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动句式“NP1 被 NP2 VP1 VP2”中“被”的管辖范围有两种可能,这就造成“被 NP2 VP1VP2”有两种可能的语法关系,当“被”只管辖“VP1”时,“被 NP2 VP1 VP2”是连谓结构;当“被”既管辖“VP1”管辖“VP2”时,“被 NP2 VP1 VP2”是状中结构,这两类结构中的“NP1”、“NP2”和“VP1”、“VP2”之间具有不的施动、受动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成都话的“AP/VP 很了”句式中,“很”的用法不同于普通话中作补语的“很”。而与作补语的“极”相似,但无论从语法形式,还是表达意义上看,“AP/VP 很了”都与“AP/VP 极了”有极大差别。本比较成都话“AP/VP ”很了”和普通话“AP/VP 极了”句式的异同,目的是揭示“AP/VP 很了”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给-VP”作为一个独立的汉语特殊句式来进行分析。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看,“NPVP”结构,“NP给VP”结构,“把NP给VP”结构三者构成了一个语义连续统。“NPVP”结构没有语义和句法上的致事,只有受事和完成动词结构。“NP给VP”结构由“给”引出语义上致事(invisibleforce),把“NP给VP”则是由“把”引出句法上的致事(visibleforce)。三个汉语特殊句式都统一于一个相同的语义链,即致事引起受事发生完成动词事件,其中,“给-VP”中的VP具有“V活动-V结果”形式特点,NP是V活动的内论元而非外论元。  相似文献   

4.
"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句式的句法归属,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确定"是"和"有"的句法属性有助于确定两类句式的句法地位,"是不是VP"与"有没有VP"两类句式中的"是"和"有"都是作为强调标记使用的助动词;它们都是位于"谓头"位置,两类疑问句式都是在"谓头"位置上通过正反重叠语法手段形成的,应该归属正反问句。在本文的理论框架下,两类疑问句式能够得到统一的句法分析,这种统一分析和"是"与"有"在句法上有若干平行的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中这类“有+VP”句式和闽方言“有+VP”句式在动词的陈述性、结构类型、“有”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应是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除语法学上的论据外.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还可以寻找到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依据。西晋末年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为闽方言输入了相当数量的上古汉语的语言成分。而闽地相对闭塞的地理、社会环境使得这些上古语言成分得以保存至今。方言学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可作为辅证。  相似文献   

6.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N把N1被(N2) VP”是把字句的一个小类,和把字句有必然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特征.文章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共时角度研究它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成句动因;历时角度研究它的演化过程和用频低的原因.结构上,该句式是“把字句”前半部分和“被字句”后半部分的截搭;语义上,该句式有“把字句”的主观处置和致使义,也有“被字结构”的遭受义,只是不同小类突显的语义重点有差异;语用上,该句式有了现代汉语中“把字句”、“被字句”不具有的消极义,这是这个句式所赋予的.该句式所表达的不仅是“把字句”和“被字结构”简单的叠加,还有各种附加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先简要说明"‘看/瞧’+D/NP+VP+De!"句式句法形式上的特征,即分析了D/NP的构成、VP的动词类型、De的性质及"看/瞧"之前的"空语类"情况,然后,文章重点探讨了句式中D/NP的语义角色及VP的语义特征等问题,并认为对整个句式影响较大的很可能是"看"或"瞧"的虚化与否,而非VP。  相似文献   

8.
“会”和“能”及其在句中的换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 VP”和“能 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对外族人学汉语有帮助,对深化汉语助动词的研究也有价值。 本文力求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从语法语义两个层面探讨“会”和“能”的内部分化、异同及其在句式中的换用情况,最后谈谈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厦门话的被动句,包括:一、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二、不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三、被动句和处置句套合的特殊句式。一、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所谓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指的是这种被动句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或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如普通话的“我被狗咬了”的“被狗”,“苍蝇被赶跑了”的“被”。厦门话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三种句式: 1.NP互NP VP a,钱互贼仔偷去(钱被小偷偷走了)b,钱互·人谝去(钱被人家骗走  相似文献   

