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任务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孙正聿等著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下文简称《研究》)坚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科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发展观、资  相似文献   

2.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17点)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条文中,特别指示了“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这无疑对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有极深刻的针对性,并必将对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是一个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为特色 ,在国内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学术成果和拥有重要地位的学术研究机构。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是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为依托和基础发展而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创建于 1958年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突出的整体实力 ,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繁荣我国哲学事业和推进我国哲学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0 0 2年 4月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决定 ,在…  相似文献   

6.
就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问题谈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顺 《东岳论丛》2004,25(2):17-19
不久前 ,笔者曾接到一份关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问题的调研问卷。上面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 ,我认为认真地反思和回答这些问题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阐述了下列看法。现发表出来 ,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7.
社科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共分四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达。该作第一篇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国外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南开学报》的支持下,我们以笔谈的形式汇集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承担者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南开学报》的支持下,我们以笔谈的形式汇集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承担者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创新劳动价值论》是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将其延伸发展的创新成果。《创新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最有意义的相关理论作了大胆触碰并展开了深刻论述:以"价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剩余价值"二重性",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以"创新"为基石,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提供了路径依据;以知识经济形态显现的内在性能和发展趋势为基点,论证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性和可遵循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思考目标,倡导改革创新和创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南开学报》的支持下,我们以笔谈的形式汇集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承担者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其学术特点是:从生活维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反思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精神、原则与方法,从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生活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角”、国务院侨办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等为代表的课题13项;出版了《生活哲学:探究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合著)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组四篇)、《生活哲学的对象与方法》、《论马克思生活观的理论支点》、《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等98篇,其中27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霍英东科研奖1项。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其学术特点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维度的观照下,以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逻辑为参照,紧密结合中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境况,透析“政治生活”的哲学本质,着力于国家权力结构、现代民主制度、政治制度伦理的研究。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殊规律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政治制度伦理研究”等省部级课题8项;出版了《现代化:过程、特征与回应》、《制度伦理基本问题研究导论》、《通向中国现代化之路》、《文化视野中的当代中国行政》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论政治制度伦理》、《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伦理——马克思对政治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等论文81篇;其中18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三、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宗教哲学其学术特点是:系统、深入地探究宗教的本质与功能、宗教思维方式、宗教伦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以及宗教与科学等重大的宗教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以传统宗教为切入点,具体而深入地考察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渊源、流变及其特征,研究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在异域与不同的宗教文化激荡、碰撞和交融过程中所保持的文化个性;对儒、释、道和民间信仰等中国传统宗教与基督宗教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探究与辨析,深入考量各种宗教思想文化在相互激荡中存异求同的特殊机制与条件。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东南亚华侨华人传统宗教源流、演变及现代转化之研究”、“华人宗教与东南亚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实践”等省部级课题11项;出版了《宗教与文化》、《宗教现象的文化学分析》、《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和《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从“神本”到“君本”》,《东南亚华人华侨宗教的构成、特性与发展趋势》、《宽容:一种生存方式——以海外华人华侨的生存实践为例》等论文97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其学术特点是:着力于《资本论》研究;对“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之考察;尤其重要的是以华人家族企业为研有对象形成研究领域。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基本原理研究”等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课题7项;  相似文献   

14.
高继文 《晋阳学刊》2022,(2):142-144
阎树群教授所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的历程、宝贵经验和阶段性特征予以全面深入阐述,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创造紧密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有独到见解。该书以严肃端正的学风研究党的学风思想,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领域、推出新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继毛泽东伦理思想发展形态之后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创新,在学科发展与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伦理思想演进与理论体系建设、伦理秩序建构与实践指导、理论形态发展与研究范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总结经验是为了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创新面临的民主政治"伦理瓶颈"、贫富分化与核心价值认同、社会伦理整合、西方价值强势与伦理话语权"西强我弱"、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倡导的国际认同和"伦理信任"等五大挑战,更好地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6.
整体性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新历史条件下实践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的研究迅速兴起并日益深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解,是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不仅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且要研究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别要注重研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南开学报》的支持下,我们以笔谈的形式汇集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承担者的一部分阶段性成果,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流行着一种趋势:"重新理解马克思".其主要理论构架在于分辨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的两条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路线,剔除恩格斯的解释路向,渲染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进步说".不顾"语境的非法移植"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放置于这种逻辑话语中,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种种理论样态.这样一种依靠"西文本"的"学术性诉求"而嫁接出的理论"成果"本身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些什么?对此,本文把"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哲学范式转型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流行话语的根基处,阐释与剖析了三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令人困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和实践品格,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23
道德基础理论包括先天道德心灵"初稿"论、后天文化学习"修正"论、道德判断直觉论和道德基础多元论四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道德基础理论认为,倚重不同的道德基础进行政治价值判断是导致政治歧见的根源;获得广泛政治认同的秘诀在于激活尽可能多的道德基础;促进政治认同的途径在于相互理解对方的道德基础并发挥理性和直觉的双重作用。道德基础理论以道德心理学为视角,深入挖掘并系统分析政治认同问题的不同面向,有利于拓宽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视野,进而充分认识道德在政治认同中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左”倾流毒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等问题,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八日联合召开了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题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经过拨乱反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是这种探讨的有益结晶。《决定》在理论上有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