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原始汉藏语构词类型中存在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不能武断地认为原始汉藏语的构词类型是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的。文章从3个方面对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进行了探讨。第一,汉藏语中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由单音节词按一定的模式演变而来,证明了单音节词的原生性;第二,汉字作为文字具有固定的单音节的读音,不能任意地读为双音节词;第三,必须区分词中的语法成分和非语法成分,不能把带有语法化成分的双音节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2.
联绵词习惯上称联绵字。作为一个术语,它是在宋代张有的《复古篇》中被提出来的。以后递相传用,但含义广狭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王力、郭在贻几位前辈的提倡,基本上被确定指非迭音的复音单纯词。有关联绵词的研究,不晚于隋唐时代就开始了。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系统搜集和研究的局面。研究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雨雅·释诂》:“蠠没,勉也。” 郝懿行《义疏》云:“蠠没者,《释文》:‘蠠,彌毕反,又亡忍反。本或作蠠。’引《说文》曰:‘蠠,古密字。’是蠠无正文,借声为之。蠠没声转为蠠勉(书证略,下同)。又转为密勿。又没重文作没没,转为勿勿。……是皆古方俗之语,音转字变而其义俱通者也”。 “蠠没”,双声关联成词,表示一个统一的意义,是一种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联绵字。双音节单纯词,是汉语复音词中出现较早的一种词型,汉魏六朝注家早就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汉魏六朝注家解经,多取单字注音、释义并推求本字的作法,起到过沟通古今的重大作用。但由于对联绵字的语音结构形式认识模糊,有时也分释上下两字,以单字求解,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的重迭词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探索描写元人杂剧中的各类重迭词的面貌。试图指出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间或也涉及修辞。本文根据的材料是明代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的一百种杂剧。重迭词有两类,一类是重迭式合成词,一类是迭音的单纯词。前者是一个独立的词的重迭。这种词重迭不重迭基本意思一样,只是附加意义不同;后者是些有意义但不能独立成词  相似文献   

5.
就词的内部结构形式着眼,现代汉语词的构成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就单纯词而言,有单音节的,也有复音节的。那么一个复音词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呢?电就是说,这个复音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呢,还是几个语素构成的呢?这有个辨识问题。现代汉语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复音词在学习汉语的人乃至研究汉语的人中间存在着这种辨识问题。吕叔湘先生说:“有很多双音节,里面是两个语素还是一个语素可以讨论。”(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490页)本文试就复音词中的语素如何确定谈点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恳乞指正。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词汇中的复音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复音词主要是名词和数词。从意义上看,名词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时间词和方位词,专有名词又包括称谓、官职、人名、国名、地名和祭祀用语。从构词形式上看,甲骨文中的复音词已很复杂,与现代汉语相比,甲骨文复音词缺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合成词中缺重叠式、复合式中的偏正式和补充式的数量最多,其余类型都罕见。从构词法的发展程度看,“类名+个名”、“个名+类名”这两种构成复音词的方式已很成熟,借音、动宾式、主谓式和联合式已经萌芽,附加式则很原始。甲骨文复音词大约有416个,占全书词条的约20%。种种迹象说明,汉语词汇复音化或始于没有文字记录的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7.
<正> 象汉语的其它方言一样,潮汕话中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土”味十足的方言词。这些词有的本字尚待考证;有些则并不难确定。这些词中有单音节词,也育复音节词。复音节词中尤以双音节词居多,例如“东司(厕  相似文献   

8.
试论韩语词汇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语词汇从来源上可分为自源词和外来词两大部分.严格意义上的自源词是指那些由自源词素构成的词,是韩民族语言符号的直接体现.外来词主要包括汉源词、日源词和西源词三类.汉源词不等同于韩语中的汉字词.汉字词内部包含了汉源词、日源词和汉源自造词三种类型.其中韩民族利用汉源词素自造的词,应该看作是区别于自源词和汉源词的一种中间状态.从结构上看,韩语词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和合成词均可由自源词素、汉源词素、西语词素构成,特别是合成词,其词素的组合形式更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中韩词汇比较研究中蕴含许多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书面语单音词比较多。古代汉语也有复音词。在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中,有的是合成词,有的是单纯词(包括联绵字和叠音词)。不过,两相比较,单音词居多则是明显的事实。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单音词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那些属于基本词汇的词,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稳定而活跃的因素;有的单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失;有的单音词则不能独立使用,只作为构成复音词的词素存在,而同意义与之相关的词(或词素)组合为复音词。本文试  相似文献   

