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正确认识现代科学技术这场伟大革命的基本特征、前因后果、发展规律和趋势及其与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一社会历史现象是方面繁多的一个复杂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但它必然波及生产和经济领域,引起生产力结构的根本变化。通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科学回答。这个过程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肯定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立场和基本原则;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紧密结合,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拓展哲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增强哲学研究的作用和功效;改变哲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一面,也有压抑人性的一面,但是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非中立的,它先验地适合于统治.技术理性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理性的分裂和批判理性的泯灭,它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基础,并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社会整体利益".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执行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成为对人的爱欲本质和批判理性双重压抑的根源,造就了"极权主义社会".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科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及问题的提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蒸汽革命”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力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一革命首先从美国开始,接着在英、法、西德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展开,并进一步席卷世界各国。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彼此斗争的必然产物。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和二十世纪初以来科学的重大突破分不开的。1905年和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创立了狭义相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经历了20世纪突破经典物理学的革命后,又遇到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场论相互冲突的困难;以系统理论、信息理论、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20世纪后半期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成果则仍然背负着沉重的载体。自20世纪末酝酿的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其核心技术正是发起载体革命,将物质能量载体缩减到微小世界之中的纳米技术,将信息技术革命引导到变革社会与人的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综合运用21世纪科学技术,去实现20世纪若干未能实现的重大技术目标,表现为人类基因工程、人工生命工程、能源换代工程、生存空间工程。弦理论探索则是21世纪处于潜在层次、孕育中的新的物理学革命。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是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新的发展阶段,它意味着21世纪开始的、未来新世代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个连续的逐步转变的漫长过程。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的思想观念的特征是信息时代思想观念深入到理解复杂性、简单性之间相互沟通归约的具体途径,和生命、意识、自我意识的本质。为了应对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应当实行多元化理论创新和超前性技术开发。中国要在21世纪科学技术革命中实现超越、占有领先位置,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据众多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科技革命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一个新浪潮即将来到。这个新浪潮的动力性、深度和规模,特别是它对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苏联学者认为,这个新浪潮已是大势所趋,这是科学本身发展的逻辑,是机器大生产发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对策的重点应放在哪里?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转化,资本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发展,现代社会向信息、知识集约型的社会过渡,产品趋向智能化。因此,在缤彩纷繁的物质产品和技术的表象背后,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场智力与人才的挑战。今后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成功取决于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社会从“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转变为信奉“思想就是金  相似文献   

8.
突变论     
现代科学方法论之一的突变论(C Catastroph Theoy),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而崛起。它和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一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门科学和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日益展现出广泛的前景。它们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综合化、一体化的新阶段。突变论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Rene Thom)于1968年开始提出,并于1972年发表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它标志着突变论  相似文献   

9.
信息论是在我们的时代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化,它对于我们时代的重要性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所说:在我们的时代,不懂得信息就无法生活。因此,把我们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把由电子技术革命而引起的新技术革命称为信息革命是不足为奇的。 信息科学起源于电子学和通信技术,它和计算机科学及自动化技术紧密联系。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从哲学的角度看,信息的概念已经逐步被纳入哲学范畴之列,被放在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信息科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理论思维空间的拓展,即从认识比较基础的物质、能量上升到比较高级的信息阶段,信息、物质、能量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0.
开展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一个专门研究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新学科——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本文试就技术哲学中的有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1.
1、系统哲学、系统观、系统论、系统辩证法是一个意思,是关于系统的共同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现代系统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现代系统科学是新科技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等等分支学科。它从一个新的角度——系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科学技术动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开创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有效契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与以往社会理论不同,面对现代性危机,马克思转向社会生活的分析从而发现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在经济、社会和历史三个向度中,马克思对现实关系的批判正是基于社会关系的本质,社会关系构成了马克思革命科学的基础。社会转向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分析,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与时俱进的革命科学。  相似文献   

14.
杜频 《理论界》2002,(6):46-48
科学技术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世界各种运动形式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产业结构构成的正确认识。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产业结构中传统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和存量优势。面对新世纪如何把发展经济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化与  相似文献   

15.
以二十世纪中期为起点,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是一次生产力革命,它除了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影响外,也通过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开拓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电子技术、原子技术、分子设计技术、合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等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所形成的科学生产力,对于社会的推动,令人瞩目.但它何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它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特点如何?本文试对科学生产力的特征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达到了奴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它是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它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中,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已成为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科学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因而,探讨知识的辩证运动、研究知识内容、结构及体系,揭示科学知识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已成为现代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一、知识应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是知识?《辞海》解释:“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体系.科学知识的本质是揭示客观世界及主观思维发展的规律性,其作用能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科学知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成果的结晶,它属于不属于认识论研究的范畴呢?列宁指出:“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城中  相似文献   

19.
论科技政策的人本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问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的重要方面。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点日益凸显,科学技术与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政策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当代科技政策由于在人本基础上存在多重定位,导致一系列矛盾:政策主体上表现为多元决策者与科学共同体的矛盾,政策客体上表现为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矛盾,政策过程上表现为“批判的理论”与“鼓励的实践”的矛盾,政策产出上表现为“共有知识”与“私有知识”的矛盾。在当代科技政策制定的人本基础上,存在着“道德人”、“经济人”、“行政人”和“科学人”四种基础,导致了现实社会中出现了“自管的”、“控制的”和“调和的”三种类型的科技政策。当代科技政策的基础应是“科学人—行政人—经济人”模式,科技政策的性质应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讲讲,为什么要建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它的对象、任务、内容,它与其它经济学科的关系,以及它有什么分支等等问题。基础的经济科学与应用的经济技术我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研究社会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这一部分叫基础的社会科学;另一类是研究如何科学地作出决定采取行动,以达到我们预定目的,这一部分叫做应用的社会科学。按照这个分类方法,在经济领域里的基础的社会科学就叫基础的经济科学。我们平常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就属于基础的经济科学,而在经济领域里的应用的社会技术学就叫应用的经济技术。比如制定战略计划、政策等等就都属于应用的经济技术。我们这个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