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佛教的梵呗、读诵传统非外来,源于中国本土,是中国上古礼乐的延续和继承。中国佛教僧团对于中国古乐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后世流传的吟诵腔调与寺院的传承有着重要关系。一些亦僧亦文的出家人和大量信佛、好佛文人在由宗教吟诵向世俗吟诵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佛教僧团中流传不绝的唱赞、吟诵文化,应给予高度重视和研究,对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的吟诵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母题传衍的角度去观察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可以看到一些全新的文学母题被引入.传统的文学母题,一些因为文化语境的改变而退化,乃至消失,一些则遭遇到异域文学母题的改写,发生转换.“还乡”母题就是这样被改写和转换的文学母题.在文化碰撞和转型中,负载着民族集体记忆和文化经验的文学母题自然面临着去留之间的抉择.研究现代中国小说还乡母题的“转换”和“安置”所涉及的是整个现代文学对古典和异域文学传统的记忆、遗忘以及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如圆球人系列,都具有某种奇能,与主人公构成某种关系,有调节节奏、引人发笑的功能,其来自佛经。饮人血的怪癖人物,早出志怪。具有不循规蹈矩的"反叛人格"的"金毛"异人,来自印度民间故事与中国先唐史传,"金毛"乃具有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属于比较文学形象学中讲的"套话",也是人物性格的充分个性化、不受中原正统规范羁绊的象征。三种异人形象的母题延续,期间多有民国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的中介。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利用佛教对沦陷区民众进行"宣抚"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为学者们所关注。杭州被誉为东南佛国,自古以来佛教昌盛。与其他地区的日军随军僧广开宗派进行佛教"宣抚"不同,侵杭日军随军僧虽然也办有分宗,但规模较小,而真正充当"宣抚班"之一的是主动附逆的杭州日华佛教会。该会由不良僧人成元、隆定担任会长,逼迫杭城各寺庙入会,接受日军管理;办理日语学校、难民收容所,假行慈善活动;改造大乘佛教教义,为侵略者招魂,对杭城民众进行佛教"宣抚"。杭州日华佛教会这一个案表明,侵华日军对沦陷区佛教"宣抚"的真相是利用大乘佛教教义和措施消弭沦陷区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抵抗思想。  相似文献   

6.
清扬 《天府新论》2002,(6):96-96,F003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洁院士在南开大学讲演时说 :“我很高兴现在中国也有人从事母题问题研究 ,比如辽宁师范大学的王立教授。”从学理上来说 ,母题研究主要属于民间故事研究领域 ,王立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将其与中古时期印度传来的佛经与小说联系起来 ,是有着学科开创意义的 ,这体现了作者将主题学研究视野推向外域 ,且与民俗人类学结合的学科建设努力。该书共分绪论、十二章和结语 ,近 40万字 ,真是洋洋大观。总的看来 ,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色。首先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眼光与小说母题史材…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和 1 8世纪的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之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 ,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 ,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 ,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但侧重于“人智” ,“原欲”则以隐性形态存在着。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均因“人”的母题中“上帝”成分的存在而表现出对西方现代价值观的疏离与反叛。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 ,中国五四新文学中的人学思想 ,主要接纳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中“原欲”与“人智”意义上的“人”的母题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佛教利用通俗的艺术形式宣传教义,推动了变文的产生与发展,并影响到宋以后的通俗文学形式,同时也影响到唐宋文人艺术创作的通俗化意识以及宋以后文艺美学家对通俗化美学趣味与审美意识的肯定。佛教以及佛教艺术的世俗化与文学艺术的通俗化以及文人的审美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利用、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角度看,中国文学艺术中存在一种"猿猴原型"。从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夸父到晚近文学创作中的孙悟空,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中"猿猴原型"的线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受佛经母题和外域传闻启发,《聊斋志异》的断首、换头叙事可分主动式、被动式。主动式的断头重续故事,带有巫术性内核,基本属原生态的传闻,体现个体生命内在张力的顽强信奉。被动式的"斩首不死",则为次生态的传闻,将美好的愿望寄寓不可知的神力,达到对不幸者的同情。断首、换头叙事在明清小说中构成互文性传统,《聊斋志异》也注意采集南方传来的东南亚奇闻,又将本土古老神秘医术等,熔铸到当下瞩目的新闻事件中。以跨文化的主题史眼光看,孤立判定《聊斋志异》某一篇章来自何处,恐怕往往有武断、顾此失彼之嫌。  相似文献   

11.
《杂宝藏经》与中朝古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东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杂宝藏经》为一部文学性极强的故事集,在中印朝文化交流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通过对"弃老国缘"、"王子以肉济父母缘"、"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供天神感王行孝缘"、"波斯匿王丑女赖提缘"、"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佛弟难陀为佛所逼出家得道缘"等佛经故事与中朝民间故事及小说进行比较,可以探寻和梳理中朝民间故事与印度文化的关联.这有利于佛经与东方文学的关联研究,也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和弘扬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张淼 《北方论丛》2007,(5):124-128
疑伪经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而产生的一类佛教典籍。在保持传统佛教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疑伪经融合了中国儒家的重要伦理思想以及道教的修行思想,体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同时,从佛教疑伪经的思想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佛教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最终成为中国普通民众信仰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完成了对传统佛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汉风壁画是龟兹佛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当地出土的汉文佛典与现存壁画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尚缺乏充分的探讨。本文利用刊布的大谷探险队所获汉文文书,结合汉风壁画的有关材料对此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法国新小说派对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和小说元素的再现三个方面。对中国小说不断融进世界文学的有机成分,形成自己的新的艺术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在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后来所产生的不同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使得20世纪的中国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在社会学的内容表现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差异,由此人们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小说和现代西方小说所呈现的不同创作特征和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高校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有很多,其中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许嘉璐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影响最大,对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二者各有千秋,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喷火兽母题大为兴盛,这当属西来佛教故事母题。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游牧民族国家影响了由印度至华夏中原的佛经传译,给佛经文学注入了一些不可小视的游牧民族因子,而其中以马崇拜为代表的怪兽崇拜即是如此。对火器的热衷,也使得清代小说中的异兽喷火描写成为一种虚拟想象的心理补偿。清代小说家由于实战经验和军事常识的不足,使其在营构文学世界时只好在佛经故事的宝库中搬取材料,从而构成了通俗小说中的喷火兽意象的书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类型繁多,旨趣深远,叙事视角多变,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交织。借助展示动物的悲剧性命运,作家也较为彻底地批判了人类文明。生动多彩的动物形象不断涌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象画廊,让人进一步扩展生命眼光,树立生态意识,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局限尚存,更为经典的动物叙事尚待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的审美构成源自于文学经典审美构成的四个要素,即审美性、时代性、典范性和永恒性,以之审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性及艺术贡献将使我们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地位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