“~····““··“…赵才孙元清(1.75)浅议我国农业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著作中,特别是在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著作中,“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译为“规模的节约”或“规模的经济效果”)一词被普遍接受,并在现实的经济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3年12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拉·雷诺兹在一篇题为《政策选择与规模经济》的论文中写道:“规模经济的概念,已经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最先使用“经济伦理”一词。他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经济伦理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八十年代末便有两本研讨中国经济伦理的专著面世:一本是余英时撰写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另一本是张鸿翼撰写的《儒家经济伦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但是韦伯未曾给经济伦理下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学者费尽心机经营的世界文学的宏篇巨制中 ,第三世界文学往往处于弱势。通过对近几年较有影响的弗·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的学术梳理和剖析 ,说明任何企图靠第一世界知识分子的“良心发现”都是不可能实现第三世界文学的身份“疗救”的 ,真正的出路应是来自第三世界内部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发展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研究步入哲学的殿堂,这是令人欣慰的:本来,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世界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作一种超前性的预测与分析,以展示哲学思维的独到魅力。但遗憾的是,对发展问题的自觉却首先是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历数本世纪以来对发展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如爱德华·科尼什、罗马俱乐部成员、托夫勒、弗朗索瓦·佩鲁、斯梯芬·凯恩、艾森斯塔等,他们大都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我国的情况看,反思十多年来的改革历程,人们也深感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资本国际化的范畴 随着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广泛发展,金融资本国际化日益引起国内外学界的重视。美国进步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帕斯特利认为美国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紧密合作,对其它国家进行广泛资本渗透。1982年荷兰经济学家M·范尼马认为:“兼任董事的国际网络应  相似文献   

12.
一、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创新作为一种理论 ,产生于 2 0世纪初。 1 91 2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 ,后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阿·熊彼特在其成名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① ,赋予“创新”以经济学内涵 ,创立了“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 ,“所谓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 ,或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 ,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认为创新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 1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 ,或者已有产品的一种新的特征 ;( 2 )…  相似文献   

13.
第二期(总幼36栩)第一期(总萦34期)致读者···“·”·”······”··”·””一本刊编辑部不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何异煌广西财政的现状和出路”一广西财政研究所对广西中等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意见 ”二““··..“二“”·”····...·“一张亨祥开发广西旅游资源·”···············“一高言弘发展浅海滩涂养殖业“··”“,:.“·“·…鲁粤广西建立陶瓷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及前景 …。”’”.““.“,.”·”.“‘“”.…张业和改革商业体制搞活商品…  相似文献   

14.
“二元经济结构论”最初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后由耶鲁大学教授费景汉和拉尼斯等人加以发展,所以也被称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这一理论被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解释不发达国家剩余劳动吸收过程的“普遍真理”。该模型主要揭示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城市工业部门与乡村农业部门在结构、经济上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两个部门有一个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这确实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运动的一些客观规律,从而奠定了这一模型的理论价值。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论”…  相似文献   

15.
一 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的彭吹者。和熊彼特、丁伯根、加尔布雷思等“趋同论”者相比,托夫勒的理论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终将吞没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的鼓吹者,  相似文献   

16.
一、对社区的认识什么是社区 ?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社区就是介于邻里与区域之间的社会实体 ,即聚居在一定地区中的人群生活共同体。在城市是以街道、居委会为基本单位 ,在农村是以乡和村为基本单位。也有人认为社区就是居住在一定地域里的人们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包括多种社会工作和社会关系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应当包括区 (县 )、街 (乡 )、居委会(村 )三个层次。当然还有其它种解释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社区”一词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 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一书中使用的概念。他说 :“社区就是在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家、货币学派创始人密尔顿·弗里德曼指出:香港是“不干预主义最好的例子”,是最典型、最充分地体现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政策的地区.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其经济学说的中心思想是“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他认为“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国家制定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从表面上看是保护了本国工业,实际上则会使国内资本从有利的生产部门转到不利的生产部门,造成生产力下降.因此只有充分的自由贸易,才能使资本投到最有利的地方和部门,才能使各国充分利用本国的土地、气候、资源等最有利的条件,生产与别国相比成本最低、生产力最高的商品.香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体现在:1、贸易自由政策.包括:外贸进出口和外汇黄金进出自由;外商投资自由;人员出入香港自由;除极少数违法商品(如毒品等)和依法管制商品(如征税商品、危险商品等)外,其余一切商品进出口自由;除极少数商品(如烟、酒等)征税外,其余一切商品不征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从“Г·В·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九五五年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出版)一书第四章节译出来的。一九五六年“共产党人”杂志第六期发表了西道洛夫关于本书的评论。该文批评了近年来苏联哲学史家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批评多于研究”的现象,指出作者В·А·伏明娜在这本书中“力求克服这些不正确意见,并且在很多问题上指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独创性”。这是探讨普列汉诺夫的哲学遗产的“重大尝试”,是一本比较公正的、一般正确的和有益的书。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不‘…··不……’”在假言判断里起什么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认识:一认为“不…。··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如李福化先生在《逻辑辅导》第四章第5“页中写道:“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必要条件常用:‘只有……才……’‘……不…··就不·’…·’,‘没有……没有……’等来表示。”持相同看法的还有金岳霖先生①、王道君先生\徐光斗先生o和中国人民大生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写的《形式逻辑》等。二、将“不……不……”只看作假言判断前件与后件中性质判断的否定联项,而不是复合判断的联结项。持这种认识的有李ly.…  相似文献   

20.
据考证 ,“创新”(Innovation)一词作为一个学术用语首先由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所确立。他提出了创新的五种类型 ,并指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 ,这种“新组合”能够降低成本 ,由此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超额利润。他还区分了“创新”和“发明”(Inven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过程 :发明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发现 ,创新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实施。本文仅就创新过程的性质作一探讨 ,其目的在于指出 :不应该孤立地考虑创新 ,而必须在一个既有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创新。创新的动力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