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治稳定与否将制约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决定这个国家的发展目标。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始终坚持把社会稳定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根本条件,始终把政治稳定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没有政治稳定,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2.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构成,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内涵和特性,也需要厘清各种争论的立足点及依据,并给予理性地批判。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政治文明的政治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离不开政治文化。无论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开启民智、民悟,政治文化都为政治文明提供了主体保证。中国政治文化历来就是一种“道德型政治文化”,政治生活附属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后者的展开便是前者的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来说,当务之急是形成新的价值系统: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客;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切实铸造文化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4.
5.
政治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的形成 ,政治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方向。从政治取向的内在结构进行静态分析 ,可发现政治取向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主要的要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这些要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 ,构成了有机的政治取向 ,作用于人们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7.
行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概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文化与政治文化是文化在不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两个不同层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二者在学科范畴、文化主体、文化含义方面存在区别,但作为文化范畴的两个部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行政文化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文明,政治文化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影响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要素,是指组成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各个部分,它包括界根、界体、界标.所谓界根,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前沿与非前沿的联结、融合之处.由于界根具有作为一个事物要素的必要性、基本单元性、实体性、内在性、整体包含性等特性,所以它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要素.界根以根据、根源、根基为内容,具有联结性、汲取性等特征,在前沿中处于基础地位、发挥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的实质是指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借鉴其方法论上的意义,根据文化的性质,将政治文化简约为一个由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三个层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构,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展开分析,以期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揭示其制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文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相似文献   

11.
亢升 《兰州学刊》2007,(2):46-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明显存在着解释盲区,这促使非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再度引起学者的关注.在国内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关系的学术讨论中,特定意义下的"政治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人们分析理解国际关系问题的新视野或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告密行为与中国传统政治运行的基点即伦理道德相悖逆,但却能够绵延数千年并最终积淀为所谓的“告密文化”。其背后的政治动因在于: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情势下的决策反应,易于催生大规模的告密行为;告密对单主制前提下信息传递不对称所作出的有效弥补使其得到政权的许可和鼓励,而通道能力质量标准低下直接导致了告密的蔓延及与统治者既定目标的背离;传统人治社会中的君臣博弈使得告密作为君主所掌握的一种博弈资源而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是公民政治参与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推动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视角,从思想渊源、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维度剖析封建社会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政治文化及其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势能的角度提出一种理解政治权力的理论图式,权力的涵括范围和价值位阶是衡量权力关系的两大基本变量。在政治仪式中,权力的涵括范围主要指仪式的类型、政治背景和政治空间、参与者以及规模等方面的差别;权力的价值位阶则主要取决于仪式主导者所处地位的绝对高度。这两种变量不仅是政治仪式中评估权力关系的关键指标,同时在实践中,政治仪式通过调控两种变量实现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激励,在管理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激励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一般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种内在的积极动力,从而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国的国有企业日益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原有的竞争力甚至更上一层楼,国有企业中现有的许多机制都需作相应调整。企业激励制度作为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实现对职工的有效激励,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伦理政治观。建立在以“礼”、“仁”结合为本体的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伦理政治观,不仅包含着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原则。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集中体现为儒家学说的传播、延续、变化和发展。传统政治社会化的深远影响启示我们,文化的因素对于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影响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为切入点看,村民自治运作环境、村民自治运作过程、村民自治主体行为3个维度对村民自治运作带来了影响.当下农村政治文化一方面客观上为村民自治运作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容的政治环境,影响着村庄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活动的民主化趋势,规范和制约着村组干部和村民政治行为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的人情礼俗文化影响着运作环境的法理化,依附性政治心理影响着村民自治主体行为的自主化,家族文化影响着村民自治运作的公正化.  相似文献   

18.
杨兴林 《阴山学刊》2004,17(1):99-102
在政治文明中,制度文明具有根本性,它的实质就在于规范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的合理性,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制度文明的作用表现为规范政治权威的产生,主导政治权威的配置,制约政治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科学认识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政治文化具有世俗性、自主性、开放性与融合性。民族国家治理是国家公共权力控制和引导政治、社会活动的运作行为。政治文化现代化与民族国家治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现代政治文化对民族国家治理提供支撑与协调,民族国家的治理活动推动、引导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和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标志。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给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的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也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对我国政治文化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 ,要以全球性和本土性交融互动为路径取向 ,加快经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以发展中国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