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酆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经中,是济世度人之阴间天宫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注重神学理论的创建,道教已初步建构起系统的酆都地狱理论。在道教斋醮科仪法术中,酆都有着济生度死的多重功能,历史上酆都道教的长期传承,致使酆都地府惩罚形成民间信仰习俗。通过史籍道经中酆都文化内涵的解读,道教史上酆都平都山道教历史的重构,可知酆都神学理论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二者的结合点出发 ,将文学和教育学相结合 ,着重分析探讨现代文学中优良传统之所在 ,并且进一步思考怎样通过中小学语文教育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所在,胜利之根本。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本文从党的历史发展、党的性质及党的思想路线等方面论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5.
宗教如何适应现实社会,应对西方科技的挑战?陈撄宁先生调适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将道教的神仙养生术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仙学体系,认为仙学与科学相近,并援科学以改造仙学,弘扬道教的神仙养生之术.这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为挽救道教而采取的迂回战术,既坚持传统的仙道学说,又把科学融入仙学.这也是道教神仙学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必然道路.  相似文献   

6.
作者最近在台刊《宗教哲学》第4卷第3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对大自然敬畏所产生的宗教,称之为启示性宗教;而中国的儒教、道教则是神道设教.神道设教注重教化工作,尤其重视宗教的教育性、社会性与娱乐性.无论是启示性还是教化性都是宗教之本质所在.要研究、实践这一宗教本质即是宗教功能所在,也即是宗教所应扮演的角色.尤其在新世纪各种科学斗换星移,也带来了人文社会巨大变迁时代,宗教更有所自我调节,扮演推动人类和平求赎的重要角色。文中分有:宗教之积极功能、宗教之消极功能、宗教之补助功能、在新世纪尤应强化宗教之服务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当我们走进道教的信仰世界当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乃是种种奇特的文字、符号及法术,玄妙异常的人体观及宇宙观。对于这样一种独特的人体观及宇宙观,深受科学世界观影响的②、且以科学所采取之认识进路为唯一不二之途径的人,往往直接斥之为幻想或玄想。笔者以为,在我们对道教所信持的人体观及宇宙观做出评价之前,较为理性持平的态度,乃是先来探究道教本身是如何形成及建立起这些认识的;如此,再进一步评价其认识,应当是会较为恰当的。道教内丹派之所以会形成其独特的人体观及世界观,和其所采取的认识进路,实密不可分。如果我们想真正…  相似文献   

8.
刘玲娣 《南都学坛》2007,27(1):39-41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孝道问题是一个受到儒、道、释三教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道教的孝道充分吸收了儒家的孝道伦理思想,使孝成为道教的基本宗教伦理规范。同时,道教孝道也体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为六朝以后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孝道的贯彻方式上,道教通过强调“孝”的必要性,在仙道中注入了“德”的内容,改变了纯粹修道成仙的个人利己倾向;在孝道的内容上,道教孝道只是在整体上认同儒家孝道,当某些具体细节与道教的宗教追求出现矛盾时,道教开始区分教内外孝道伦理义务之别。道教的孝道伦理还是一种在整体思维模式下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更为科学的生态型伦理。  相似文献   

9.
以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视角,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调查研究是马列主义理论创立的科学方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源泉,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先行之举,是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我们事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道教推崇之得道的神仙。道教历来崇信黄帝,道教的黄帝信仰体现在神仙传纪、斋醮法术、五方五帝观念、丹道医学的神学内涵中,这充分显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中国远古时代的黄帝被推崇为道家之宗、三洞神仙之第一,旨在显示道教法脉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道教在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信念支撑下,把作为算具之规与道教法器之镜联系起来,从算具之规到法器之镜的转变背后隐含着合乎逻辑的思想依据。规、镜对道教产生持久影响的原因在于:镜天然地适宜于作为表征道教对长生久视、修道成仙之希冀的象征物;同时,规、镜在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已经深深融入作为道教之根本的修持法门之中。  相似文献   

12.
楼观之为道教圣地,道教界虽已共识,然学术界并无多少专论。本文从考察中国道教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详细论述了老子之所以成为道教共尊之教祖、楼观之成为道教共朝之圣地的根本原因。对道教界和研究者均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3.
道教的基本目的是长生不死,即身成仙,深信通过个人修炼就能达到这个目的, 因此从开创时起,便十分重视现世的个人修炼。同时,道教又继承了道家仰观俯察、顺应自然的优良传统,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与中国古代科技紧密联系,并在各有关领域,执着地追求长生成仙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15.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以及道教自身的发展,元代道教审美文化呈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雅,对于时代审美文化乃至于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道教审美文化之雅,体现为庙堂之上忧国忧民道义之高雅、馆阁间文人相呼应的形式之文雅以及处江湖之远的隐士道人心态之清雅,反映了元代道教独特的时代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唐代道士在长安宫廷的活动,揭示道教与政治、道教与学术的相互关系,说明道教对唐代的大一统和长安的学术界都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肯定道教在中国政治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宗教学作了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文学体裁和多元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19.
原始道教是道教史和汉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疑难问题之一,牵涉面较广。本文就原始道教之援谶纬入道、黄巾起义谣谶之历史起源及其与五德终始论政统逻辑之关系、民间道教首领多有易姓张、李以聚众者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考  相似文献   

20.
花间词作为唐五代词的杰出代表,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却为道教文化所漫染。花间词常用的词牌,蕴含着道教文化之意蕴;花间词中常见的神仙故事意象和仙化意象,与道教文化有眷内在的关联;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后蜀特殊的文化土壤使道教文化在花间词中得以蔓延。道教文化给予花间词人以可贵的启迪,它有力地刺激了词人想像力的发挥,给花间词抹上了浓艳绮丽的色彩,增添了空灵缥缈之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