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观念论或唯心论,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延续并强化了这种倾向;而作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者的列维纳斯却批判这种倾向.他先是借助于具有一定实践倾向的海德格尔式存在论来读解胡塞尔的认识论哲学,进而批判胡塞尔哲学的强烈理论化倾向以及海德格尔哲学隐含的理论化倾向,在创造性误读胡塞尔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现象学的实践转向要求.而在政治学和伦理学这两门主要的实践哲学中,列维纳斯主张伦理优先于政治.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动机是克服自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试图通过意识的意向性构造特征也克服内在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分裂和对立,并且提出了“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但在列维纳斯看来,胡塞尔不仅没有克服现代哲学的“内在化”的危机,反而将这种内在性的逻辑推向了极端,以至于使得任何超越性都变成意识的意向性构造成就,也就是说,将一切超越性都内在化了。在这个意义上,列维纳斯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看成是一种否定外在性、超越性或他者的“总体性哲学”。通过对于胡塞尔的“内在性中的超越性”思想的批评和改造,列维纳斯将内在性和超越性严格区分开来,并且提出了一种彻底的超越性或无限性思想。首先,他对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进行改造,将作为内在性从意识和表象的领域改造为一个包含了享受和家政的“自我主义”领域。然后,他将这种内在性的“自我主义”逻辑推到了极端,由此揭示出了一个不能被内在性领域所包容的纯粹外在性、超越性或者他者的伦理领域。但本文认为,列维纳斯并没有令人信服地阐述这种纯粹的超越性或他者的伦理维度如何显现,因为任何显现都是一种内在化。  相似文献   

3.
列维纳斯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的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观点在西方思想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列维纳斯的思想来观照翻译研究,我们认为翻译具有伦理优先性的特征。而列维纳斯思想较之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更加切合翻译的实际,因而也更加适合作为翻译伦理学建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形而上学以本体论为基础,以追求“同一”和“总体”为导向,但这种形而上学严重漠视了他者不可还原的他性,具有一种内在的暴力倾向。莱维纳斯从柏拉图和笛卡尔身上看到了超越存在和内在性的可能性,在现象学的帮助下,通过对他者的“脸”的分析,建立起伦理是第一哲学的原则。这种伦理的形而上学主张他者优先,伦理先于真理,责任重于自由。在德里达的批判下,莱维纳斯后期在语言的向度上重塑伦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法国哲学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就是讨论如何建立新的伦理。在此背景下,列维纳斯提出以他者理论来重新认识言说、责任和主体。语言是自我和他者发生关系的主要场所,言说具有前本源性,是接近他者的运动。列维纳斯主张通过所说向言说还原的方式去认识言说的这种前本源性。在言说中,自我被暴露在他者面前,在对他者的回应中形成了责任关系。主体首先作为责任的承担者出现,其不仅要承担起自我的责任,还要承担起对他者的无限责任。这一思想是对近代哲学主体思想的一次批判,也是对伦理思想的一次重大的反思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列维纳斯致力于他者,认为他者之他异性是绝对的。这一伦理筹划势必影响其美学论述。美善之争弥久,以伦理形而上学为第一哲学的列维纳斯关于美学的论述回应应答其伦理筹划。美学应当在列维纳斯的伦理中占有根本性位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西方当代文论尤其是法国理论、北美批评、精神分析、创伤理论等领域迎来了一场"伦理转向"。法国理论的伦理转向深受哲学家列维纳斯的影响,他的他异性伦理学促成了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变。以布斯和努斯鲍姆为代表的北美批评,则强调文学在塑造良好生活上的不可取代性。精神分析以齐泽克为代表,完成了一种结合拉康欲望伦理学和激进政治诉求的行动伦理学转向。创伤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盛,尤为关注创伤的治疗、见证和叙述,共同体创伤的文化建构等议题。"伦理转向"既与历史现实相关,也是对于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反拨。  相似文献   

