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早在 1941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中就指出 :“中国的回回 ,原来是元时波斯等地的回回人迁移到中国来的。”这个结论无疑基本上是正确的。据李松茂教授《回族研究史四十年》介绍 ,《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 ,由毛主席批示“中央书记处原则通过”的《回回民族问题提纲》编写 ,并经中央宣传部审查同意出版发行的。回回一词曾泛指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 ,并不是说凡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回族。研究回族的历史 ,往往和丝绸之路联系起来。远在唐宋时期 ,即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海峰 《回族研究》2003,(4):102-103
为了加强我国对东干学的深入研究,开展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学术团体以及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和中央民族大学东干学研究所的积极努力和组织下,在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新疆大学预科部等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中亚东干双语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9月25日至9月27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研究东干语言文化的国内外学者和协办此次会议的有关单位领导,会议代表共70余人。会议是在位于北京市牛街的国家民委招待所举行的。9月25日上午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界 ,“东干”专指中亚少数民族东干族。而国外一些东方学研究资料中 ,“东干”一词既指中亚东干族 ,也泛指中国回族 ,这是沿袭了早期俄罗斯文献的传统称谓。作为中国陕西、甘肃、新疆回族的后裔 ,如今东干族已是中亚地区颇有影响的民族 ,东干文化也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女学者法蒂玛·马凯耶娃曾于 1 998年应邀来中国参加了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回国后她将多年收集的有关东干学资料整理出来 ,希望能在中国发表 ,以与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加强交流。根据法蒂玛·马凯耶娃的愿望 ,本刊在“东干学研究”栏目中连载她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胡振华教授主编的《中亚东干学研究》于2009年10月由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是为了纪念东干学著名的研究者苏尚洛先生逝世10周年、祝贺胡振华教授从教55周年和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东千学研究所成立10周年.  相似文献   

5.
陈垣先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对中国的民族学、宗教学、校雠学 作出了重大贡献.《元西域人华化考》是其代表作之一.文中对回回人的族源和源流提出的新见 解.区分回回人与其他种族应从地域、宗教、姓氏上寻找差别;从200余种史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史 料,为研究西域人(含回回人)的“华化”言之有据;作者对“华化”的西域人之学术成就持赞扬、歌 颂的态度,并对“华化”的意义作出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元代阿拉伯人在当时政府中的医药机构里占极大势力,广惠司是回回医家的大本营。金元之际回回医药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了与回回药物院有关、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回特色...  相似文献   

8.
大家可能很熟悉我们回民的两种行业——回民传统小吃和珠宝玉器。说起来,这两种行业的发展及其特点还都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有关系。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和波斯的一些商人就从海道进入中国经商,不少人在中国定居下来。在北京,大量回回的涌入,则应从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算起,即蒙古人攻陷金中都(今北京城西南角牛街一带)。金灭亡后,蒙古人遂把中都作为管理“汉地”的首府,以管理“汉地”的色目人(其中主要是回回)。于是,大量回回就聚居于此。由于各地的回回居住情况是“大分散,小集中”,生活习惯特殊,为解决回民自身的食品供应问题,回回自己办起了食品行业。于是,在杂散的回族居民中,各类清真食品  相似文献   

9.
丁宏 《世界民族》2001,(4):46-52
中亚东干人是回族移民的后裔,现有1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作为一个讲汉语西北方言、从体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异于周围其他民族且因擅长经商而成为中亚经济发展中活跃因素的东干人,历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因而形成以研究东干文化为内容的独立学科--东干学.本文主要从跨文化比较角度探索东干学研究对于了解回族文化在异域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考证等方面的价值,进而就如何发挥东干人在中亚地区优势以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问题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据《辞海》(简缩本595页)上说,元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民族词典》上也说他是“回回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讲:“元明以来,回回中涌现出象诗人萨都剌……等人,为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见184页),通过上述大型工具书来看,萨都剌是回族人。  相似文献   

11.
"小经"文字产生的背景--关于"回族汉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相似文献   

12.
蒋夫尔 《中国民族》2014,(10):79-79
近年来,贵州省大方县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不断壮大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建设,“双语”教学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民族教育发展。一是逐步扩大力、学规模。民族乡镇逐步建立中小学,保障民族青少年平等受教育。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76所,覆盖全县16个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双语”在校生达2132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60.6%。  相似文献   

13.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14.
“留东清真教育会”三位四川籍会员事略马彦虎“留东清真教育会”是回族近现代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化教育团体之一,其宗旨是开展和普及新式回民教育,提高回民文化素质,以振兴回回民族。该会是来自中国14个省的36名留日回族学生干1907年在日本发起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丁宏 《回族研究》2001,(1):29-35
清末回民起义失败后,白彦虎等率起义军余部翻越天山,定居中亚。这次被迫的避难事件,却带来一个新的民族——东干族的诞生。从此,回族不再是中国境内独有的民族,而是作为“跨界民族”存在于世。斗转星移,清末回民起义已经过去了 120余年,然围绕白彦虎的评价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作者在中亚东干族聚居区田野工作基础上,并结合中、俄文资料,再就白彦虎之评价问题作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回回”最早出现于西夏,我在《〈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辨》(载《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中业已提出。近读洪遵《谱双》,又得一重要资料,即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之前就有了“回回双陆”的记载,这是一个极为珍贵的讯息。《谱双》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世纪回回人从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高峰走来,进入高度发达的中国的汉文化领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形成发展中的回回民族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从真主独一的信仰及其功修、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维护着形成中的回回民族的民族的同一性。在汉文化面前如何保存自己固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其继续传承,不致中断,这是摆在回回人面前的新问题。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回回人必须学习汉文化,以适应中国传统社会,以被中国传统社会所接纳。而汉文化是一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 ,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 (简称西工委 )。西工委成立后 ,为了加强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工作 ,西工委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室 ,对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和回回两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作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为党中央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941年在延安以“民族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本文对西工委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主要论述了在西工委领导下“民族问题研究会”所编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回族文化教育二三问题的思考喇秉德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回回民族如何繁荣发展脐身先进民族之林而不落伍,事关民族前途命运,每个回回人不能不慎思之。一、从回族文化发育的“三板块”情形说起在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上,其文化发...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2-F0002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始建于1975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了体育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3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2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4人,在读硕士1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656人,函授生650人。学院采用蒙汉双语教学,下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三个专业,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