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孟子》一书中的《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他向欲行“霸道”的齐宣王讲“王道”的一场精彩论辩,最终以孟子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孟子能够获胜,显然得力于他高超的论辩技巧,得力于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文中孟子灵活恰当地运用假言判断、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假言推理等多种逻辑形式,使其说理精辟透彻,气势恢宏,令人信服。足见,逻辑是论辩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
论辩逻辑的复兴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学在古代社会丰富而激烈的论辩和争鸣中产生。古代三大逻辑──印度的正理论和因明、中国的名辩学、希腊的逻辑──或属论辩逻辑类型,或有浓重的论辩逻辑色彩,或部分属于论辩逻辑。但是,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论辩逐渐衰落。到了近代和现代,推理的逻辑成为主流。现代逻辑主要是数理逻辑,其特点是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推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界一直关注“形式逻辑现代化”、“逻辑课程的现代化”、“普通逻辑教材的改革和现代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展示了不少改革成果。然而,也出现了偏向:…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印度和古代中国的逻辑学都是首先作为论辩术而发展起来的。但比喻推理在逻辑学中却至今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那么,究竟是否存在比喻推理?比喻推理在论辩中有何作用?它是否应该成为逻辑学的研究内容?这实质上涉及到如何对待非形式逻辑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逻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不能否认比喻推理  相似文献   

4.
“墨辩即逻辑”一说,梁启超创立于前,胡适张扬于后,至今成为神圣的教条,其实是历史的虚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虚构的“墨辩逻辑学”进行解构。本文认为,墨辩是墨家的辩论理论,包含逻辑学的萌芽,但没有发展成逻辑学。墨辩与逻辑学有根本的区别,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对立的,逻辑学用抽象方法研究推理形式,墨辩则用直观方法研究具体推理,由于没有判定推理是否有效的形式标准,推理的取舍以具体内容为准,结果被语言现象和意识形态引入迷途,走向逻辑的反面,即逻辑矛盾。矛盾的症结就在《墨经》的《小取》篇。  相似文献   

5.
三现在所知的关于被称为形式逻辑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亚里士多德,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但最重要的要算是对于演绎推理所作出的规定,亚里士多德逻辑核心的部分就是在推理方面留给我们三段论形式的演绎法。首先应当说明的一点就是这种逻辑方法是完全免除了哲学干扰的逻辑学,如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针对《工具论》中的《前分析篇》所说“这部纯粹逻辑著作完全免除了任何哲学的污染”⑧。这主要说明他的逻辑和柏拉图哲学没有丝毫关系。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他处理的是不能再分解的简单句,在这些简单勾当中分别处于主语和谓语部分的词项的解释对…  相似文献   

6.
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与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法庭论辩是逻辑学产生的重要源泉;第二,逻辑是法律体系赖以建立、发展的重要基础.逻辑对于法律的意义包括:第一,逻辑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基本的知识表达形式;第二,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推理、论证规范为法律共同体内的法律论辩提供了理性交往的平台;第三,逻辑为法律思维的正确性提供了形式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对逻辑的批判实际上建立在对逻辑误解的基础之上.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第二,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思维形式分析方法;第三,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不完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肖翀 《云梦学刊》2015,(2):68-70
邓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辩家,其著名的"两可之说"受到古往今来的诸多争议。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两可之说"进行专门、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两可之说"的推理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两可之说"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不应从流于诡辩。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本文拟对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逻辑进行简略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问世,不仅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而且也使逻辑学这门古老的科学赋予了新的生机。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资本论》的逻辑在逻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思维形式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广义的逻辑学说作出了论述和分析,认为古代中国关于论辩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概念(名)判断(辞)和推理方面的理论和学说,在先秦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在后期墨家得到了很大发展,可惜在以后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没有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但仍得不出中国没有逻辑形式理论或不发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先秦是我国古代名辩逻辑开始提出、发展和创立的极盛时期,因此,作为屯辩逻辑创立的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推理学说的发展、创立和逐步完善。当然,作为古代的推理学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主要是指的演绎推理,而关于归纳方面的理论在古代都是非常浅薄的。下面,我们从“类”概念的形成,推理性质与推理形式等方面探讨一下先秦关于演绎推理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倪荫林 《晋阳学刊》2002,(2):110-112
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的谬误是指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的议论。谬误与诡辩是相通的,通常都认为故意违反思维规律或规则进行论辩,就是诡辩,但是故意与否难以明确分辨。古希腊时代的后期智者学派把诡辩推向极端,使本来旨在增强论证力量和表达效果的论辩术演变为可以为一切东西进行辩护的工具。谬误或诡辩妨碍人们之间正常地进行思想交流,甚至会为错误与邪恶张目,所以,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逻辑学家就一直极力反对诡辩或谬误,亚里士多德著有谬误专著《辩谬篇》,还在《前分析篇》中专门研究推理形式的谬误、在《修辞学》中讨论了讲演中…  相似文献   

