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称为“后现代性的预言家”的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关于后现代时期“游”的社会学分析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鲍曼关于“游”的理论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交通及沟通工具的进步带来移动和交流的自由 ;二、观光者的游与流浪者的游的异同。尤其是鲍曼的“观光者和流浪者都是当代生活的隐喻”的观点是具有独创性的 ,为我们研究旅游行为和当代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终生学习的后现代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个体化剧烈地改变着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的经济体系和个人生活世界.一方面,必须建立起具有终生学习机制的学习性组织,以应对高度的竞争和多变的消费者选择;另一方面,学会"生活"成为了一种需要反思和技能的个人责任.以荷兰模式的终生学习转型机制为鉴,可利用对话和社会实验的方法去丰富和体验个人的"履历化"过程,从而实现从"终生长"到"终生宽"的人生多样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公共行政以反叛和解构为其旨趣,直接地指向现代公共行政本身。行政公共性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首当其冲地受到后现代的反叛和解构。但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并非一种虚无的事实,而是与现代行政公共性完全不同的一种事实;它包含于碎片、差异、多元之间,在制度层面表现为公共治理。公共治理在其中展开的环境与语境,构成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发生的场域,它是一种公开、实在、共同的场域,可以称之为"阳光之幕"。后现代公共行政是该场域中的游戏,它需要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又需要政府提供服务,从而后现代行政公共性得以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包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流派在内的新制度主义正在经历一场观念与话语的转向,逐渐从"内生"的角度审视制度变迁问题。作为新制度主义的最新进展,话语制度主义不仅关注观念的实质内容,而且重视制度语境下话语的交互过程,通过解释行动者的真实偏好、策略及规范取向,在深入考察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方面极富潜力。同其他三个流派相比,话语制度主义没有把制度界定为过于静态且遵循外部规则的激励结构、路径依赖或文化框架,而是将其理解为内在于能动者的结构与构造物。能动者的"背景性观念能力"可以创设并维系制度,"前景性话语能力"则使人们以批判的态度来审视这些制度并由此变革或维系制度。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的、反本质主义的、非决定论的多种文化形式的混合体。特别是第四世界文化将日益超越政治、国家、阶级、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真正实现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构建高质量的人文生态,塑造完整人性。  相似文献   

6.
李胜 《理论界》2008,(1):106-107
埃斯科巴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待发展问题,对传统的发展主义话语进行解构,戳穿了发展主义编造的四大神话:“第三世界与发展的神话”、“增长与资本的神话”、“食物与饥饿的神话”以及“农民、妇女与环境的神话”,并探讨了区别于发展主义的另类发展。但在发展观点、理论基础、文化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型的话语哲学———语调哲学 ,并对其含义、内容、作用与意义进行初步的阐述。本文认为 ,人类语言所传递的一切信息和意义在语调方面均有所表露 ,从此出发可以对以往的所有话语和文化进行解构和再认识。高调主义与低调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调 ,也是语调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与区别 ,并以此为线索对中西方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拆解和重释。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与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力与社会现代化的相互影响问题 ,是西方后现代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传统意义上大众媒介的话语权力 ,就是媒介权力本身的表达 ,这种权力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后现代状况正使大众媒介的话语权力发生某种程度的转移 ,它削弱了大众媒介传统的话语权威 ,对人们形成一种新的控制。近年来 ,随着全球化因素的渗入 ,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 ,中国正加紧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特定情境中 ,如何吸取西方后现代以及全球化理论的有益启示以抵制日益蔓延的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港台电视广告中后现代叙事话语业已形成。它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反讽与戏仿的特征,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零散化与拼贴化的倾向,而话语的深层意义被削平,宏大意义被消解。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话语播撒与中国文化过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西方出现了半个世纪,进入中国已经20年了。如今,这一思潮的发展已经从哲学美学和文化领域进入经济法律、日常生活领域,甚至进入了国际政治和科学领域,从而使上世纪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些深层次和表层次问题,需要从根源上弄清问题的实质,厘清不同思想家的后现代精神走向,从而给人一种较为清晰的后现代谱系学脉络。一、后现代主义的源起与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这些年在学界热了起来,不管是强烈的批判者,还是积极的支持者,对“是不是有后现代”,“什么是后现代”这类常识问题已经不再感兴趣,而是面…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是一种话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这种语言哲学定位是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的结果,以哈贝马斯的自然语言和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把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作为其话语理论的哲学基础,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建立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合一的哲学层面上,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为建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民主行政主张开拓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桂艳 《河北学刊》2007,27(4):240-243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育有着不同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从文化内容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发展观,使文化真正成了人和人的生活存在及表现的方式;从文化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大众文化突破了原有文化中的特权与等级观,使文化由等级文化形态转向了平等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的成长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对大众文化的审视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西方的话语语境中,而应当承担起历史现实文化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二战后发展主义文化的后现代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学术论坛》2007,30(12):167-169
发展主义以西方理性为中心,坚持西方中心主义,主张文化的同一性.新发展主义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强调差别,提倡文化的多样性.新发展主义从后现代的视角,促成发展主义文化的后现代转向,以完成文化的去殖民化,使第三世界人民真正获得解放.由于新发展主义本身的缺陷,这种文化的后现代解构亦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后现代生态主义性质的哲学是对道家思想的当代肯定和复兴 ,道家哲学将成为后现代生态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学以及自由平等的哲学依据 ,道家的文化和文学将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曾耀农 《天府新论》2003,(2):113-114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嬗变 ,后现代影视呈现出话语膨胀与语言游戏的特征 ,既动摇固有秩序 ,又容易流于恶俗。  相似文献   

16.
杰姆逊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文从杰姆逊理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他的理论逻辑,揭示了"生产方式叙事"和"认知测绘"与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勾勒出杰姆逊"后现代"政治思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感伤主义"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泛用和误用问题,考察这一话语的演变历程,揭示其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区分中国感伤主义与西方感伤主义的差别,探询这一话语的模糊性和阐释的有限性,将有助于对它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以后现代女性思想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阐释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维护人类两性的和谐发展。《紫色》作为一部具有后现代女性思想的文本,对今天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话语哲学出发,我们看到女性文学的话语哲学呈现明显的低调主义特征。它不仅仅同语言学和话语学有关,而且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所有实践的领域;同时又与本体论、存在论、价值论等形上领域的理论、理念密切相关。因此它是哲学,是与语调有关的哲学。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性应对后现代——刘清平教授“后儒家”构想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平先生在批判孔孟儒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后儒家构想。目的是要弘扬儒家传统、应对后现代。后儒家首先是要解构传统儒家特殊主义的理论架构,然后用普遍主义的理论架构来建构新的道德伦理。这意味着他要用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应对后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