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安徽岳西赣语具体含A是A和A把A的AXA式量词重叠发现,其语义之丰、功能之强较其他汉语方言少见.除表量的周遍、逐一,AXA式还可表量的完整和估约,且在句中几乎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更为特别的是AXA式量词重叠含有说话者强烈的自我成分,主观性十分明显,可表现说话者主观认为量之多、少,乃至量的满意.  相似文献   

2.
量词AXA带缀重叠式是汉语方言中的量词特殊重叠形态,它主要分布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客家话、赣语、湘语及少数吴语地区。与量词的其他重叠式相比,其语义特点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能显示出说话人对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量义甚至可以说是AXA式的主导语义。  相似文献   

3.
在固始方言中,“掐”的动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并存,作量词时,“掐”表示一只或两只手抓取的量,也可表示两根筷子夹取事物的量。量词“掐”能够与数词、名词、指示代词搭配,也可以重叠,在句中作主、宾、定、状语。从历时语料来看,量词“掐”是由动词“掐”演变而来的,宋代量词用法出现,元代凸显搭配对象的空间形状,清代表示手所抓取事物的量。“掐”本义是用手指刺入或截断,量词用法的产生是隐喻机制与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福建省西部许多方言点中修饰条状物的个体量词的词源考证,通过方言比较,从语义、语音两个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证,把这个量词的本字考订为“茎”,从而否定了前人写为“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义视角切入,考察中部苗语量词在义项建构、语义指称等方面的表现.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从词义入手,中部苗语量词可分为“单义”“多义”、“杂义”三种类型,三种类型义项建构各具特色,“杂义”特征尤为明显.其二,中部苗语量词语义指称存在独特表现,既可多种词形指称一个对象,也可一种词形指称多个对象,而且能表现指称对象的形与意.  相似文献   

6.
邵阳话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或发生新变化,除此之外,该句式还有表示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得恰到好处、令人非常满意或不合时宜、令人非常不满意等主观性用法。本文讨论该方言中NP+V+起+咖哩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语名词的“数”与重叠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名数有单数复数的区分,并且有形态上的不同。而汉语名词同样有“数”,但不是单数与复数的简单区分,还有计量、不计量、全量的区别,而表示方式也不同于英语,是用重叠量词来区分。  相似文献   

8.
“领”由本义“脖子”转指“衣领”,并由“衣领”发展成为计量有“领”之“衣”的量词,但其并未成为有“领”之“衣”的专职量词。南北朝时期,“领”可以和多种单件物品搭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量词。“领”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量上衣的,明代,这一功能最终被后起的“件”所替代,导致了量词“领”功能的整体衰退。  相似文献   

9.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 量词 NP"结构中,数"词一"或"量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隐现,从而造成这种结构的两个变式":一 NP"式和"量词 NP"式。量词、NP及句法位置是这两种变式形成的主要制约机制;此外,结构前动词的音节和附着成分、结构与动词的亲密程度以及话语的语义重点,"对量词 NP"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深层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的理据等是制约产生这两种变式的主要原因,两种变式在语用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陇西方言中“个”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量词。普通话中量词"个"的泛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个"的使用频率。与此同时,"个"在方言中仍然保持着一些特有功能。本文基于目前"个"在普通话中的研究现状,对"个"字在陇西方言中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认为"个"在陇西方言中同普通话中的用法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个"在陇西方言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充当指示代词标记以及结构助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淄博方言中,存在一种AAA式名词重叠的特殊用法,这些名词包括头、边、顶、梢、底、根、角等。语音特点上,第一个音节重读,第三个音节轻声;句法分布上,主要充当宾语或补语;语义属性上,表达极性程度义,第一个音节常用紧替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极性程度副词最;语用功能上,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属性量度的主观认知;生成机制上,名词本身的量度义和数量象似性原则的作用是其主要促发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助词了在山东昌乐话中的对应形式有溜、嗹、咯,其中溜与了1大致对应,能用在可能补语格式V+C+溜中;咯、嗹与了2大致对应,二者在表意和句类选择上分工不同,咯侧重对事态的客观陈述,嗹侧重表达对事态的强烈情感和确认态度。除了昌乐话,河南汝南和山东沂水、沂源、莱州等方言里了2对应形式也有两个,还有些方言了1的对应形式也出现分化。造成方言了类标记出现语音形式分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方言基于自身语法系统的需求,调节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对应关系趋向完善的内部动力,二是普通话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接触渗透带来的异语语法成分的存亡竞争。方言了类标记读音形式特别复杂,应重视方言语法系统的独立性,不能根据某一种方言的情况来判定普通话了的分合。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量词点,最初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属于时间量词。后来日语开始广泛借鉴汉语的量词,点也就随之传到了日本。当时中日的点都写作繁体字點,意思是:时刻,人为设定的度量衡单位。随着历史的发展,点作为量词的意思也日益丰富起来,并且古今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5.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量词的泛化不仅仅只是“个化”现象,也是名量词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对CCL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对现代汉语中三个最常用的个体量词——个、条、位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对三个个体量词历时与共时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三个量词的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个体量词的泛化现象,得出了以下结论:量词的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受到量词自身特点、词的使用频率及其所在结构的影响.另外,语言的“经济机制”、社会生活中交际的需求、文化的交流及碰撞、地城的分布及一些环境因素也都会对量词泛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优势"与"和谐"是当代语序类型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重要的分析方法.运用此方法以"但是"和"而是"来具体分析汉语中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可得出一个蕴涵共性:"凡是能够在否定上限义(隐涵义)环境中出现的连词,必定也能出现在否定下限义(衍推义)的环境中".由此也证明了"优势"与"和谐"两个概念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七个方面就“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作出了新的探讨 ,认为“A -A”式短语中的后一个词不是“动量词” ,而是一个动词 ,“A -A”式短语是一类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的短语 ,是前后两个动词和“一”的连用 ,它们表述的是某种持续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20.
“一二三”在湘语新化话中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它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定语和谓语,语义上意为“容易”‘快”,表示相对A来说,B做起来容易、费时短。文章还从认知和语言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一二三”的词义演变规律,认为形容词用法的“一二三”来源于“提示……准备”义的“一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