10.
衍音说平议     
学界流行的衍音说由证明应时而作的“联绵字—双音单纯词”说而来。其实,它得不到语言实践的支持,在汉语史上也不可能存在。论者勇于假设,而不能证实,其理论依据与“衍音联绵词”例均靠不住。  相似文献   

11.
“书非借不能读”是袁枚《黄生借书说》中的名句。这句话中的“不能读”,有的释为“不会认真读”(如黄肃秋、李知文选注《历代散文选》),有的释为“不情愿读” (如《中学文科教学》1984年第3期《中学文言文音训例举》)。前者“认真”一词来历不明,后者认为“能”字通“宁”而释为“情愿”。两说均于理难通。  相似文献   

12.
何为“兼词”?有的古代汉语语法著作未曾谈及;有的虽列其名,但未作具体解释;有的虽作解释,可是又觉得有商榷之处。杨伯峻、廖序东两位先生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今录于此: 兼词是单音词,而这单音词意义却不简单,兼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口语  相似文献   

13.
《周易音义》“窒,张栗反.徐得悉反,又得失反”三切同音,涉及“重音音切”与文字讹误的问题.《经典释文》为“窒”所出之音用字颇不一致,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对“窒”字的全部注音的分析,考订出“得失反”当为“得迭反”之误.今本《经典释文》真正的重音是因后人添加音切造成的,故必两两成对,不存在三切相重的现象;凡有三音相同的重复音注,其中必有因文字讹误造成的“假性重音”.根据反切类型及层次,可以推定《经典释文》“窒”字音注的首音原貌大抵就是“徐得悉反”及“《说文》都节反”之类.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曹刿论战》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将鼓之。”意思是:鲁在公将要击鼓进攻敌人。对句中“鼓之”的解释,其说不一。对“鼓”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动词。刘宋川在《古代诗文详解》中说:“鼓,在上古兼作名词和动词,作动词,意思是‘击鼓(进攻)’。”二是活用词。这又有两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刘岳松等在《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中说:“鼓,击鼓,名词用如动词。”②动词的为动用法。黄岳洲在《文言难句例释》中说:“‘鼓’不妨看成动词增加为动用法,‘鼓’是‘为之鼓’,因为战争而鸣鼓。”鼓,…  相似文献   

15.
文言词“夫”,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中学文言文中约占40位。请看“大”在《论语》和现行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出现情况统计表: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语中的四音词很丰富。就其结构而言,不论是语音组合方面,还是语义配搭方面,都有别于其他词。过去人们曾对凉山彝语四音词结构类型中的ABAC型和ABCB型的词素意义配搭问题作过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尽管这一研究揭示了两种结构类型的词素意义的各种组合关系,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所选用的材料很难说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只  相似文献   

17.
迭音又称迭字,是将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手段。汉语中运用极为广泛。我国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作家、诗人都喜用和善用迭音。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名篇《声声慢》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七对迭音:“寻寻觅觅,泠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她失去丈夫后孤独、迷惘、凄凉、悲苦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千古绝唱”。可见,迭音用得好,用得巧,就能增添文章的艺术风采,永远地打动人,感染人。  相似文献   

18.
一单纯词和合成词(一)课文内容“蝙蝠”这个词中的“蝙”和“蝠”都没有意义,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表示一种动物的名称。而“黄雀”这个词中的“黄”和“雀”都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一种动物的名称。象“蝙蝠”这样的词叫作单纯词,“黄雀”这样的词叫作合成词。这里重点讨论在汉语词汇里占着明显优势的双音合成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汉语的词,按其结构方式,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为合成词。合成词内部,根据语素的作用,又可以分出复合式、附加式(或称“粘附式”、“缀加式”、“派生式”等)、重迭式三种——由“词根+词根”构成的是复合式合成词,由“词根+词缀”构成的是附加式合成词,由一个词根重叠而成的是重迭式合成词,这一切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公认。但  相似文献   

20.
汉语联绵词 ,是汉语中固有的双音节单纯词 ,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类型 ,涉及语音、词汇、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 ,但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选用“明”母起首的联绵词为材料 ,从音系学角度入手 ,对联绵词的声韵特点进行分析 ,可以从音理上探求一些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