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不断加深 ,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 ,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复合的 ,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 ,也有价值层面的原因。然而就其本质来讲 ,主要是价值观念的问题。①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伦理观念开始渗透到法律领域之中 ,对现代法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② 同时 ,这种伦理观的变革也为立法提供了新的伦理价值观 ,在环境保护领域中 ,它要求现代环境资源立法与实践必须建立在生态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基础之上 ,其立法目的要体现“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价值观念 ,其法律的实施必须要考…  相似文献   

2.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金融法律制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挚萍 《东南学术》2004,(2):131-138
金融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相对较为迟缓和被动.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保护与金融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环境危机对金融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减少环境风险,开拓与环保相关的金融业务,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要求融入金融活动和金融立法之中,实现我国金融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龚柏华  朱嘉程 《社会科学》2022,(10):182-192
中国境外投资法律制度还不成系统,无法适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需求。中国要进行统一的境外投资立法,应明确贯穿该法的总体理念原则。立法原则选定须立足实际,并涵盖企业境外投资立法的各方面。促进与保护投资原则、国家安全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作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立法的基本原则。促进与保护投资原则平衡了中国作为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大国的立法需要,具有首要原则地位;国家安全原则反映了企业境外投资活动要兼顾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目标;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兼顾中国发展利益与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共同利益。这三大原则互为补充构成有机整体,可通过指导具体法规规章的制定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4.
银行新业务与法律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文 《学术论坛》2004,(5):73-77
近年来商业银行拓展的新型业务不仅刷新了交易的各个层面,也对法制的诸多环节提出新的要求。金融创新与法律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是银行法律风险的成因之一。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首次将法律风险纳入银行风险范围之内,是希望各国商业银行都重视法律风险。为了与国际接轨,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我国也要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落实法律风险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伴随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全面的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协议,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的确立。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立法的跟进,本文对《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中所确立的立法原则和立法依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侵权损害的差异性,使得侵权损害赔偿更为复杂,而大规模侵权赔偿也更易使得侵权人破产倒闭。所以,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和其他投资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要求法律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损害设置具有差异性的民事损害救助制度,将传统的侵权赔偿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使得其适应于金融侵权的特殊性,将以预防和惩罚功能为重心的侵权立法转向以救济功能为重心的侵权立法,归责原则也从过错责任转变为多元归责主义。除此之外,还应该拓展金融侵权损害赔偿机制,如建立侵权责任保险、侵权损害赔偿基金、金融消费者保险基金和国家救助等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法制之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可持续发展对法律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诀别传统发展方式和开拓当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提出后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正如江泽民主席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维持自然资源的永续供应和利用。当代物权制度生态功能的缺失已成为减损我国立法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自然资源物权立法之中。当代自然资源物权立法应贯彻物权公平理念、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理念、资源综合利用理念、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理念。  相似文献   

10.
科学立法首先要符合一个总要求,这就是将自然法的精神有机地融入实在法之中,让实在法始终置于自然法"光辉"的"照耀"之下,这样的立法才能满足促进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才真正称得上科学。为此,须了解什么是自然法与自然法的精神,什么是实在法,如何将自然法精神有机地融合进实在法,这是总要求的核心与重点。现代立法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对传统法律的继承与创新,二是西方法律的移植与本土化,三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包括政策条例、地方法规、民俗习惯、司法解释等的适用反馈。每一条路径的运作都需要有高超的艺术与智慧才能达到科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金融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勋 《兰州学刊》2009,(8):141-146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金融机构如何实施绿色金融战略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法律上而言,我们应当在考察与借鉴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合理的绿色金融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通用航空法律制度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通用航空正面临着空前的需求和机遇。为保障通用航空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通用航空法律制度亟待完善。通用航空的构成及其法律地位应与国际法接轨,在法律上予以明确界定,通过完善通用航空法律体系,改善通用航空法律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制度创新是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之义。实施制度创新,是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下的必然结果;实施制度创新,将保证中国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初期就能有良性的制度规范。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制度创新是一个系统体系,我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制度创新体系,并构建完善的制度创新环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贷款犯罪是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它导致和加剧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使金融活动不能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而引发和加大金融风险.试图通过分析借鉴国外金融犯罪的有关立法,提出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所应采取的法律规制措施,以便有效的保障我国金融秩序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文化金融政策环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培养起来的,我国的文化与金融结合在政策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民主化程序还有待提高,政策的稳定、协调性、周密性和配套性差,还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切实转变财政投入方式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细化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及资金效率最大化的政策环境;完善文化与金融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对接机制,巩固和提升文化金融产业的政策环境;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建立健全规范文化金融产业的相关法律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要将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行业政策、金融政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与金融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16.
任溶 《理论界》2013,(12):46-49
全球碳金融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持续波动,但共识的形成和法律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颁布表明各国并未改变对其中长期前景看好的看法。应对这一背景,我国发展碳金融虽然很迅速,但存在商业金融机构参与力度弱、参与层次不高、没有定价权等核心问题,对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交易市场体系,逐步推动标准化碳合约交易,推动人民币结算和金融产品创新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是终结的取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应然法律性质应该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以后,我国已颁布的金融法规面对世界贸易服务规则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到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等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从法律上重新加以规范。我国金融法制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事前的计划和对城市物质形态的预先安排,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而环境侵权后果的难以救济和难以恢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规划必须积极避免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可见,城市规划的这一现实要求与环境保护的预防性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城市规划相关立法应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核心构筑预防性制度内容,应着重对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法律责任、可操作性及相关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董勤 《河北学刊》2012,32(1):146-149
中国法律在水能资源法律地位上存在规范冲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在如何解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负面影响上尚存争议。《能源法》应明确水能资源法律地位,规定对于符合生态环境认证标准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国家依法实行激励型的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