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深得《边城》的精髓,又有作者自己对湘西形象的诗性延伸和拓展,是湘西题材小说的精品佳作。《边城》和《漫水》都是深有寄托的作品,都是作家对理想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蕴含着真切的悲剧意蕴。从《漫水》的深层意蕴来看,《漫水》与《边城》呈现出一种遥相呼应的对照性结构,内在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整体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2.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边城》和《古都》分别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传达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达到了悲与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边城》的创作心理动因是作者出于“不巧”的个人痛苦经验 ,并论述它是“善”的悲剧及其悲剧生成的特殊原因。老船夫和翠翠是体现作者人性创作思想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边城》风格是浪漫主义的“诗”与“牧歌”的风格。《长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 ,在思想上是对《边城》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5.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界对悲剧世界关于终极力量问题有四种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说法:一是"命运"说;二是亚里士多德"人物性格过失"说;三是黑格尔"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说;四是布拉德利"道德秩序"说。这四种说法只能分别解释悲剧终极力量问题的某一方面,无法涵盖一部具体悲剧作品的本质问题。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纳入美学研究的范畴思考,结合悲剧终极力量问题的探讨,从实践美学和审美学角度观照四部作品呈现出的悲剧冲突、悲剧结局和悲剧审美意蕴等三方面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大家,他创作了很多悲剧作品,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论悲剧》、《论三一律》两部悲剧作品。他的悲剧理论一方面吸取了亚里斯多德的悲剧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新的悲剧思想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悲剧具有教育功能,通过给人以快感的方式来实现;二、以杀害亲属作为描述的对象,揭示悲剧产生的四种方式,而这四种方式都给人以恐惧、怜悯,或净化情感的体验;三、悲剧的题材应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不要随意变动;四、重新解释了净化、怜悯等悲剧范畴,并阐释了悲剧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本文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他的《红楼梦》就是一部“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是一部“冷月葬花魂”的悲剧。《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人生(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不被人注意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在曹禺精心营造的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世界里,弥漫着强烈的悲剧色彩,灌注着浓郁的悲悯情怀。人生历程中的苦痛所产生的悲苦感受与自我悲悯,让曹禺产生了“生存之畏”,这种“生存之畏”又使得曹禺在潜意识里把个体导向了人类群体,转向了对人生、甚至对整个宇宙天地的同情与怜悯,从而显现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人性光辉下蕴含的心灵状态是高尚人格的基本标志,其深刻的内涵,是博大的胸怀、仁爱的情感。这些构成了曹禺作品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蕴和超越世俗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悲剧审美角度分析了《玉梨魂》和《伤逝》的悲剧主题、悲剧形象和悲剧意识,并认为《玉梨魂》是传统爱情理想的挽歌,《伤逝》则传达了觉醒者爱情理想的幻灭的精神困境。这两部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伤逝》较《玉梨魂》更富有悲剧意蕴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美学有关思维问题的研究,继形象思维的讨论后,钱学森提出了灵感思维、杨安崙、黄治正提出了情感思维。而靳绍彤的新著《沉醉的神往——审美思维论》,则另辟蹊径,独开一面,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思维研究的更深层的空间——审美思维。人皆有思维,人的所有活动都伴随着思维活动,特定的活动有特定的思维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项特殊活动,理所当然地必然存在一种审美思维活动。而且有其独特征和特殊规律以及社会价值。审美思维其实是一个极为深刻的课题,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沉醉的神往》是国内所见到的第一部研究审美思维的专著,并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是二十世纪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最有名又最受争议的一部小说。该小说有着诗一样的语言,也有着被世人认为极"不道德"的内容,因此被褒贬不一,甚至屡屡遭禁。然而,真正伟大的作品,无论它经历了什么,一定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以其优美如诗的语言构造了一个迷幻如梦的成人童话,让每个走进童话的人都会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如优美与悲情的融合、悲剧与喜剧的叠加、崇高与滑稽互现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曹禺精心营造的以《雷雨》为代表的戏剧世界里,弥漫着强烈的悲剧色彩,灌注着浓郁的悲悯情怀。人生历程中的苦痛所产生的悲苦感受与自我悲悯,让曹禺产生了"生存之畏",这种"生存之畏"又使得曹禺在潜意识里把个体导向了人类群体,转向了对人生、甚至对整个宇宙天地的同情与怜悯,从而显现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人性光辉下蕴含的心灵状态是高尚人格的基本标志,其深刻的内涵,是博大的胸怀、仁爱的情感。这些构成了曹禺作品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蕴和超越世俗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边城》是其享誉中外的代表作。本文阐述《边城》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及其成因,剖析作者淡化悲剧结局的独特构思,并体悟《边城》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程甲本出,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作为一艺术整体,在社会广泛流传。广大读者同样是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来接受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流传不衰的强大的生命力,也同样由总体闪现其不可掩饰的艺术力量的光华。不管作者是曹雪芹一人未完成稿,还是曹作高补,曹作高程续,或有更多的人参预其事,都难以模糊它的基本的完整性和读者对它的信赖。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是一部完整的悲剧首先,《红楼梦》是一部社会悲剧,前面大半部极力铺写高门大族的繁华绮丽,富贵温  相似文献   

16.
概览七十年来域外学者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中国人形象说、悲剧--命运说、象征--原形说三种类型。域外学者认为,一部《边城》是“人情风俗画卷”中的“完璧”,写出了“无垢纯真的中国人”的形象;“爱的神曲终成一曲让人忧伤的挽歌”;一部《边城》充满着复杂的象征意义,《边城》中的“‘死亡与再生’,是作为原型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悲剧性文本并不是其悲剧艺术价值产生的终极因素,文本价值的生成必须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实现,接受者必然要参与悲剧文本价值的构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巴金先生的作品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他笔下的《家》不管是苍凉的笔调还是悲痛的结局,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从期待视野、审美经验以及召唤结构三方面来重点研究《家》中的悲剧形象,以助于了解接受者参与作品价值生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人性善的杰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也被看作是善的悲剧。但《边城》的悲剧不仅仅是由于“不凑巧”这一表层原因造成的,其内涵要丰富、复杂的多,既有人物主体意识的缺失,也有孤独寂寞基因的羁绊,还有碾房阴影的挤压。因此,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实质是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它引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白鲸》的象征意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是一部意蕴丰厚的作品,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巅峰之作。本文论述其意蕴层结构,从审美、社会、宗教以及哲学四个层面作由表及里的分析,以便能够全面地诠释这部旷世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一部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是艺术语言,它是作品的外在结构;第二层是艺术形 象,它是作品内在的结构,它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象的物态化,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巨大的普遍 性和深刻的思想性。阿炳的《二泉映月》在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