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缘于历史境遇和生存体验的惊人相似类似,魏晋文化成为民国文人体认传统的文化磁场。刘大杰深谙魏晋文化穿越时空的存在价值,藉以梳理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人生观、政治思想、文艺思潮,盘活了魏晋文化的现代生机。他援西学以立论,关注传统文化演进的内在脉络,褒奖魏晋文化清新自由的学术风貌,彰显了魏晋文化应有的文化地位。他完整勾勒了鲜活如新的魏晋文化镜像,刘大杰的魏晋文化书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艺在汉代已有了丰富的形式和技巧,但一般认为到了魏晋文艺才真正走向自觉.这和汉代文艺在观念上受到伦理政治的控制有关,士人在其时大多服膺于群体理想,尚无意于艺术的自觉问题.汉末以后,随着时局动荡,大一统的伦理政治趋于崩溃,群体意识衰微,个体精神得以凸显.对于士人,艺术也就从治国安邦的工具变为精神安顿的途径.当个体追求由精神逍遥转为世俗享乐时,文艺也就由魏晋的高蹈转为齐梁的靡丽.  相似文献   

3.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以“为什么人”作为理论体系核心的,并着手将文艺的根本问题由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转为文艺的人学问题,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随之转变为人与人的关系,文艺从本来属于社会客体结构转向人与人的主体结构,为理论的学科内容从社会学延伸到人学、心理学、创作学铺搭了桥梁,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学观念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范畴,它与资产阶级精神人学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此说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新的理论概括,与先秦以来传统的"言志"说有实质性的区别。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明确地阐述了作家的社会生活、主观情感、创作三者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审美特性诸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及这种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文艺生态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也步入了它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前后三百余年的时间里,文艺生态学思想有了西方所不能比拟的非凡的进步和创造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有为数可观的文艺批评家以相当大的精力涉足于这门学科领域,从魏晋的阮籍、嵇康、陆机,到南北朝的慧远、刘勰、钟蝾、萧统、萧纲,无不对此有所建树,形成了一支颇为壮观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家群体。其次,在历史上首次明确而自觉地提出文艺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并进行了有价值的理论阐述。尤其是鲜明地指出文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命题,这在文艺生态学思想史上尚属破天荒的首创。再次,在审视前人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某些为那个时  相似文献   

8.
从反映魏晋名士风度的角度对魏晋志怪小说进行全面考察 ,认为志怪小说在它离奇古怪、荒诞滑稽的外衣掩盖下 ,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名士思想。从而打破了以往只从志人小说来议论魏晋名士思想的局限 ,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认识和研究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文艺发展规律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的能否正确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成败兴衰。对这个历来列入禁区的问题的直率提出和自由讨论,是我国文艺界思想解放的成绩,是文艺研究认真探索文艺规律的良好开端,因此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从关心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前途出发,我不避浅陋地拟从人类社会童年时期文化这个角度,对文艺与社会的关系作些粗略探索,以与同志们共同研讨。关于理论研究,马克思有一段人们熟知的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①按我的理解,事物的“根本”就是指它的最根本的属性,亦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任何一种事物由萌生到成长,无论经过多少繁复纷纭的变化,产生过多少扑朔迷离的幻相,它的最根本的属性,它的内在本质却始终不会改变和消失。否则,它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而融入它事物了。  相似文献   

