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汉代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积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其乐舞、杂艺表演、游戏,以及民间节日欢庆活动等,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上流阶层的休闲娱乐生活,集中折射出其乐舞、百戏、游戏等活动的繁盛。社会的娱乐文化活动,也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邵小萌 《南都学坛》2007,27(6):19-20
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是汉代宴饮助兴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汉画乐舞百戏画像与宴饮、车骑出行、炊爨庖厨画像的结合是其娱人功能的具体体现,汉画中乐舞百戏精湛的技艺是其娱人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乐舞百戏的表演艺术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04,24(2):16-17
汉画乐舞百戏图像体现出舞蹈、音乐、百戏、广场等戏剧表演艺术 ,对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确立了我国音乐艺术雅俗共赏的历史地位 ;二是揭示了表演艺术共同性的发展规律 ;三是开创了多民族表演艺术共同发展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俳优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唱和形式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似,因此,曲艺的说、唱、表演等喜剧表演形式导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  相似文献   

5.
关莉 《南都学坛》2007,27(3):20-21
从汉画像中表现的图像看,汉代乐舞百戏已经包括了音乐、舞蹈、说唱、装扮、杂技、武术、舞美等戏曲基本元素,戏曲的唱、念、做、打也可以说是来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鼓在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00,20(5):10-11
根据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 (砖 )中乐舞百戏的图像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 ,建鼓在汉代雅乐、俗乐、俗舞、百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季伟  沈利兵 《南都学坛》2012,32(3):16-18
汉武帝扩建乐府不但产生了新体的乐府诗,而且推动了两汉乐舞的发展。一是汉代俗乐开始大量进入宫廷,不仅推动了宫廷俗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俗乐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制定了新的郊庙祭祀之乐和新的朝会礼仪之乐,促进了宫廷乐舞的变化;三是促进了汉代的尚乐审美观念的变化,形成了以俗为美、以雅为美、雅俗一体的尚乐审美格局。  相似文献   

8.
李立 《南都学坛》2015,(3):10-14
河南南阳东汉时期尤其东汉中晚期乐舞百戏画像中巾舞、长袖舞与伴唱、抃歌、稽戏等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其艺术叙述功能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增强,为情境化和情节化的戏剧叙述创造了条件,而戏楼的出现又为歌舞戏的表演提供专业性的舞台条件。汉画像及考古材料能够为古代代言体戏剧于东汉时期尤其东汉晚期河南南阳地域出现的认识给予艺术表演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傩"文化的潜在价值,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认为傩文化是先民遗存的活态文化基因,其包含着人类自身丰富的潜性思维方式及原始宗教与乐舞艺术.因此,它对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对三秦大众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唐诗中有关西部民间祭祀乐舞、军中宴乐等伎艺表演诗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西部百戏的概念;以今天甘肃民间丰富的伎艺表演为对象,考察、寻绎西部百戏遥远的身姿,认识其文化形态与价值,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西部百戏的种类、特征,介绍了西部百戏情况.认为西部百戏具有百戏之“祖”的性质,西部百戏之研究具有百戏艺术原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间节令舞蹈与周代祭祀乐舞功能相同,基本队列人数相近,八大光棍和髦舞、莫合则等与干舞、花棒子与籥舞、蜡花女与韨舞、四片瓦与皇舞的舞具相似,二者间应该有共源关系,甚至一定的源流关系。现代民间节令舞蹈应该是以古代祭祀舞蹈为主干,吸收了傩舞和百戏内容发展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两汉时期,朝廷为更好地管理国家,先后发布了大量的求谏诏令,要求百官和百姓对国家大事进言献策,推荐人才。其规模和数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乏来者。这种国家管理上的政府与基层社会良性互动方式,成为两汉盛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认真研究这一管理现象,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与社会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百戏楼     
运城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绿釉百戏楼,是山西省一件珍贵的戏曲文物,1969年出土于运城县侯村汉墓中。戏楼为一高104厘米、底盘直径45厘米的陶塑墓葬品(见题图),原件已部分残缺,但建筑结构清晰,造型优美。楼上歌舞,杂技动态依稀可辨,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水榭楼台、笙歌曼舞的艺术境界。楼下圆形的水池中,建造起一座三檐三台五层四阿攒尖顶式的高层楼阁。下层楼台中一小孩躺卧,似已酣睡,二、三层楼中歌舞正酣。漫步在柏叶窗式勾栏楼台上的男女歌伎,作着各种精彩的表演。细腰长袂、姿态婀娜的舞伎,右臂平举,左臂上伸,似与蝉比翼,在乐人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楼台中,主人头戴平顶冠,宽衣博带,席地而坐,正在观赏。两个耍杂技的百戏演员,赤身露体,一个  相似文献   

14.
民间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母体(原生态)乐舞,母体乐舞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6.
两汉文论与两汉文学处于同一时空,故不得不发生种种关系,但二者在整体文化属性上却又分途异趋,故又不得不发生种种特殊之关系。那么,这些特殊关系呈现为哪些具体形式呢?综而观之,本文以为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形式:冲突关系与整合关系。一、冲突关系由于两汉文论总体上属于北方文化而两汉文学总体上却属于南方文化,加之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在先秦有“相黜”的传统,所以,二者的冲突是必然的,主要表现为两汉文论对两汉文学的贬抑与批评。这批评又可分为对汉赋的批评、对汉赋的鼻祖屈原及其作品的批评。世人多言对汉赋的批评自扬雄始…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乐舞     
礼乐并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代理成王摄政期间,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完善了伦理道德准则的规范。他十分重视武功文治,行施裕民政治,强调《诗》、《书》、《礼》、《乐》的社会作用,因而《诗》、《书》、《礼》、《乐》就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孔子盛赞道:“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清楚地表明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乐舞     
礼乐并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代理成王摄政期间,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完善了伦理道德准则的规范。他十分重视武功文治,行施裕民政治,强调《诗》、《书》、《礼》、《乐》的社会作用,因而《诗》、《书》、《礼》、《乐》就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孔子盛赞道;“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清楚地表明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孔子也十分重视《诗》、《书》、《礼》、《乐》,曾列为教科书,教授弟子。《诗》即《诗》三百,《书》是历史文献,《礼》即典章制度,《乐》指当时的文艺。它们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9.
巴入乐舞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跳丧鼓”,是有着巨大艺术魅力的民间舞蹈,那高亢的歌声,深沉的鼓点,粗犷的舞姿,能久久恼人不寐。考其源流,笔者认为跳丧鼓是一种原始社会巫歌巫舞的遗风,亦体现了巴楚文化的交融,是由古代巴人乐舞发展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20.
郭杰 《南都学坛》2009,29(6):26-27
汉代百戏中有不少力技表演的节目,主要有扛鼎、蹶张、顶竿、倒立等负重表演和摔跤、相扑、斗兽等角力表演,形象武勇,场面惊险,艺术高超,反映了汉代崇尚武勇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