12.
《逻辑科学》是江苏省逻辑学会主办的逻辑科学专刊。它面向学会会员、逻辑学专业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以及广大逻辑学爱好者。主要任务是介绍省内外逻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思想,传播经验。内容包括普通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语言逻辑、科学逻辑、法律逻辑、刑侦逻辑、形象思维逻辑、中国逻辑史、世界逻辑史等所有逻辑学的各个分支,以及学术评论,最新学术动态等等。《逻辑科学》是《江苏逻辑通讯》的继续和发展,是国内创办较早的逻辑学刊物。几年来,该刊在内部发行过程中,受到省内外逻辑学界和逻辑学爱好者的关心和支  相似文献   

13.
对普通逻辑有关推理的四个概念的辨正沈长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在“推理”词条下,从现代形式逻辑的视角,界定了推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以“推理的正确性与真实性”为条目,其中涉及了‘”推理...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雄辩大师。人称孟子好辩,孟子也自谓“知言”。《孟子》七篇,文采华赡,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逻辑性强。苏洵称赞孟子的文章是“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孟子》一书全面展现了孟子论辩家的雄风,探讨孟子的论辩,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一、雄辩的鼎盛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时代,是演讲、论辩发展的鼎盛时代。时代孕育了一大批不以征伐之功、全凭口舌之利,而叱吒风云的人物,也造就了孟子这样心忧天下的雄辩大师。 …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时,十分注重他的三段论,把三段论说成是亚氏逻辑学说的精华。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它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从现代逻辑学的观点看,三段论只不过是一种演绎推理,而演绎理论发展的高峰是公理学,公理学与三段论相比不能不是更高层次的逻辑理论。细读亚氏的逻辑著作,我们发现:亚氏已有丰富的公理学思想,三段论理论只不过是其公理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使我们不得不把传统的看法倣些修改:三段论虽是亚氏逻辑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亚氏逻辑学说的精华,亚氏逻辑学说的精华应是公理学。弄清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其一,还历史本来面目;其二,使人们看清现代逻辑与古代逻辑的联系,从而冲破传统逻辑体系的束缚,实现逻辑教学与科研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的作用范围和[日]末木刚博等在《逻辑学—知识的基础》一书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论述了三段论理论的对象域和扩充三段论理论之对象域的不可行性,并且证明了如果抛开三段论概念的内涵,按照《逻辑学—知识的基础》一书中的观点,把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二难推理等视为三段论(及至定义为三段论),将导致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7.
从胡适到沈有鼎,《墨经》逻辑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与西方形式逻辑概念相对应的《墨经》逻辑学,不一致的、体现个性的墨家自己的逻辑学。两位学者在研究中纠结于逻辑的论域与《墨经》文本的关系,他们代表着一百多年中国逻辑史学科建设中的共同困惑。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逻辑学是历史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逻辑史的研究应该回到它的时代,走进文本,做文本田野工作;逻辑史的比较应该有一个公共论域。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20.
推理规则是指演绎推理规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的规则,与推理内容无关,那些把推理内容真实性当作推理规则的论点是不对的。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