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清朝中期到本世纪末的二百多年间,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阶段,既有清朝前期消极防御的闭关锁国,也有两次鸦片战争后的“门户开放”。第二阶段,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46年间。这一阶段既有前29年的积极防御的半闭关,也有后17年坚持独立自主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
清朝上接明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初年,封建经济有了发展和繁荣,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了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强盛统一的封建国家,对此后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来看,都呈现了不同于过去历史朝代的特点。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又成为我国近代史的起点。我们在研究近代史中,许多重要问题都要联系到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历史。因此,如何评价清朝,以及如何阐述在这个朝代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如何看待这个朝代的许多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后五十年的今天,已成为我国史学界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的清政府在与西方接触过程中,对待语言的态度从藐视到被迫应对,再到建立京师同文馆,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由虚骄到务实观念转变的体现.从清朝旧制到京师同文馆的建立,结合清政府在对外交流中通事和传教士这两大媒介的情况,即可窥见清廷态度转变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十三行”名称由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行商的职能来探索“十三行”名称的由来。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政策”。清代入关之初厉行海禁。康熙23年(1684)始开禁准许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等四口通商。到乾隆22年(1757)则只准广州一口通商。当时清政府在广州指定若干特许的行商(洋货行或外洋行)垄断和管理经营对外贸易,又被称为“十三行”。一直到鸦片战争后1842年订立江宁条约,才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十三行”的公行制度也随之瓦解。清代广东经营外贸业务的行商为什么又名“十三行”?过去的研究者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说是以广东行商有十三个行数而得名。二说是这个名称,明时已有,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动荡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思想领域,也经受了很大的震动。从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兴起,这一发展变化,是由当时动荡的时代趋势所决定的。本文试图对这一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中国文化系统的核心依旧是儒学.传统的封建文化笼罩着中华大地.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要受社会的制约,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作为文化核心的儒学的变化,就与道光年间社会政治的变化分不开的.清皇朝的统治在道光年间也是衰世,林则徐曾经形象地譬喻:"今日之时势,观其外犹一浑全之器也,而内之空虚无一足以自固".在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清朝"衰世"所呈现的种种景象,忧心忡忡,悲愤叹息,为什么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清帝国开始不停地走下坡路呢?这与他们推行的政策有着重大的关系.因为每种政策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汉初的春秋公羊学有许多非常可怪之论,其中最可怪的一项就是说孔丘奉天命作新王,为汉制法。这句话的前半段是假的,后半段却不能说完全是假的。汉初的春秋公羊家,如董仲舒之流,确是打着孔丘的旗号,为汉朝制定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实质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套上层建筑。在两汉以后,春秋公羊学没有人提了。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又一次大转变的前夕,春秋公羊学又出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的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都是提倡春秋公羊学的。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他的“变法”的理论根据。“托古改制”这个帽子就是他给孔丘安上的。春秋公羊学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与自身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下,其对外经济交往,已经具有了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性质和意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质”的对外经济交往.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清代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济蜕变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一) 清代对外经济交往性质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这种交往开始与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密切关系;这种交往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与世界市场发生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论鸦片战争前后沙皇政府在恰克图地区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米镇波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从俄国自身的重要利益出发,俄国政府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地区曾采取了禁止鸦片走私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持有别于英、法、美等国的立场。从1838年至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是鸦片走...  相似文献   

10.
朱听昌 《兰州学刊》2010,(1):199-202
自鸦片战争始,长期在东亚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封建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强敌。为反击西方列强的侵略,晚清先后采取了郅治保邦、“海防”与“塞防”、保藩固圉、以夷制夷等不同的对外政策。这些对外政策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晚清外交的成败得失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11.
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自此以降至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在华一直进行着“北部开港运动”,企图冲破壁垒,在广州以北开辟更多商埠。英人的活动使清朝的广州独口通商政策陷入严重废弛,而开埠与反开埠的斗争在相当时段里成为中英交涉的重要内容,并使中英关系渐趋紧张,进而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历史上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清政府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直到鸦片战争,中国锁闭的大门被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清朝政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实行开海政策,设立四个海关,负责管理对外贸易。作为一衣带水邻邦的日本,与清朝的贸易开始出现活跃之势,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虽然其间清朝又颁行了禁海令①,而且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只在广东一地与外国贸易,但清日贸易并未受到影响。本文不探讨清日贸易的进出口情况及其变化,只就清朝政府如何进行对日贸易管理作一浅析。一、设立海关,委以关差海关作为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四个海关设在“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浙江之宁波,江南之云台山”③,同类意见见于当…  相似文献   

14.
陈尚胜 《文史哲》2002,2(6):159-166
我国学术界在近 2 0年对于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基本上围绕着是闭关政策还是开放政策进行的。然而 ,这种模糊于政策的性质与内容之间的类型分析 ,已难以处理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复杂进程 ,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 ,也没有揭示出清朝海外贸易政策是如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清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法制改革活动,使其法律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1895年发动了广州起义。自此,中国进入了大动荡、大分  相似文献   

16.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作为对时代脉搏最为敏锐的群体——士大夫,真正由时代的变化而引起思想的转变,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思想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外,由传统之"夷"转变为近代之"洋";对内,则由传统之局转变为"千古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中,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还未引起史学界的充分注意,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后作出新的结论。关于这些问题,笔者有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国。也有学者作过新的探讨,或认为道光帝是抵抗派;或认为道光帝左右摇摆,在某一阶段主战,在某一阶段妥协;或认为道光帝是速胜论者,等等。本文认为,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的总体心态始终是主和的。 (一) 鸦片战争与鸦片问题紧密相联,因此首先应探讨道光帝对鸦片的态度。谈起禁烟,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林则徐。其实,在林则徐之前就早已开始禁烟了。据载,清朝最早的禁烟令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邮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鸦片战争前,澳门和广州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心。葡萄牙和英国为满足邮政通信的需求,在两地非法建立了最早的外国邮局,并使用了最早的外国邮戳。外国邮戳在中国经历了多次变化,它既反映了外国侵略中国邮权政策的转变,又为深入研究清代中外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至今已有150周年了。它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然而,为什么一个号称文明古国的中国,竟被一个本土面积只有中国三十六分之一、人口仅有中国十六分之一的英国所打败?本文就这个问题及其历史教训,略陈己见。 鸦片战争失败的基本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极端腐败和当时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即:英国的船尖炮利,通过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而充分发挥了作用,致使英国得以扬长避短而获胜,中国则以扬短避长而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