10.
反递句式是复句系统中一类特殊的递进句式,以“不但不 p,反而 q”句式为典型,表示反转的递进关系。通过以反递句式的代表形式“不但不 p,反而 q”句式作为讨论对象,先后从句法形式、语义关系、语用功能三个方面探析句式的用法,包括关系标记、句式扩展、前后项关系、语义构成、篇章语境价值以及主观情感态度等。  相似文献   

11.
“NP1像……一样”句式,是比喻句的常用格式,根据其成句的结构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NP1像NP2一样(VPIAP)、NP1(VP)像NP2一样(AP)、NP1像VP\AP一样(VP\AP),前两类是典型的比喻句,而第三类情况复杂。根据比喻辞格成活必备三元素的特征,对NP1像VP\AP一样(VP\AP)的本体、喻体进行探寻并在此基础上,从表层形式、中层语义、深层理论三个角度考察了该句式比喻辞格的规约性,为判定比喻辞格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词组和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四节。第一节对汉语句子是“单项实现式”(“词组本位”论)提出异议,指出目前忽视“了”在句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倾向,提出区分汉语句子的词组成分和句子成分的主张,批评目前只见句法不见句子,把词组成分当句子成分的错误,否认从词组到句子是“实现关系”的观点。第二节论证汉语句子“以至少一个词组为其直接成分”,认为汉语句子必然是“多项组合式”。第三节认为“单项实现”论有一点说服力的原因,在于它只适用于S=P+P、S=W+P两类句式中的少部分实例,因而它不具有理论上的一般性原则。第四节归纳词组与句子在四个方面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3.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不过前四种被动句式用例甚少,是上古句式的残留;其中“于”字句、“见”字句则因句式间的类化作用而出现了特殊形式,“被”字句结构形式多样化:A、可以带关系语,引进施动者;B、动词后可以带多种性质的宾语;C、动词后可以带多种形式的补语,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特点,成了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另外又出现了“吃”字被动句式的萌芽。这说明,被动句式在唐五代时期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了中近古被动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宁方言中存在着“X呵X(唛),S”格式的转折复句。本文分析了这一句式中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紧缩形式,探讨了该句式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田野调查数据对现在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南京人曾经经常使用的“VP不VP”式日渐式微,“还/阿VP+啊(啦/嗒)”的用法在今天南京人的口语中最为常见,“目前居住地”是影响市民选用哪种反复问句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学界广为关注的“S(是)AV(())的”句式为例,重点分析“(是)……的”类句式在语境、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所显示的不同已然义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V也VP”的语用特征、认知解释及句式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副VP”是现代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以动词重现的方式使语义特征和句法形式得到高度统一,它包含了多种下位类型。为方便深入研究选取使用频率较高的“V也VP”作为研究对象。“V也VP”具有“话题一述题”的信息结构特征,包含了基础信息、预设信息、附带信息、推理信息等多重语言信息,具有“背景一焦点”的认知特点。笔者客观探讨了“V也VP”的句式归属,提出了“动词重现话题化紧缩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把社会流行语“被自杀”、“被就业”等“被字句”抽象为“A被VP”句式,并基于语言顺应论对其进行研究。此类句武强调受事A受到影响的过程或状态,或是VP所述事件与A的期望不符,常含有意外或不满等语义色彩。“A被VP”句式具有语用标记性,是一种政治委婉语,其生成和理解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影响、相互顺应的结果。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此种句式有规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20.
“既然”句的前提及推论形式汪国胜0.说明0.1“既然”句是指“既然p,就q”句式。“既然p就q”句式是通常称为推论句的一种复句句式。语法学上,人们只注意这种句式p、q之间的语意关系(因果关系),并不去考察从p到q的推论形式。逻辑上也论及这种句式,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