10.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一些人热衷于对文艺的主体性与内向性的研究,而贬斥文艺创作的“再现说”原则。本文从“再现说”产生的社会诸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阐明它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对上个世纪文艺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并以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理论家和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文艺观为基轴,旁及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等人的文艺见解,充分而翔实地论述了“再现说”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文艺的本源和作用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自魏晋以后,中国古典文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长期存在着“讽喻教化”和“吟咏情性”两种对立的认识,前者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主张文艺为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和统治者的意志服务;而后者则强调作者的自我表现,主张文艺就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追溯上述对立的起源,我们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将本真意义上的人看作一种源始的、无规定性的存在,充分重视人的超越和自由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存在、真理、超越和自由为核心的文艺人学体系.存在主义文艺人学将人生提升为文艺本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入文艺本质的视角,也使人学精神成为文艺的主导精神.此外,存在主义文艺人学不仅反对传统的知识论文艺学,强调文艺之真只关乎人的存在,将文艺的价值根基从知识论转移到生存论上,而且还改写了传统的美是文艺本质的观念,强调真理更符合作为文艺的本质,使得文艺不再是美的象征,而成了真理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周斌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1):108-112
"自然"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应该从文字学上对它进行溯源和释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范畴一开始就带有很深的哲学意味,直至魏晋期间才开始由哲学向文艺转型,随着"自然"论文艺观的最终确立,它的理论构成也逐渐成熟,并在当代的文艺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艺领城有许许多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得十分明白的。为什么说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的一个根本问题呢?《讲话》是从两方面来论述的。第一,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涉及到文艺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指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问题,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作者了解和熟悉工作对象问题,学习问题等。为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这些问题的具体内容、性质和解决办法,因此,它是这些问题的中心,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全以它的方向为方向,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儒运衰微、西晋儒术复振、东晋玄儒消长的过程中,宣扬王权一统、四海归一仍是其间重要的文人心态和文学命题.魏晋咏物赋具有鲜明的儒家“比德”观的痕迹,而其篇幅容量和表现技法又有着异于汉赋的细入、周密、采缛等特点.此外,魏晋的变乱局势激发了文人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性自由、独立批判、注重挖掘和表现内在情志等主题,更是创新性的拓展了汉赋言志讽喻的传统.儒家政治文艺观念在流变中不断向魏晋辞赋渗透,并对魏晋辞赋精神气格的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魏晋辞赋对于儒学影响的剥离运动也始终存在.魏晋玄儒并济的赋风、东晋玄言赋的兴起与纯自然化笔法的推广,均是其表现.  相似文献   

17.
魏晋风度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涵一直为中国文人所钦羡;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再也没有比<红楼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了,探究二者深层的内在关联因之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在这之前,或为零碎的片断,或作粗略的分析,还没有系统地将二者放到一起加以详细论述的文章,以贾宝玉为例,探讨<红楼梦>与魏晋文人精神风貌在追求个性自由这一特性上的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新潮,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要深化,创作方法要更新,文艺流派要重建,这是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的要求。 一部文学史,不外乎是人类审美地认识和反映(改叫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一步引向内心生活和心灵世界,拓宽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视角,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内涵。它所创造的象征、表现、意识流等一系列创作方法不仅成了它的旗帜,也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通过这一粗略的巡视,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纵贯古今,它不仅孕育了各个时代不同形态的现实主义,而且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也催生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派。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深化集中地表现在文艺的审美视角不断地向内转,这一轨迹就是由描写社会生活到描写人的命运,再到描写人的内心生活。现实主义文艺是最能够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文艺,现实主义形态大致经历了由表演到表白再到表现三个阶段。在没有完备形态的现实主义文艺中,人们只是在演示故事,借故事中的人和事来表演社会生活;在经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文艺具有了完备的形态,作家不仅刻划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而且也在表明人物对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态度,在表白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在当代的现实主义形态中,作家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的心灵,甚至是直接表现作家的心灵,以此来间接地折射时代和社会。在现实主义形态的发展中,人的地位、主体的地位越来越被突出出来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当人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人、自然、社会之间形成了原始的、质朴的和谐状态,原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了集巫术、生产、娱乐于一身的原始文艺,当人的自我意识渐次发展、人意识到自己和自然、特别是和社会的矛盾的时候,就产生了主张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现实主义文艺,而当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较高级的形态,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矛盾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的时候,就产生了以追求人类解放而达到自我解放为核心,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在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和谐统一为目标的新形态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创作实践的演进,就是这样地和人的觉醒、人类的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这样地和人的本质的不断展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与现实、人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形态产生的动因,也为我们探求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建立现实主义的新流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艺整风对"鲁艺"教育体制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鲁艺"在教学方针上强调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服从于政治,从而明确了文艺的阶级属性和任务;在艺术创作上转变为注重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拓展了文艺现代性的内涵,推动了文艺的现代性进程;它还促使"鲁艺"构建了合理的社会实践机制,从而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作出了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作品。这一变革的成功实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重要成果,在中国共产党文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元代棉织业的勃兴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两汉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已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生产,后历经魏晋、隋唐、下迄两宋,它的发展仍然局限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元朝时,我国的棉织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迅速的勃兴。元代棉织业勃兴的历史意义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改进了衣着质料,丰富了元朝人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