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位强  秦海蓉 《社科纵横》2010,25(7):25-27,35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不足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民族地区县级政府能力的极端重要性;要做好县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要善于用足、用活、用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和历史资源选择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要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县级政府内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色模式及其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万禄 《社科纵横》2008,23(11):133-135
在中国民族地区的教学模式中,中国各级政府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有经济、地理、人文条件,创新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传统上教育发展缓慢的民族地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明光  吴先勇 《创新》2016,(5):114-121
清朝在太平府、庆远府、镇安府、泗城府等广西壮族地区开办了大量的书院,这些书院与宋代书院相比,在办院宗旨和办院经费这两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清朝广西壮族地区书院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来自中原的被贬官员为当地传播了先进的汉族文化,清朝广西壮族地区的地方官员为了自身职位升迁而兴办书院,修建书院时投资模式多样化,地方政府对书院经费支出提供保障,以及中央朝廷重视广西壮族地区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继宁 《社科纵横》2007,22(8):18-19
本文根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乡镇企业实际和发展现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路初探。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西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增长越来越趋于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这种东西差距的扩大是地理区位的影响、资金投入的增长、产业结构效应、投入产出效果因素、地区发展战略的取向和政府政策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家在投资分配和政策投入方面实行的东倾政策,无疑在较大程度上加剧了东西差距扩大的趋势。然而,我们也没有理由把近年来东西差距的扩大简单地看成是国家实行东倾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沈玉芳  刘曙华 《创新》2009,3(7):45-48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优势等机遇,又具有国际化水平较高、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政府管理能力较强、独特的人文环境等优势,这些是长三角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7.
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娟 《社科纵横》2006,21(6):16-17
本文依据西部地区实际,着重提出从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化、稳步推进西部城镇化进程、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七个方面解决西部地区“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新平 《社科纵横》2009,24(2):60-62
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体现为教育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以及教育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性、制度性协调。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而临的问题为教育发展滞后、制度性障碍严重、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失衡。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力度,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创新和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统筹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的主导地位,继而从政府运作的绩效入手,以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及社会成本为目标,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是未来重要的能源接续地,也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西部地区能源开发而出现的利益分配、能源效率、环境污染、价格机制、安全生产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鉴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中各种问题的凸显,应采取的举措为:引进市场机制,推进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更新发展观念,改进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实行绿色GDP制度。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武全 《唐都学刊》2004,20(3):56-58
比较东部与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西部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规模特征、技术特征、行业特征、产品特征、管理特征、人员素质特征、资金来源特征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特征等,针对西部民营企业在企业制度、资金来源、人才去留、企业文化建设、市场信息渠道、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主体定位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前提。从现实条件、历史实证和国际比较的多重角度分析,西部大开发正确的主体定位应该是:开发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资本主体是民本经济而不是官本经济、服务主体是公务员服务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从属于公务员、规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型企业、产业主体应该是自主选择而不是人为调整、战略主体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源为本。  相似文献   

13.
苏霞 《唐都学刊》2004,20(3):59-61
确立非国有投资的主体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决定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目前,西部非国有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难;非国民待遇和自身问题。迫切要求培育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措施包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采用BOT融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刘静  罗佐宪 《唐都学刊》2004,20(6):95-98
西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区域,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是西部地区各方面(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保证。解放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国内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在全国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不是按照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原则来运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李昌和 《唐都学刊》2006,22(6):85-88
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不强、行政管理事业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转移支付的层级过多、农民消费主体参与表达机制不建全、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薄弱。对此,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和规模、深化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开辟多样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构建政府与村民互动协调机制以及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机制等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曼利 《唐都学刊》2009,25(3):56-58
产业集群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能优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也是我国乡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必然使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此,产业集群是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手段,西部地方政府应通过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加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政策重点转向促进集群的培育、发展、升级和创新上。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荣  张萍 《唐都学刊》2005,21(2):76-79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人口和乡村工业的过度集中以及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日益加大,使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村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人居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树立新的发展观、城镇规划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展农村城镇居民绿色住宅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等措施,以良好的农村城镇人居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协调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梅 《唐都学刊》2004,20(4):151-154
对我国西部中小企业进行SWOT分析表明 ,西部中小企业的市场劣势地位 ,与其自身不重视企业竞争情报活动有很大关系。基于此 ,在西部大开发中 ,充分收集和利用竞争情报 ,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充分地验证了制度在资源配置、明确产权以及加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变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应从政府职能、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的战略实施,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多元化促成与推动。其中设计文化的文化推动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规模和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文化的提出是一种物化的知识力量体现,它可以直接创造物质文明。设计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理解为经济文化、工业生产技术的标志性文化、当代科技发展的前瞻文化、物质精神结合的创造文化、社会分工与协调的群体文化。它可作为智力支撑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并且能够保障西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