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凯蒂 《中国学术》2000,(3):88-12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上海,在西方势力向东扩张的历史中,代表着一个极特殊的案例。由鸦片战争后建立起的各个外国租界与上海县城,组合成一个独特的权力结构,这是一个既象征霸权主义又无绝对霸权,既有中心又无中心的城市,其特性为多元,其治理原则为协商。代表两极的,一方面是清朝管辖下的上海县城,  相似文献   

2.
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上海人形成、认同及其共同文化特征进行综合的论述,认为宋代以前中国城镇中还找不到“上海”,直到元代才设县,在1843年之前依然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移民对上海的认同是在20世纪初年,促使其认同的原因是上海形象的稳定、移民居留的时间较长、对上海城市的依恋和公共媒介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起义,是指市民武装夺取城市政权,摆脱封建中央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小刀会起义在这方面颇具典型性:小刀会经长期酝酿、扩展势力后突然举义,使清朝官府“戎兴肘腋,猝不及备”,上海县城遂落入起义军手中。同期的闽南小刀会起义也可算是以厦门为中心的城市起义,与上海起义的性质基本一致。在中国历史上,反封建起义最初一般都是啸聚山林、占山为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地方诉讼法制史浅探钱国耀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各国通过暴力与强权,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从此,上海地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诉讼制度也开始形成:一方面,在上海县城,继续实行清朝封建主义式的司法诉讼制度;另一方面;在上海租界,则逐步实...  相似文献   

5.
歙县县城不大,只有五十万人口,却也不能小看了它。秦置县及今有2230周年,歙县人都以“城里”特指歙县城所在地。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歙县人去合肥就说“到合肥去”;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歙县人去上海就说“到上海去”。而歙县人进歙县城要说“到城里去”。谁听了也能明白个中意思。  相似文献   

6.
徽州人物 过旭初(1903-1992年),歙县县城人。 父亲过铭轩早年在歙县开古玩店,精于棋艺。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幼棋艺过人,9岁时在歙县已无对手,被誉为神童。后来他去上海寻师访友,战胜过上海的关祥麟等名手。民国11年(1922年)至安庆陪安徽省议员江友白弈棋,由江供给膳宿和生活费。次年至上海以棋谋生。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上海人民在小刀会这一秘密结社的组织和领导下,于1853年(咸丰三年)9月7日发动武装起义,迅速占领上海及其附近的嘉定、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起义者表示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并在起义数日后,即将他们属于天地会传统的“大明国”,改称为“太平天国”,上海城头飘扬起鲜明的太平天国的旗帜。后来,在清朝封建统治者与英、美、法资本主义侵略者的联合进攻下,于1855年(咸丰五年)2月17日从上海县城撤退。他们坚持了十八个月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8.
以1292年上海升格为县城作起点,上海建城已有7个世纪的历史。 上海人早期的生存空间为市镇。今天的上海市,即明清的松江府,另外包括苏州府的嘉定县(后为嘉定县、宝山县)与太仓州的崇明县。据史料记载,当时“市井麟比,舟车纷繁,民殷物庶”。在这传统的生存空间中,市镇文化与四乡文化碰撞,世风与陋习并存,市镇经济与市井生活相互渗透,全息地映射出市镇凝聚过程中市民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9.
潘华  卓瑛 《兰州学刊》2010,(5):65-68
社会理性选择理论对当前我国所发生的种种社会行为是否具有解释力?为什么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一县城一农村往返流动的链条上选择县城定居?是理性还是感性?该行为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及城乡一体化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新生代农民工县城定居行为进行研究。文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县城是新生代农民对城市生活边缘化本质反恩的理性行为、是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到社会理性发展的理性行为、是为获取城乡两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是“差序格局”感性化与家庭策略理性化的复合行为。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县城行为是从个人与家庭两个层面为起点而不是单纯从个人层面出发,新生代农民工县城定居行为在微观上是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变奏,宏观上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有重要影响、对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有重大意义,同时,该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需从户籍改革、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等多层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县城定居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前20年县城在中国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突出,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城镇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偏好日益明显。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县城城镇化的再度强调,这种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引起各方的再度重视与审视。中国城镇化战略"从偏县城到偏城市再到突出县城"的演变过程,具有内在的演化逻辑与必然性。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均已发生巨变,县城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空间布局,县城城镇化模式至少需要包含功能协调、区划设置、交通网络、公共设施、权利保障和治理能力六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县城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山区型县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易受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和冲击,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山区型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山区型县城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題的解决途径,山区型县城经济的发展战略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 营盘村,是一个藏族村落,有200多口人。距理县县城两公里,在县城后山半坡处。  相似文献   

13.
县级城镇是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推进县城的发展是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战略途径,而资金则是城镇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但目前资金紧缺已成为西部县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试以重庆市为例,对西部县级城镇建设中资金问题进行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县城做生意,关键是将市场细分并把握其消费心理。 县城城镇居民人口普遍在2—5万。200—800元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主流消费群体购买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处于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地带,人们的消费便兼有保守和积极追风两种心态。 中小县城人们生活来源类型基本可分三种:无固定收入  相似文献   

15.
介乎城乡之间为数众多的小县城,在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综合体,政治上是古代正式官衙的最低一级、统治机体的神经末梢,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悠久的华北平原小县城更具有研究的必要。本文之所以首先选取新河县城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有特殊意义,只是笔者对它比较熟悉。也许,正因为它极为普通而更具有代表性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先后经历了以小城镇和城市为载体的两个建设阶段。在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进入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农民过的仍是“农民式”生活,乡镇政府几乎没有解决进城农民民生问题的压力。在以城市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进城农民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突出,城市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解决他们的民生问题压力巨大,以至于一些打工几十年的农民工至今仍不能充分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并优先发展县城民生事业,不仅可以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点,还可以凭借县城“城尾乡首”的区位优势,吸纳更多进城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居住、生活和就业,进而在新起点上推进城镇化既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西修水工业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始建于2001年6月,是2005年底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沿修清线按一园三区(芦塘项目区,距县城1公里;吴都项目区,距县城2公里;太阳升项目区,南至县城25公里,北距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在逐步加强。年轻化、知识化的程度明显提高,但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乡镇干部“城市化”越来越突出,也就是家住县城,工作在乡镇的干部越来越多。据某县调查,25个乡镇,有19个党委书记、15个乡镇长、25名副书记、31名副乡(镇)长家住县城。一、二把手家都在县城的有12个乡镇。  相似文献   

19.
县级经济发展如何才能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经济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县级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县级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及其意义县级经济或者说县城经济是一个县所管理的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地域性经济,它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内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总和。由于县城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县级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必须把这一点放在首位来考虑。我认为,县级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应该是:多元化发展的实业型的商品经济。 1.从地理位置上看。一般地说,县城都建在大中城市与乡镇之间,交通最方便、地  相似文献   

20.
一、“会防公所”是中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勾结的产物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地主阶级较大的官僚、士绅纷纷逃避。有的逃至别乡而止,更大的官绅则逃至县城定居,最大的官绅则逃至省会,逃至新兴的大都市去安身立命。江苏省、浙江省之较大官绅则群集于上海,以外国人的居留地为他们的安乐土。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在上海英、美人居留地居住的中国人已达三十万之多。至同治元年(1862年)竟然剧增至五十万人。外国人以最简陋之材料、最迅速之工程,大力进行建筑住房之投机活动。一转瞬间,即可攫得上千倍的巨额暴利横财。这大量的逃亡官绅,既希望托庇于外人,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切盼借助外国侵略者的武力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最终再次夺回他们已经失去的田产房屋、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