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森斯塔特对韦伯的儒教超越世界观念提出质疑,以西方传统的二元论观点来解释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社会,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着超越秩序.本文就艾森斯塔特的这种观点展开论述,试图从儒家哲学的方向论述艾森斯塔特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得失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管见,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韦伯像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欧洲思想家一样具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倾向,这导致他在论述包括中国宗教在内的东方宗教时显露出极高的睿智和洞见,同时也含有许多曲解和误读。譬如,他判定道教是纯粹的非理性,进而把包括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内的东方宗教界定为神秘主义类型,并与西方的禁欲主义宗教—文化类型对列成犄角之势,构成了韦伯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格局。文章认为韦伯对中国文化的这些见解既和他的比较研究的理想类型有关,也与他思想深处源于古希腊的理性哲学和中古希伯来的信仰意识所奠定的欧洲文化统一性具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美国科学哲学界的后起之秀拉瑞·劳丹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模式,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科学进步的实质——解决问题、研究传统理论以及科学进步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来阐述劳丹科学进步观的主要思想,审视其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不是完满性,它当然可以批判。但现代性批判并不天然正确,它有其无法逃匿的限度。鉴此,本文将质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工业文明中的生产、消费和所谓文化工业的一些批判,认为这些流传久远、几被视为楷模的现代性批判在逻辑完备性与现实合理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欠缺。卢卡奇所谓"可计算性和合理化原则"的生产卢卡奇对现代工业生产批判激烈,但他剑锋所指,却伤害了科技进步条件下所必然要求的劳动组织原则,比  相似文献   

