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哲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264-264
当今美术院校的基础美术教学沿用的是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的绘画技巧有一定的提高,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率先钻研、倡导并试图改变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造型的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在自然形态面前,如何思考,发掘出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以战 《经理人》2005,(6):95-96
素描之道和房地产市场推广,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素描之道5月6日。晚饭后,我重新拿起了画笔。我是美术设计出身的,作为造型训练的手段,素描是“基础的基础”课程。毕业伊始,被第一任老板领进营销领域,疏于画笔至今,但终究割舍不下这份情怀。忽然间,脑海里浮现出几天前拜访一位大学的恩师时,恩师无意间提起的一句校训:“退后一步看画面”。构图是一幅素描的开始,确定后才开始有对主体的刻画、细部的雕凿。许多人往往画得  相似文献   

3.
素描教学是高校艺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面对物象进行素描写生是高等美术院校作为素描教学训练的主要方式。而在素描教学训练中,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本文主要针对素描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观察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如今高校的素描教学基本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模式,学生的写实能力几乎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致使我们的教学凝固在一个单一方式的氛围里.事实上素描课作为基础训练,其任务是通过严格的造型训练并赋予情感传达,引导学生走入艺术探索和创造阶段,进而彰显个性,发挥才华.  相似文献   

5.
马千里 《办公室业务》2012,(11):142-143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发展,素描作为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简单阐释素描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和作用。同时介绍了近代随着艺术理念的变革,素描定义和范畴发生的演变。针对这些演变,在素描教学当中进行的一些改革,从而把最新的艺术理念传递给学生,带领学生进入和谐,自有,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庆莲 《科学咨询》2022,(2):205-207
素描的教育创新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学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绘画是一种创造艺术的手段,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感受的工具。素描教学也停滞不前,停留在工具教学上。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素描教师,必须担负起丰富素描教学内涵、改革素描教学模式的任务,因为只有用平淡的色彩构成和最基本的绘画形式不是素描的真正内容,而是我们在绘画过程中最直观地向外界传递信息、表达最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张明超的水墨人物画是一种言说,亦是一种表现,因此说来,他的水墨画更有一种包容与综合的因素。他用笔墨来述说情感,重视对姐妹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扎实的造型能力,对笔墨的把握和控制,使他的看似信手随意勾画的动态造型令人凝神遐想,不知不觉进入其画境之中,画家深知水墨艺术的文化内涵的份量,注重对传统艺术的钻研及人文学养的积淀,其文化内涵构成了他水墨人物画艺术的主要特征。这些在他系列水墨人物画作品中体现尤为明显。如《东坡玩砚图》,画家在艺术处理上可谓别具一格:竖构图的上方垂下的枯技将视线引向画面的中心,主体人…  相似文献   

8.
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象语言表达的能力,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能否适应新的设计学科发展,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界新的研究课题,设计学科的造型基础教学应具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法,在有限的造型基础课程训练内达到一定的造型能力,并兼备独立的创新意识和无尽的艺术想象力。造型基础课程对以后的专业设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在造型基础课程训练的初期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或审美的训练,争取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基础能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注重素描和色彩的从临摹到写生的过程,偏重具象、注重再现。构成本身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但现代构成教育已经曲解了构成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素描是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指引学生步入艺术殿堂最好的老师,在中等职业素描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该文以福建省宁德市某职业中专素描教学为例,基于培养学生素描兴趣角度,分析当前部分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科学、艺术和技术于一体,是科学与艺术的完整统一,而其中的造型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发挥着联接设计专业与设计理论课程的桥梁作用,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方向引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现状,指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素描随笔     
素描作为基础训练,不存在技术与艺术的分离,也不存在习作与作品之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来思考和作画时,素描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过程。素描的语言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语言和手段,主要是通过感觉、观察、体会、提炼而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的发展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菲 《决策与信息》2011,(12):170-171
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不仅揭示了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以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本文以唯物史观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方面所做的理论阐述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石,重点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今中国的发展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在幼儿师范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教版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专门用第三册来学习中国画。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论坛》2005,(2):36-39
“党管人才”这一战略指导原则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的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以及对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激活剂和推动力,本文着眼于构建科学的创新人物评估体系,具体分析了创新人物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并阐述了创新人物的价值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集政治、文学、自然、商品学、市场学、美术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服装设计原理,从而提高设计水平.服装设计作为设计的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则是为了更好地画好设计图,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目前,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主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美术的必学科目,由此可见,美术在服装设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监测报告采用影响因子指标,用以反映一定时间内决策主体(地区、人物或事件)在公众中的受关注程度.间接体现该决策的影响力。2009年,我们重点监测了《领导决策信息》中省Ⅸ案例信息50篇,省区战略栏目150篇.省情速递栏目250篇。并结合中国领导决策信息基础数据库的4487条信息,综合测算出各地政务景气影响因子。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决策的整体借鉴或利用价值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袁莉 《决策探索》2007,(3):94-95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他生于大唐盛世时期.他对中国人物绘画的贡献之大,使他的地位与生在欧州比他晚八百年的达芬奇、拉裴尔等西方画圣并驾齐驱.可惜由于材料的贫乏,特别是传世的作品,可以说还没有发现可靠真迹,就连传为吴道子画的<送子天王图>(现为日本阿部次朗藏,已归大坂博物馆),许多专家也认为是宋代临摹本,但这幅画保留了吴派人物画的风格和气派,很有欣赏价值.作为中国画人物的一代宗师,没有作品流传于世,确实是中国人乃至世人的一大遗憾!但根据历代画论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之多年来专家的不懈探索和研究总结,可以使我们确认吴道子对绘画的贡献是从顾恺之以来的第二次飞跃,从吴道子意象线之造型可以看出吴道子绘画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20.
沈世铎简介:1959年出生,自幼酷爱美术,中学时期沉醉于素描、速写人物,临摹了大量的连环画名作。八十年代初期,连环画作品分别发表于《连环画报》、《富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