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冰心是蜚声中外的现代女作家,她生于1900年,享寿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冰心在文坛上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宝贵财富,在保持健康长寿方面,她的养生秘籍,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冰心热爱生活,喜爱活动。她小时候身体并不健康,但她生性爱动,是出名的"野"孩子,登山涉水,出入兵营,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身体。她的身体一度非常不好,甚至吐过血,但她笔耕不辍,保持与外界的密切联系。1980年她得了偏瘫。但稍能活动便坚持下地走路,有时一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但每天坚持,从每天写50个字,练到每天能写400个字,其中的艰难只有她自己能体味。她尽力使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和谐、进取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2.
以冰心翻译为例,考察翻译研究的新途径——生态途径对具体翻译活动的阐释力,得出以下结论:生态视角下的冰心翻译体现出整体性生态哲学的基本精神、存在关系和实践路径;在翻译选材上,冰心轻欧美而重亚非,体现了对翻译生态整体性的自觉维护;她翻译和创作共生与互生、相持而长的存在关系呈现了整体性生态哲学的核心特征,这种共生与互生的生态存在关系得以实现主要得益于冰心至诚无息致中和的生态伦理观;在她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论述中也处处体察出她"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实践至诚之道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堪称"中国文坛祖母"的冰心,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是伴随着她笔下有知识、有才华、思想前卫的新一代女性形象的构建及其本人独具内涵的现代女性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书写范式逐渐走向完善的。冰心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她自己独具个性的女性主义视角,也反映了她对女性主义文学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模糊的创作方法--论冰心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冰心具有"三合一体"的特点个性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的人道主义,所以,她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模糊性--表象写实背后涌动着浓郁的抒情、理想和哲学色彩.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激情淡化,因而,她的小说不能视为现实主义小说或浪漫抒情小说;另一方面,却由此创建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文体模式,形成冰心小说清浅、单纯的风格,并以此表明了白话文在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抗衡中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冰心,才华横溢、成就卓著。“在所有‘五四’期作家中,只有冰心属于她自己。”的确,冰心以她温婉、秀丽、清隽、淡雅的独特风格傲立于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史上,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生于1900年的冰心,这位“五四”以来便走上文坛的“世纪老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对她的文学风格带来了影响。冰心前期的作品,描绘较多的不是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而是着力于叙述自己家庭的温  相似文献   

6.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先生,无疑是20世纪的文学大师,其一生著作等身,年高德劭,品格超然,影响与浸润了一个世纪的大小读者。1994年,冰心住进了北京医院,不得不暂时放下她握了一辈子的笔。两年多过去了,冰心先生依然躺在病榻之中,令人十分牵挂与惦念。由于医院谢绝探视,我来到冰心先生家里,凝视着墙上冰心先生的挂像,在心中默默为老人祝福和祈祷,并请冰心的女婿陈恕教授转达晚辈对冰心先生的问候,祝她早日康复,再次拿起笔来,抒写诗文,与我们一起迎接对世纪。冰心先生虽然身在医院,但她的目光却看得很远,依然不忘用她那颗中国知…  相似文献   

7.
冰心那些向泰戈尔致敬的文章以及写出的小诗,都远比郑振铎对这位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显神秘。泰戈尔的"孩子"典型是爱的化身,是对冰心的"母亲""大海"和"自然"的补充。《新约》中四部福音书对爱的展示,《旧约》中的部分情节及泰戈尔的爱的福音书,共同构成了冰心的"宇宙的爱"和"爱的宇宙"。爱的哲学显现在带宗教色彩的诗、小说、散文中,对她的作品有着正面和负面的效果。整体上看,冰心受限于浓厚的宗教情感所导致的不足,但由这种纯粹的情感所激发的作品仍值得称道。在冰心对精神状态的描述中,不仅强调了爱,也包括一些由寂寞、孤寂、烦闷、悲哀等等同义词所传达出的与之对立的情绪。在这方面冰心是"五四"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冰心智识的发展本身就是"五四"之后的时代最有趣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冰心囿于时代局限,终于无法超越两种张力:一方面是本土传统和外来冲击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则是东西方最重要的文明智慧源泉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张力。1  相似文献   

