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韩国)尹美英一、维新派的不缠足运动戊戌时期,资产阶级维挟平等,恢复妇女的“自有之权”必须实现妇女形体上的解放与思想上的解放。他们认为,形体上的解放,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决条件;而思想上的解放,则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关键所在。戊戌时期维新...  相似文献   

2.
李颖 《东方论坛》2004,(4):95-101
在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中,基督教传教士的倡导之功不可否认.在与中国人长期的接触中,来福建的传教士对缠足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开展反缠足运动.厦门天足会的成立,开中国近代天足运动风气之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传教士在天足宣传上的泛宗教化倾向,使许多基督徒在抛弃裹脚布的同时,也注定了其天足运动最终要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3.
晚清废缠足运动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初步尝试,也是女性身体解放的起点.与这一时代思潮相呼应,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记录了废缠足运动的曲折历程,为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端于清末的不缠足运动既是女性身体解放的关键环节,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产物,它与基督宗教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它与基督宗教势力在中国扩张的历史轨迹同步,以厦门、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内地扩展,最终形成了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在不缠足运动推广的过程中,基督宗教反对缠足的主张和实践也给中国的有识之士以深刻的启示,逐渐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并对中国女性的身体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令中国社会各界人士不得不正视基督宗教的存在,从而加速了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进程。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知识精英接受了传教士们对缠足的论断,进而开始审视自己的女性同胞,将"缠足"长久绵延之女俗嵌入到民族主义话语中,进而孕育出一种兼具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文化政治实践。这不但使中国各界人士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伸张,并令这场不缠足运动从外国传教士拯救中国的行动转变为由中国男女两性参与的救亡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不缠足运动发展到清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士绅阶层利用话语权势,在宣传不缠足运动中不断完善不缠足的理论,以促进妇女的解放;官方也改变了以往的旁观态度,转而支持不缠足运动,对缠足历经由劝到劝、禁并重,再到以禁罚为主,有利地配合了民间的不缠足运动,官绅对缠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不缠足运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戊戌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主要集中于戒缠足、兴女学等方面,这也是近代妇女解放的起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爱国活动表明,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征程,是从踏上救国道路起步的,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的:觉醒的妇女,一方面在反帝爱国主义运动中冲锋陷阵;另一方面反封建,为争取自身自由解放而拼搏斗争。  相似文献   

7.
缠足陋俗在中国沿袭久远,影响甚深。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缠足陋俗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这些变化肇始于来华传教士的努力,他们不仅大力进行反缠足舆论宣传,而且还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践。虽说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观上是为其传教活动服务,有其局限性,然而客观上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推动了近代反缠足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作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不仅倾注了对广大妇女命运、地位的深切同情,更重要的是他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和视角,来考察和思索妇女问题,并身体力行,以禁缠足、兴女学等践行作为女性解放的突破口和主要内容,力倡女性的解放,塑构女性话语权,开启了一代女性运动新风!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废缠足陋习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缠足作为一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在中国流行有上千年的历史。进入近代以来,缠足恶习遭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民国建立以后,由于历届中央政府严颁禁令、地方大员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的率先垂范,到抗战前后,除偏僻落后地区外,缠足恶习已基本绝迹。本文对民国时期废除缠足陋俗运动进行了粗略的历史考察,同时对其历史意义及社会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发起和推动不缠足运动中,维新派十分重视不缠足团体的建立和发展。与其创建的政治性、学术性团体不同,不缠足团体是以劝导妇女不缠足为其要旨的,是由农工商士绅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间性团体,其规模较前者要大得多,在分布上更是呈现出一种基层化、区域化的特点。作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缠足团体尽管有其种种的不成熟性,但对妇女解放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笔下,集人情厚重纯朴与山水潇洒灵秀于一身的济南城市形象,既是一种实写,更是一种文学创造,它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从乡村到城市、传统到现代转换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流露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古老传统文化的伤逝之怀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上海》是横光利一在到访中国后的1931年完成的。这是日本作家唯一一次取材于"五卅运动"创作的小说,同时也被誉为新感觉派文学的集大成之作。近代以后的日本知识分子始终没有停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探寻,小说《上海》实际上是日本知识分子从文学角度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新民思潮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前后“改造国民性运动”必然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随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道路”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入发展的。持续紧张的民族危机是这一思潮兴起并不断深入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但救亡的迫切任务又反过来阻碍这一思潮的深入发展,救亡的要求成为制约着近代新民思潮发展的逻辑线索。因此,其艰难的历程既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必须完成的课题,又为我们今天的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开始改变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子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教会女学对清末中国妇女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6.
《黑海迴澜》是《宁波小说七日报》上连载的一篇醒世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梦境讨论晚清时期中国现状及社会改良等问题。由于小说主人公以作者自身为原型,而且作者与《宁波小说七日报》的主编倪轶池交好,以此推知小说作者“十里花中小隐主”是镇海刘筠。作为近代宁波籍革新派人士,刘筠不仅加入中华同盟会,还是南社、翼社等社团成员,他的文学创作及与文坛同仁的往来,既反映出其改造国家的抱负,同时也呈现出近代宁波志士利用报刊及文学为裨补时弊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五四启蒙运动与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是要反对腐朽的封建势力,建立自由、平等、文明的现代秩序,两国的知识分子都在不懈地追求这一秩序的建立,我们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到两国知识分子在试图改变本国命运中所具有的超越意义的探索发现,又可以发现这两次运动中某些层面上无法遮掩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周作人对宗教是相当热心的,但1922年春天爆发的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却使他从这种宗教的兴奋中清醒过来。在非宗教运动中,周作人对现代知识分子掩藏在无神论外衣下的准宗教情绪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判,他所强调的“理性的反抗才是一切革命的精神的本源”以及“专制的狂信”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毒害等,对我们今天研究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情绪以及革命与宗教意识形态的关系等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作为文化的人格化代表和文化的创造、传播者的晚清知识分子,在晚清的文化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他们的文化份值观念、文化心态和文化角色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蜕变过程,由传统型的士大夫转变为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从而推动了近代文化与近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