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后现代叙事”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并进而使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趋于同步。本文主要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叙事”在发生、演进过程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两难矛盾。近现代以来,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致力于探索中国发展之路的中国人,许多关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大争论都由此产生。就现代而言,落后国家在发展形式上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不等于在内容上已经解决了发展的难题和矛盾。我们所面临的是,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后现代的问题又已逼到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利用西方现代化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一条更为合理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真切体会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不会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矛盾,相反,它将为中国现代性建构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具体来说,“后现代精神”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后现代意识”是中国高起点的现代性战略的必要内涵:“后现代向度”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艺术思潮的中国变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后现代艺术思潮是在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下融入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特殊气息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变体,它对当前的文化转型与重构的思考具有启迪意义:作为“隐晦的现实主义”它警醒我们的现实生存境遇,它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策略为艺术的多元发展和真正繁荣提示了另一条路线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境遇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在话语中建构起来的,而且已经不断地在当下的生活实践中呈现出来,同时它也不单是思想文化及知识分子的境遇,而且也是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境遇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在话语中建构起来的,而且已经不断地在当下的生活实践中呈现出来,同时它也不单是思想文化及知识分子的境遇,而且也是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7.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后现代转向之后,西方哲学对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后现代转向有助于从人之生命本质的层面更为清楚地认识中国哲学之传统主题的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表明西方哲学将要向中国哲学"复归"。面向未来,注重人之生命意义安顿的中国哲学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作为人类基本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之一,将为世人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二、其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精神可以为推进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在终极关怀层面的对话与融合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戴传江 《江淮论坛》2003,(5):102-104
现代社会的“现代性”是以“科学知识的大叙事”、“思辨理性的大叙事”和“人性解放的大叙事”为标志,这是自启蒙以来所确立的真理话语,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就是建立在对这些大叙事的合法性质疑的基础之上。本文拟在中国现代化语境下对利奥塔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及基本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于后现代时期,与后现代理论、后现代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它深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是典型的后现代现象.后现代理论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对多元性的坚决倡扬,使其具有了相当的进步性.但是,后现代理论的相对主义倾向以及对多元的极端化定义,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现代主义的弊端.这种矛盾性,是后现代理论作为一种矛盾的、无序的后现代现象所不可避免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下,得以不断批判和超越自身,不断拓展和完善其关于政治与文化的多元化理念和实践.但与此同时,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也受后现代理论话语矛盾性的制约.生成了新的反多元性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重复了被其自身所坚决批判的现代主义性.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思潮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广泛浸透在生活、思想、文化、意识等各领域。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心理学研究也进入了后现代。后现代心理学旨在消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模式与理论体系,探讨处于后现代境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学对自身的方法论、认识论以及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思考,从而使心理学发生了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