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各高校扩大规模,争升办学层次。因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体化"大而全"小而全"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于是,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不断出现,它们忽视现实条件与办学能力,忽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运转,纷纷争取多开专业,并争取高学位授予资格,直接导致宏观社会和微观学校教育资源的低效运转与浪费,也影响教学质量。这许多问题集中地表现在高校学科建设上。高校学科建设的经济属性为虚拟化管理原理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虚拟化的组织思路可有效地解决教育资源低效运转与浪费的问题,达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办学实力的内涵要求,实现微观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和宏观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运转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试析高校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和解决有限的教育资源与高效益实现办学目标的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是核心环节,财力资源优化配置是基本保证,物力资源优化配置是重要内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高校资源分配过程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三个层面的分配。以政府、社会资源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将学校下属单位和部门资源配置作为学校整体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对高校资源中的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特别是财力资源)中观及微观层面的配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对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机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优化配置的具体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合并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合并办学为实现高教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办学效益和质量.由于合并后教育资源重组和配置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要解决好这些制约因素,实现高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教育资源重组和配置过程中必须坚持动力性原则、增效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进入到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提升办学效益。不仅是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国际教育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进入到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提升办学效益。不仅是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国际教育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盈利水平下降、经济效益不好,虽然有利润转移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体制和结构问题。盲目建设、盲目引进,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资源配置浪费,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管理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经济学中资源有效配置理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对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中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合格大学生,增强学校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农业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由资源的优化配置所派生出的“竞争性”特点,对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1“竞争性”要求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犹如一块招商广告牌。高校如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重要意义。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合理的配备人力和物力。高校扩招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为高校适度规模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外合作办学顺应了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了教育资源渠道、引进了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和专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但在中外合作院校的层次和质量、引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办学的管理、师资队伍以及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发挥监管作用,高校从微观层面发挥自我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办学效益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影响高校办学效益的因素是: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存在漏洞、社会负担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发展要从“外延规模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通过对办学要素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根本性改革,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1.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高等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首先,必须强化效益观念,必须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办学水平的目标。而工资总额包干在提高办学“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要巩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保持发展后劲,当前只有通过分配与编制挂钩,编制与任务挂钩的机制,充分发挥工资总额包干的杠杆作用,对校内管理体制做系统的改革,明确学校办学…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特别是在我们这类师范专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教育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是经济效益低下。师专生人均占有的经费一般低于其他院校。在宏观上,对教育的投入存在一些偏差,经济部门一般易受投资行为短期化倾向影响,过份追求投资的近期效益,忽视经济发展的后劲培植。而在微观上,学校长期在传统的封闭状态中自我循环,只求自身的纵向发展,搞小而全,决策者往往注意教育投资效益的滞后,而忽视其直接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优势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已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文献信息保障基地“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对高校图书馆协作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各地高校应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打破封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并逐步完善文献共知、共建、共享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学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由教育资源配置决定的。当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规模是适度的 ,就会收到良好的办学效果。在规模调整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认识规模大小与规模优化的关系。学校要根据自身内部和外部条件来选择最优规模 :第一 ,要分析构成学校规模的各要素 ;第二 ,合理配置直接要素和间接要素 ;第三 ,要进行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高等教育要解决继续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本文针对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提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依然迅猛,不仅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涉及领域越来越多。分享经济条件下,城市快速的技术进步引发了信息化高速推进,信息爆炸式增长,服务平台不断产生,有效地解决资源浪费、低效与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挖掘和利用沉没成本,实现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增加社会财富与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资源配置方式,核心目标就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解决一系列“城市病”提供有效途径,推动城市精细管理与精准治理。因此,对分享经济背景下城市资源匹配方式变革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管理中隐性浪费的表现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校管理中讲究办学效益,讲究节约,反对浪费。管理者往往重视显形浪费,即看得见、摸得着的浪费。如:电灯的长明灯,水管的长流水等,可是对隐性浪费没有引起注意,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高校隐性浪费的特征隐性浪费是指隐藏不露、潜伏性的浪费。看起来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正常的,但实际上掩盖着浪费现象;看起来产出的产品效益是正常的,但实际上潜伏着产品效能的浪费。(一)隐蔽性:高校投…  相似文献   

20.
提高办学效益必须重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应是投入适度,配置有效,选准配置重点,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结构体系。为合理使用教育资源,应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人员结构要合理,健全物力资源的配套设置,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