8.
海化诗人     
中国的诗文里 ,咏海的真是不多。对此 ,冰心在《往事·一》中借人物之口慨叹道 :“可惜这么一个古国 ,上下数千年 ,竟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冰心的这个遗憾为她自己的成功创作所弥补 ,痴情写海 ,妙笔传神 ,冰心本人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化’的诗人”。冰心爱海、恋海、喜欢写海。一冰心似乎与海特别有缘。在刚满 7个月的襁褓中 ,因随父母坐轮船去上海 ,冰心就见到了日后痴迷的海。到她三四岁时 ,谢葆璋奉调到烟台创办海军学校 ,全家又迁居到烟台 ,她从小缺少玩伴 ,海成为她童年生活的最好伴侣 ,大海的辽阔壮美陶冶了她 ,使她一生爱海…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女性译者代表的冰心在文学翻译方面的成绩十分卓著.在国内外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影响下,她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有着自己的理解.通过分析冰心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结合她在《园丁集》译文中的翻译实践能更好帮助读者理解冰心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入手,探讨翻译伦理对冰心翻译思想和实践的阐释力,从而得出伦理视角下的冰心翻译体现出她在译本选材上厚亚非薄欧美,并且追求对原作、原作者忠诚的伦理。在翻译论述中,以中庸思想努力寻求翻译策略的平衡点,追求尽责于读者、"致中和"的规范伦理。在翻译实践中,以实践至诚之道追求跨语言文化的交际伦理思想,从而彰显冰心深刻的翻译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说到冰心,人们会立即想到她的散文,她的诗,她的小说,以至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今的中老年读者,在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大都有过迷恋冰心作品的颠狂日子。也许,有些人至今还在自己意识的深层,潜留着同青春岁月混化一体的醉人美感及心灵振颤的余波。其中,“冰心体”散文所引起的读者的感应,恐怕较之其他体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2.
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冰心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她的"爱的哲学"来源于基督教"爱的主题",但又远远超越于"爱的主题":冰心把基督圣洁的母爱上升为一种可以折射在任何一种角色上的杂糅的爱;将作为一种思想、生活原则的基督教"爱的主题"上升为一种理念、灵魂与精神层次的"爱的哲学";同时,冰心将关乎信仰的基督教文化中圣洁的母爱深化为一种关乎政治与社会的杂糅的爱;并逐渐舍弃她的柔细清丽,转向苍劲朴茂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冰心不仅从事文学创作,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优秀作品。纵观她的翻译作品,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始终贯穿于她的整个翻译过程,而且具体落实于指导其翻译的"信、顺、美"三原则之上。文章简要概述了冰心先生的"读者意识"翻译思想,并结合其翻译实例分析了她在翻译实践中所奉行的具体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小诗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性的自觉实践,这些小诗零碎而活泼地表达着诗人思想的火花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里的一道很独特又十分靓丽的风景。冰心对于"花"、"大海"等意象的成功运用,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这些意象承载着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审视,诗人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她温柔善良的女性气质也深深影响了她对于诗歌意象的选择。总之,冰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温馨、恬静却又不失激情的诗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冬天,我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看望老友。自从1922年京绥铁路通车后,呼和浩特饮食业就有"弹丸之地,茶楼酒肆大小数百十区"的繁荣景象。作家冰心还将这里的饮食文化写入她的作品之中。在哪家餐馆才能吃到冰心着意描写、倍加赞美的内蒙古美食呢?老友出了个好主意:"这附近的老年公寓为照顾老年人的口味,都是传统的当地菜肴,是地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女诗人冰心一生写过不少诗歌,但是真正建立她文学声名且奠定她诗人地位的诗集则是1921和1922年出版的《繁星》和《春水》。历来,文学评论家们大多关注的是她诗歌中“爱的哲学”,或者从文体修辞学入手,认为冰心的小诗自成一派,乃是极具“闺秀风范”、清新婉约的“冰心体”。凡此种种评论文章,其深层逻辑乃是:冰心的小诗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诗歌中的女性意  相似文献   

17.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18.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杰出代表。从她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那一天起,便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人注目。她用自己成功的艺术实践,允分显示出被解放了的女性的文学创造力。 在冰心的创作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女性题材的作品。如果说冰心前期创作确实“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话,那么从三十年代开始则一攻婉约初衷而变得苍劲朴茂了。冰心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经历了这种嬗变,这是冰心创作中,也是现代女性文学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冰心,这位人所熟知与敬爱的女作家、本世纪的同龄人,已走过了70余年的创作历程。从“五四”运动时跻身于新文学文坛,到今日仍挥笔不已,这在文学史上实为罕见。 “四人帮”横行时期,冰心曾搁笔近10年之久。从写悼念毛主席的文章起,她又拿起笔来。在欢庆“第二次解放”的日子里,冰心奋笔抒写了悼念周总理的诗和散文。接着,她又陆续写出一篇篇的散文、小说、评论……在文艺的春天里,冰心“志在千里”,如她所说,“生命从80岁开始”。她以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两次战胜疾病,用饱满的热情和一颗依然年轻的心,创作了累计在二百五十篇以上的作品,迎来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0.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是冰心在一九五九年的一篇《关于散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冰心是在“五四”初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步入文坛的,同时也以哲理小诗显示出她的才华,然而她最喜欢的却是散文。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飘逸的画面,隽永典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了整个文坛,“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与模仿”。那么这种“冰心体”文字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而使一代青年所为之倾倒呢?这就是本文企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