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训蒙字会》是朝·韩汉学家崔世珍所著。它是继《训民正音》之后又一部不朽之作,在朝·韩语言史上既是广泛普及汉字文化的启蒙读本,也是一部科学地校订朝·韩语字母序列的重要著述,对研究朝·韩语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琦 《延边大学学报》2023,(1):68-75+141-142
“训民正音”对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促进了朝鲜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然而围绕“训民正音”的创制始终存在多种争论。世宗对詹事院的设置、《雅乐》的修订、《新撰经济续六典》的编撰以及贡法的修订等四个重大事件的处理,彰显了其确定目标、选拔人才、展开讨论、注重实践的鲜明理政风格。以此视角重新审视世宗对音韵学的研究和派遣弟子赴明学习汉语这两个典型事件的互动关系,可见世宗决策这些重大事件的过程与集贤殿学士们的深度参与密不可分,同时多重史料的解析也可在时间轴上得以互证,其与“训民正音”创制时间节点高度吻合。这些最终都明确指向“训民正音”的创制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是世宗与集贤殿学者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及其音和义在三千年前就传到了韩半岛,特别是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及学者深入研究汉语音韵,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字——训民正音。中韩语言的比较研究及中韩音韵关系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理论发展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成稳态的文化心理与民族感情,又表现出不同时代特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由国、民三个主要内容组成,并站在发展变化的角度,对我国古典诗歌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演变作一宏观审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30年来的新闻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新闻在政治的影响下呈现出发展的新特点,新闻业大致经历了内容复苏期、事业发展期、全面功能期等三个发展阶段.新闻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新闻与政治互动的规律,即新闻在与政治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性善论和王道仁政为理论基础,将古代的"重民"思想发展为"贵民说"。"贵民说"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民本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孟子的"贵民说"论证了"民"是政权转移的最终决定力量、民心向背对政治统治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据民意选贤举能的政治主张。"贵民说"作为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调整、阐释了天与民、君与民的关系,第一次较详细地阐述了民贵君轻、君权民与的思想,起到了对统治者暴政的限制和对被统治者革命权的肯定。孟子的"贵民说"和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民本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正确理解我们党的治国理念和认识党的治国实践有积极意义。孟子"贵民说"没有成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是由其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编者按:《新时期:社会变迁与新闻变革札记》是《试谈新中国新闻业的"十大关系"》(见《山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85-118页)的姊妹篇。在七万余字的《试谈新中国新闻业的"十大关系"》一文中,作者以"十个关系"统摄新中国六十年新闻业的风云际会。其一,变革与延续。新闻业变革表现为前三十年的新闻业不仅诀别了私有制基础上的"私人办报"的历史,而且更为新中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气象和心理空间,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业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正视新闻的商品性,使广告、媒介经营、文化产业等一步步渗入新闻与文化领域,日渐影响甚至相当程度上主  相似文献   

8.
政治边缘地区的普通民众并不是被动的启蒙对象,他们也在创造性地参与历史.1927年,汕头市一所教会学校--牖民学校发生风潮,这原本是长老会内部纯粹的校产归属之争,但风潮中各方势力均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对事件之进程与意义作了重新的诠释和解读,从而大大提升了这一地方性事件的政治意义,使其成为近代国家建构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民论是清末政治改革思潮中的重要内容。在清末这一变动剧烈的时代中,人们对于民的认识发生了诸多变化,对当时及其后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的民论包括对民之地位与民之权利的论述等内容。清末民初思想家普遍认识到了民的重要性,对民的地位、民的权利进行了不同于传统民论的新的阐释。但对于民的能力却大多抱以悲观的态度,因此在是否给予民以充分的自由权利、提高普通民的政治地位问题上显现出迟疑和保守。  相似文献   

10.
启蒙者与爱国者:五四知识分子的认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理念。同时,五四知识分子都是世界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追求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启蒙理想。五四后,陈独秀等启蒙知识领袖并没有转变为民族主义者,他们即使疏离了个人主义,也没放弃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理想。而五四的世界主义也是启蒙知识分子转而接受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训释的体例一般是先解释字义,再阐释字的构字理据。很多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貌似义合,实际在语义上是不等值的。这种不等值训释包括上下位关系、同位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三类不等值训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民为邦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容。古代的民本论者提出过关于制民恒产、使民与政以及化民以德的主张。在继《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文之后,笔者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横向上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和李大钊先生的《风俗》、《民彝与政治》四篇文言政论文作早期思想的比较,他们在明确的启蒙意义的认同上,在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同时又不排斥民族的传统精神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他们为文的出发点和社会定位的不同,鲁迅表现的是批判性和文化启蒙,李大钊则表现了建设性和政治启蒙。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中的声训是以声训作手段,以文化阐释为内容,以探求得名之由的特殊训释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礼仪之邦,是历代文人向往之地,是古代文人青年时期漫游的目的地之一。然而在五世纪末,历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这些文明人被强行迁往蛮荒之郡平城,称为平齐民。平齐民主要由清河崔氏、清河房氏、平原刘氏、渤海高氏等中原豪门大族组成;这是北魏拆散其军事坞壁势力,加强其统治的政治策略。在北魏平城,原先高贵富庶的生活与这些平齐民无缘,他们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平齐民的北迁,对于北魏文学与文化贡献巨大,加速了北魏的汉化过程,促使北魏文学复苏。  相似文献   

16.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之初,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韩国爱国启蒙志士们的影响最为引人瞩目。梁启超在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摆脱国民的"愚民性"和"奴隶性",提出了"新民说"。培养"新民"同等于培养国家的势力,而培养"新民"正是当时梁启超创作文学的目的之一,梁启超的《新民说》对申采浩的《二十世纪新国民》影响甚大,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近代韩国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训”是上古政事和话语系统中实际使用到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由《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籍结合新出清华简《保训》《命训》篇,我们能大体窥见“训”的基本体式、文化特性和演变脉络。“训”体在先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商代以及更早时代的“训”文有强烈的宗教、巫术仪式特征;西周时期则与大量其他文献和文体一样,乃是神道设教和政治礼仪活动的产物;春秋晚期至战国,“训”体进入第三个阶段,为说理散文,当然也因此丧失了其自身原有的文体特性。“训”体的演变过程生动展示了先秦文学从原生态记录向写本文学,从口传、口诵甚至表演向书面写本的过渡,以及多时代、多作者文化印迹“叠加”的“衍生型”文学文本生成过程,当然也体现了先秦讲求社会效应的文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9.
民权思想是政治法律思想史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近现代宪政体制的理论基石之一。梁启超主要是从民权与君权关系的角度来强调"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必要性,其立意在于伸张民权而限制君权,进而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中江兆民的民权思想则直接与自由平等观念相连,强调政府的职能在于保障人民的平等自由和增进人民的福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们主张的民主思想更加相通。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的宗旨即推翻清廷、宣传革命。这是从政治史、革命史或报刊史的角度的认识和总结。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民呼日报》的创办背景、对报纸职责的论述和报纸内容的编排,可以发现,该报的宗旨还应 包括改造国民性。《民呼日报》的社论、新闻、小说、戏剧、图画等多种文体形式,都把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寓于现实发生的事件中,感性、自然地承担了传播与教化的作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民呼日报》都是对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