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名开科,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书法家和藏书家。藏书达40万卷之巨,孤本逾万(均已捐藏今北京图书馆)。著述甚丰,主要学术成果有83种。他对中日文化的交流贡献也很大,日本文化界尊之为“传灯之师”。至今每逢先生的诞辰和忌日,日本文化界都举行纪念活动。杨守敬与其学生熊会贞(1863-1936)潜心20余年撰绘的《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图》,为杨氏对中  相似文献   

2.
杨守敬是清末民国初年湖北宜都的知名学者与大书法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成就斐然。以杨守敬为核心的"杨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其母亲黎氏墓志铭的发现,为研究杨守敬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真实史料,本文即对杨母墓志铭及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作浅略的考释与讨论,以期扩展和丰富"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木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巾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人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杨守敬古地理学等资料,对屈原的出生地及其活动地区作了考察,结合屈原的作品分析了他对故乡、故国的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1986年发现的湖北省汉川县人何远庆墓志铭,内容丰富,叙述详明,详细地记载了其生平事迹,是一部体例规范的墓志铭,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墓志铭的撰写者黄福与书写者杨守敬,均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黄福是国学造诣很深的学者,此墓志铭通篇结构严谨,涉及诸多古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杨守敬,更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学者,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成就显赫。此墓志铭为其亲笔所书,作为一代书法家,这是杨守敬书法作品中的珍品,有着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证,梳理了宜昌始设郡制到增设郡领县制以及郡之称谓由"临江郡"到"宜都郡"的演变过程,说明宜昌首设之郡"临江郡"的郡治就在今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联村的临江坪。针对旧志中有关"临江城当在今宜都境"的另一说法,文章把历史演变情况与文献资料记载,结合进行分析比较,理出了合乎逻辑的线索,得出了曹操首置"临江郡"、刘备改置"宜都郡"、孙权承置"宜都郡",其郡治都在夷陵,不在夷道即今宜都,其中曹操所置"临江郡"郡治在夷陵县"临江铺"即今临江坪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宜都发现的《宜都乡土调查志》成书于1920年,对清末民初的地方社会有着比较详细的描述。文章就志书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编撰特点进行了初步解读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被誉为县域经济发展“宜都模式”的宜都,工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是经济增长的“脊梁”,正处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过渡转型时期,具备良好的后发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培育和构建由政府主导、内外共生型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宜都工业发展,为相似县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有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诗句:“清江会长江,一边清来一边黄”。这是朴实不过的句子,描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天地大美的自然奇观在湖北宜都县城脚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杨守敬的学术成果及民国以来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为依据,说明楚文化主源不在江汉而在楚部落先民活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期间,曾参与创办南开中学校刊《校风》,1915年8月29日被选为《校风》“选录课艺及经理各会布告”负责人,负责编辑“课艺选录”专栏。次年初,又任《校风》文苑部部长。1916年8月21日,南开学校秋季开学后《校风》改选职员,他当选为《校风》报社经理部总经理兼编辑部纪事类总主任。《校风》的前身是南开中学1914年3月创办的校刊《南开星期报》,1915年夏,此报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校风》继《南开星期报》而兴起。《校风》为学生主办,各类主任由校长指定,每周出一期,公开发行。该报有工作人员四、五十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扬守敬对空海的高度评价的介绍,论述了空海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代表作《文镜秘府论》在中日文化交流上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杨守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卓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介绍了杨守敬的几部目录学著作;论述了杨氏的丛书分类体系富有开创之功,以及杨氏日本访书对我国文化典籍传布的重要贡献;并阐述了 历代经籍存佚考 和 古诗存目录 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侧论     
包世臣《艺舟双楫》提到,“乙亥夏,与阳湖黄乙生小仲同客扬州。小仲攻书较余更力,年亦较深。小仲谓余解侧势而未得其要,余病小仲时出侧笔,小仲犹以未尽侧为憾。相处三月,朝夕辨证不相下。”后来杨守敬又对包世臣的书法作了评价,他说:“慎伯以侧锋为宗。”(《书法迩言》)这里小仲所言的“侧势”。包世臣所非的“侧笔”与杨守敬所评的“侧锋”,含义是否相同?孰是孰非?学书者往往难以分清。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研究中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如楚早期所封丹阳问题、巫山神女问题等,本文就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枝江丹阳、淅川丹阳、秭归丹阳有其内在的联系,都与尧子丹朱有关。而巫山当在今长阳宜都附近,并非巫峡里的巫山。巫山神女的原型则是尧女女 ,就其图腾而言亦凤图腾之一支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最早为铜山县劝学所总兼杨维周先生于1915年创办的国民敬仪女学校,后数易其名。  相似文献   

17.
向郢 《金陵瞭望》2005,(11):32-34
1988年启动的首轮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的成果,正被十六大以后掀起的新一轮试验地所借鉴。四川雅安尝试将党内权力进行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三分,而湖北则着眼进行领导体制改革,宜都县试行县委委员推选制,而另一试点地罗田县在借鉴十余年前浙江台州椒江的委员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重新构架“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新型权力格局,同时又启动评议制来对这个权力高度集中的集体领导层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8.
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杨守敬在清代碑学和帖学的兴衰中,站在历史的高峰上观察时变,客观、全面地对待碑帖,以中和持平的观点,提出"碑帖并重"的思想,主张"合之两美,离之两伤",从而促使晚清碑帖两大流派的合流.  相似文献   

19.
《慧琳音义》作为一部解释佛经疑难字词的工具书,在语言文字、民俗典籍、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在杨守敬、丁福保、陈垣、周法高、徐时仪、姚永铭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慧琳的个人生平以及《慧琳音义》的成书、流传和版本勘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代”大致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几年这段时期。当时新旧思想、新旧道德激烈论战的文章,基本发表在创刊最早(1915年9月),影响最大的《新青年》杂志上。其中与“批孔”直接有关的文章又大多集中在1915—1917年间,即袁世凯酝酿称帝(1913—15年)、“登基”(1915年12月)及被迫撤销帝制(1916年6月)羞愤而死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