5.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关注韦伯与史华慈对中国古代思想解读的关键差异,以及两人在强调中西文明伦理自觉性上的相通性。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在方法论和基本概念的使用上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史华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韦伯的思想遗产进行了积极对话。韦伯的“文明比较”与史华慈承自雅思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代表着看待中国古代文明的两种立场。本文从“‘天-命’与超越性秩序”“‘礼-仁’与人格秩序”“‘学’与社会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异同。史氏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超越性以及实然秩序和应然秩序之间的分歧,同时也追随韦伯,认为文明现代性的基础需要从自身的伦理资源中去发现。这意味着中国儒家思想同样包含着韦伯所认为的独属于西方宗教的伦理自觉性,以及此种伦理与世俗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外学术界在论及韦伯对传统中国为什么未能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解释时,强调韦伯有关儒教伦理缺乏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忽视韦伯对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的制度分析。本文认为,后者在韦伯的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韦伯称传统中国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家产制。一方面,国家权力专断、随意而无所不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公共财政与统一的官僚制度,国家控制社会的能力十分有限。这样,国家既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预期的、稳定的规则,又阻碍异质制度因素在旧体制内出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声望,也被称为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换言之,是指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与经济地位差异相比较,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持久的影响力。韦伯在其著名的《阶级、身份和政党》一文中,对经济分层(阶级)与社会声望分层(身份)加以区分并进行比较。他认为,社会声望分层由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所决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直接影响,而经济分层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韦伯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差异导致了社会差异,或者说,经济分层与社会声望分层相吻合,社会分化才得以结构化,即产生了阶级或阶层,形成了阶级结构或阶层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当前我国各职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仍然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批判性、颠覆性的那一部分.而现代性是根植于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一种业已意识形态化了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渗透到世界各地的观念形态.本文认为,阿拉伯-伊斯兰传统虽然日益受到西方现代性的逼仄,但却仍然是独立于西方现代性之外的、可为思考西方现代性问题提供借鉴的一种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韦伯笔下,理性化,作为现代西方独有的普遍历史现象,系统地借助了一种反传统的力量来造就现代生活的生活之道和社会秩序。理性化与传统的这一关系,构成了西方与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关键差别。西方理性化这样一种反传统的传统,根源于伦理先知对自然人伦关系的怀疑和拒弃,以及相应对陌生人构成的博爱共同体的向往。而现代中国人生活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对抗历史命运的自由努力中重建具有内在精神气质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1.
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的起源:韦伯城市社会学的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章 《社会学研究》2007,22(3):99-120
公民权是近代政治的一个核心概念;西方晚期中古城市是别具特性的近代公民权的发源地。通过对韦伯之城市研究的某种重构式的解读,本文分析指出,借助于东西城市的比较研究和中世纪城市与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其城市社会学中潜在的宗教之维,韦伯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中古城市何以能孕育出近代民主公民权制度之雏形的结构的、经济的、文化的条件。韦伯关于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之起源的分析架构,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近期一些与公民权有关的理论和国内一些相关研究,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最早开始研究现代化,其主要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现代化也是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征为坚持"传统—现代"的二分法原则、强调社会发展变化是单一的进化过程、西方原生型观点、强调现代性、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亲西方偏见。但现代化理论也存在缺陷,诸如对"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过于简单、对现代化过程与道路的理解过于简单、质疑和否定现代性、受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从现代化理论所具备的特征揭示现代化理论所具有的缺陷,以期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学发轫期的代表人物,在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社会功用、文学艺术活动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观点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本质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观点也存在差异之处。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文艺观进行异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两位学者有更清晰地认识,也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文论发源期的异同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与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说明他们各自所使用的分层概念、分层标准、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导致的理论性质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使他们的理论观点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且也使他们建构的整体分层形象大相径庭。马克思对阶级采取了一种整体论的观点,将阶级视为社会中实存的社会群体,并从社会的经济结构方面来揭示阶级的性质,他是以两极对立的阶级模式来把握阶级结构的;而韦伯对阶级则采取了一种个体的唯名论的观点,并从多维的角度看待分层现象,在他的分析性的类型框架中,更强调的是导致分层现象多种因素的相对独立性。这两大经典的分层理论各有着自己特定的意义背景,因而与其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对立的,不如将它们作为两种不同的分层研究范式更为切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的泰斗,也是最早对法律作广泛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韦伯无意发展一套系统的法律社会学理论,但这绝不意味着社会法律学在他恢弘的社会学架构中无足轻重。事实上,韦伯的社会学著作几乎都涉及到法律问题,在《经济与社会》中,则设专章论述法律社会学。帕森斯曾说,“韦伯的实体社会学的核心既不在于他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也不在于他的宗教社会学,而在于他的法律社会学”。本文即试图对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作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韦伯都曾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进行过研究。虽然探讨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结论似乎很接近。马克思对该问题的解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说明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自然经济结构停滞不前,而是强调了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韦伯对该问题的解释常被理解成“文化决定论”,但事实上他更多地是从社会政治结构方面来分析东方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合乎逻辑地将这种政治结构形成的根源归结到土地所有制结构上。作者认为,马克思与韦伯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的探讨不仅近似“殊途同归”,而且从韦伯的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影响的印记。这说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智伟 《职业》2014,(35):174-17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物流已经越来越不可或缺,这种由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行业也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递增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物流要想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运输模式,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提升运输速度,也保证服务质量。本文所探究的就是关于海、陆、空三种运输模式在大物流体系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廷现象”与“反宗法的非公民社会”文化类型学的研究者往往把家族本位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以之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文化”相比较,这种看法在近代中国家族兴盛和西方个性解放的背景下或许不无道理。然而搬用到历史上却远非都是适宜的。我们且不说欧洲中世纪...  相似文献   

19.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因果关系 ,还是亲和关系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 ,大量的学者 (尤其是中国学者 )在谈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时 ,往往喜欢从韦伯的这本书出发。要么指出韦伯忽视了其他文化 (尤其是中国文化 )的某些方面———它们对现代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要么指出韦伯并未发觉中西文化差异的更为重要的和更为精细的方面。① 但是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是从外部对韦伯进行批评 ;它们都存在一个前提 ,那就是 ,承认“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是有一定的因…  相似文献   

20.
侯莉 《现代交际》2012,(7):97-9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影响,使初学中国绘画的学生在“中西绘画结合”“西画中国画方法宣染”“中国画西方绘画方式描绘”的多种形式之中迷失方向.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是搞好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绘画中“线”的发展、特征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