8.
自现象学练习开始,列维纳斯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自我,走出“我思”.在他看来,在自我内部虽可窥见他人,但这并非彻底的“异质性”他人.通过对艺术“异域感”的描述,列维纳斯发现了走向“他者”的可能.他从“异质性”中看到了“他人”,也看到了未来和自由.对列维纳斯来说,爱是朝向他者、朝向邻人的普泛化“爱欲”,它保护他人、保护相异性,“爱”和“欲望”暗示了超越自我和走向他者的可能性.追根溯源,从“直觉”(感觉)出发,列维纳斯发现“异质性”,并最终释放了无限的、绝对的他者.列维纳斯认为,只有“他者”才是真正的自由和未来;他从形而上学中呼唤伦理关系,呼唤无限他者的无限性,呼唤与他人的非暴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杰弗里·哈特曼是法国式解构思想最初在美国的发扬者之一,为盛名久远的耶鲁大学学者和"耶鲁学派,"成员。其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是与以德里达为主要代表的解构主义批评和美学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对解构主义的不确定性理论的继承。但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超越。他把解构当成一种文本解读的策略而非某种教条。批评与文学同一性这个观点正是哈特曼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最别出心裁之处。此外,对于人文性的信仰,对批评家心理学方面的探索,均体现了他既坚持批评本体又超越批评的姿态。哈特曼以传统的人文特性兼具解构特征,是一位"超越解构的解构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国二十世纪杰出科学哲学家、新认识论的奠基人加斯东.巴什拉(G.Bachelard)的论文集《梦想的权利》的分析,展现法国哲学特有的魅力。巴什拉从作为"历史认识论"的科学哲学观点出发,以精神的动力观念把想象和反思贯穿起来。他让哲学和科学进入艺术及其批评领域,从而确立了独特的"看"的理论,一种从认识论出发的想象现象学。想象现象学告诉我们,在想象和反思艺术作品时,也就是说在看和思的活动中,才能使观者达到审美层次,即思想的最高层次。巴什拉在《梦想的权利》中对绘画、文学、雕塑、诗歌等各种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确立了他的以物质想象为基础的美学理论。艺术家对火、水、空气、土四种元素进行想象,获得艺术创造的天生萌芽。没有物质元素,就无法想象,也无法思考天地万物。巴什拉的《梦想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法国哲学的特殊魅力,体现了法国思想重视生活、重视个体生命、重视"相异性"并且与各个学科相互对话、沟通的特点。这一切对于当今这个复杂多变、急躁混乱、缺失理解的世界,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起源".本文将首先说明黑格尔为什么要以"感性确定性"作为<现象学>的开端;其次,我们将阐明黑格尔本人对"感性确定性"的辩证分析过程;最后,我们将指出黑格尔在此处用语言瓦解感性确定性时所犯的错误,并就此提出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是个颇为复杂的文化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很少提及,即使提到,也仅仅是在《语丝》时期略提一笔。其实,他不仅文学创作颇丰,而且在文化理论建设和文化批评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幽默文学”、“闲适小品”、“性灵文学”和“娓语笔调”等文学主张都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有他自己的特殊理解,他研究了观念的历史,以及根据所形成的心理习惯构成的观念,当然,这也是观念对象构成的历史过程。发生是一个陌生的过程:在即将来临的历史中包含着一种中断。德里达描述了从某种确定的目的论返回到胡塞尔所新近确立的起源问题的运动结构。德里达研究稳定的结构与发生现象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德里达提出了关于解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石田梅岩是日本近世庶民哲学家,是石门心学的始祖。研究梅岩的思想,离不开研究他的原著。《都鄙问答》是根据他每天回答人们的疑问所作的粗略手稿写成的,包含了有关梅岩哲学思想的大部分。《都鄙问答》阐明了梅岩有关“俭约”、“精业”和“忠孝”的哲学思想,在日本社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日本思想史、日本经济史、日本教育史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为纪念一代伟人的辞世,清华大学举办了"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文章简要叙述了大会主要发言者王宁、J.H.米勒、龚鹏程等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由德里达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纪念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力求准确地把握和透彻地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精髓,从而能够对其从精神实质层面上做出负责的、智性的回应,无论这种回应是褒奖还是批评,是弘扬还是超越。  相似文献   

16.
3H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几乎同时进入到法国,这使得法国哲学界呈现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黑格尔是经过依波利特诠释过的黑格尔;胡塞尔是经过萨特、芬克和唐·迪克陶折射过的胡塞尔;海德格尔是经过萨特曲解过和勒维纳斯警醒过的海德格尔。这一切给德里达早年的学术视野和理路提供了基本的运思框架:“思辨性差异”、“有限性”、“存在的辩证法”、“原素”、“延迟”、“超世间性”、“拆解”和“绝对的他者”等等。再现这一历史文本的效应过程不但能廓清德里达早期思想研究上的迷雾,同时也能防止国内有些学者单纯从文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德里达思想作望文生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易解》与《孟子》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推崇《孟子》 ,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 ,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 ,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 ,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德烈.马尔罗是法国20世纪上半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分为小说创作和艺术史论著两部分,而奠定他在法国文坛地位的则是他的6部小说。由于他年青时在东方的冒险经历,他的3部小说都以东方革命,特别是以中国革命为题材。其小说对当代人的状况、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哲理思考。马尔罗是较早提出“荒诞”观点的法国作家,他对荒诞主题的独特表现手法对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和现代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