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业服务体系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主要依托和发挥作用的载体,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生产自救等为主要业务内容。在这个体系中,除劳动部门从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纵向管理系统外,还包括横向的行业或部门(如建筑、纺织、商业等)的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外地派驻本市或本市派驻外地劳动眼务站,形成服务网络。平时就开展劳动力供需情况的调查分析、就业介绍和推荐等各项服务工作,还可采用人才(劳务)交流大会等形式,集中服务,为需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寻觅更理想的人选和更能发挥自己力量的场所。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应看作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近期内难以全部取消。劳动部门在加快发展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同时,仍得分出一定精力予以照管。例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内部待业人员的待遇、内部劳动力市场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接轨的办法等,仍需由政府作出原则性规定。严格说来,企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在就业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正面临过度安全和过度灵活并存的格局。如何通过构建"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从理论上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我国目前就业面临的困境,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强技能培训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灵活安全性"就业政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法》正在制定中,在立法过程中,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制度体系、统筹层次等问题引起热议。如何处理就业增长和就业保护的关系是立法的核心议题之一。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增进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显然需要协调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为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历程及挑战,介绍国外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经验和改革动向,以及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力流动、就业促进等方面探讨当前社会保障政策与劳动就业政策协调的关键问题,以期对当前改革和立法提供方向性、宏观性的思路。这一组论文也是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相关政策选择及协调研究》(02JAZ790015)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不断完善我国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业服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发挥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功能,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劳动力市场透明度,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城乡最艰难的一个要素市场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既体现了2 0多年来城乡就业制度的改革成果,也为形成更加和谐、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现象是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出现的。尽管在实行“计划用工”制度时期,也存在户籍歧视甚至政治限制等,但由于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因此并非劳动力市场意义上的就业歧视。市场经济赋予了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自主权后,就业歧视现象也随之出现并演化。年龄歧视便是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国家,劳动力市场通常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相互选择,自由成交的交换关系。因此,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既包括有形市场也包括无形市场。职业介绍机构作为劳动力市场的有形载体,在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力市场有效运行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各国劳工行政部门的重视。了解欧洲市场经济国家的职业介绍机构在组织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欧洲各国在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立和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的作法不尽相同。在比利时、法国和德国,公立免费职业介绍所是唯一的就业服务机构,只有在特别情况下才允许私营职业介绍机构挂牌营业。但在英国、爱尔兰和瑞士等国,公立和私营职业介绍机构长期共存,同享市场。80年代以来。职业介绍服务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自由化,私营职业介绍所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影响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导致正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极大增加,工作任期普遍缩短,劳动力流动率提高,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机会不足,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感极大地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安全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制度和政策调整,来适应不断增强的就业灵活性。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的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一是建设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网络.健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与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已认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等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网络.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扩大和延伸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和功能,逐步覆盖农村乡(镇).  相似文献   

11.
陈斯毅:加快构建以培训促就业新机制 一、推进就业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市场就业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相互竞争,双向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功能,其实质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及其运动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众多的机制或子系统.其中,劳动力供求机制是最基本的机制.当前推进就业机制创新,必须着力推进劳动力供求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职业教育与技能需求的匹配不当表现为较高程度的水平匹配不当和一定程度的垂直匹配不当.根据灵活安全模型及其在我国推行的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应当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整合博弈为目标,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我国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进一步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非正规就业管理,提升就业安全;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逐步建立集体工资协商制度,提高供给方的市场力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灵活性和数量灵活性;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就业安全性和收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李戈 《中国劳动》2001,(12):14-15
当前我国的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职业培训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制约着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对劳动者进行与其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的估价,这种估价影响了个别劳动者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得同等就业的机会,这种行为即为劳动力市场歧视。主要表现为不平等的就业机会、较严重的性别隔离以及缺失的安全保护,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平等就业权。劳动力市场歧视包括诸多类型,也存在显性和隐性歧视之分。但是,我国的法律制度在规制歧视行为时存在法律体系全而不精、制度设计华而不实、救济渠道有而不通等问题,需要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劳动方式、劳动力市场形势和雇佣方式,催生出各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劳务和劳动力商品灵活高效交易的新就业形态。网络平台就业具有就业方式和就业组织方式平台化、就业契约灵活化、就业边界扩大化、就业主体包容性强、劳动从属性差异大、利益相关者可以共赢等特点,但也面临"去劳动关系化",弱化就业安全性;"去工会化",窄化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两分法",权益保障制度滞后于实践发展需求等发展瓶颈。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网络平台就业,亟须增强自治性劳动的灵活保护,优化工会对网络平台就业人员的维权服务,完善从属性劳动的分层分类保护。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劳动者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参与社会劳动的主要途径.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机制的公开公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原来劳动力资源通过行政调配方式让位于通过劳动力市场配置和调节劳动力资源,政府的职能由安置计划转变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促进就业.试就市场就业机制遵循和体现的平等就业原则以及当前求职者关于劳动力市场平等与公平问题的反映,从操作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关系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保定市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问卷调查,从就业收入、就业水平、就业培训、就业权益、就业满意度等五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培训、保障就业权益和深化公共就业服务等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市场化,劳动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一方面,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前主要靠政策性安置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手段,加上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还有不少企业中隐性失业显性化和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挤占了不少就业岗位,劳动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失业青年是就业的主体,那么失业青年应如何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必须树立市场就业观念。(一)信息观念。这是市场就业对求职者实现就业的前提条件。现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要求,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围绕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山东省淄博市提出要逐步建立三个体系,建立健全三个网络,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20.
就业保护制度是政府有效管理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关键手段之一,如何测量和评价这种影响是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经典的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测量指标,开发了适合四川数据和特点的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测量指标,采用四川的宏观就业数据,从社会保险覆盖率、工会参与率和劳动争议处理率三个测量指标衡量了四川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水平,并提出了改进和提升四川就业保护制度严格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