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正>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始祖黄帝,肇造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脉起点。黄河、黄帝,五千年前的相遇,给中原大地留下重要的文化坐标——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今年4月3日成功举办的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再次吸引全球华人的目光。“三月三、拜轩辕”的传统习俗是如何一路走来,并成为凝聚炎黄子孙共同情感的精神纽带?让我们一起回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5.
谒黄帝陵     
辛巳仲夏我有幸去陕西黄陵县拜谒了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是我国原始社会繁荣时期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首。黄帝部落居五行之土位,崇尚黄色,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制衣冠,造文字,做舟车,创医学,定算数,务蚕桑,搞纺织,烧陶瓷,锻冶炼,筑房屋,赐姓氏,别男女,定嫁娶,立学堂,定法制,制货币,创历法,导交易……因此,古籍称“黄帝定百物之名”,“凡技术皆自轩辕始”。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元祖”、“始祖”、“初祖”。 轩辕庙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之东麓。庙前广场用5 000块大型河卵石铺就,象征着中华民族5 000年的文明史。新建的山门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轩辕庙”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步入山门,“黄  相似文献   

6.
轩辕黄帝是我中华民族始祖,有关黄帝大战蚩尤的神话和传说,自古以来,广为流传。相传约在四千年前,我国北、东部地区有许多部落,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大部落最为强盛。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在陕北一带,后东渡黄河,越过中条山和太行山,最后在河北涿鹿定居下来。炎帝部落发祥于渭水上游一带,后也沿黄河南岸向东迁至山东一带。  相似文献   

7.
黄帝的历史记载与文化内涵都指向了阿尔泰游牧民族和他们固有的原始萨满教。历史上也只有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延续着以黄为号的习俗,这种文化遗存还延伸到了整个欧亚大草原。但黄帝轩辕名的女直语含义指向了黑,尚黑也是萨满教的特征。黄帝名号中两种文化内涵的交汇重合已经锁定了他的阿尔泰游牧民族背景。  相似文献   

8.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古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座中原地区目前面积最大、墙体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城址。古城寨一带为传说中的祝融之墟,亦黄帝所居轩辕之丘。极有可能传说中的黄帝集团中的大隗氏曾在此地筑城,故当地有一夜“鬼”修龙山城的传说。该传说正反映了黄帝集团与祝融集团在相互通婚的基础上而逐步走向融合的真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史典籍、文献的梳理及其所载历点的推算,同时结合出土文物考察(即“三证合一”法),对中华人文始祖太暤伏羲、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的故里、生卒年代及其主要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订和论述,再论太暤伏羲距今七八千年,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距今六七千年,并提出了伏羲孕于西洞庭之滨、诞于洪江高庙,炎帝诞于会同连山,黄帝诞于岳阳君山(寿丘),他们一生的活动和创业均在荆楚黔中等新观点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身世和姓名的理解没有到位。笔者认为,“黄帝者,少典之子”一语应该理解为“黄帝是少典氏的后裔”,“少典”既是部落名称,又是时代名称,这个名称是春秋时期司空季子编造的。黄帝的名字“轩辕”是战国中期魏国史官编造的,他的姓氏“公孙”是西汉中期司马迁编造的。古代文献对于传说时代历史的记载往往透露了重要信息,很容易被人们忽视,需要我们认真研读,仔细考辨,既不可轻信,也不能全面否定。就研究传说时代历史而言,揭示这些文献记载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和浙江缙云三地举办的公祭黄帝典礼的历史、现状和不足,以及围绕陕西黄帝陵和河南黄帝故里之间的国祭之争,利用文献分析和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随着祭祀热和国家对于庆典活动的清理,在黄帝的祭祀上,当前办出影响的主要有黄帝陵祭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缙云轩辕祭典。目前陕西和河南之间的黄帝国祭之争,尚不足以动摇黄帝陵祭典的地位。自唐代开始,黄帝陵就被列入官方祀典,明代黄帝陵寝再次得到官方认可,形成定期致祭黄帝陵的制度,并绵延至今,黄帝陵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黄帝陵祭典历史久、规格高、影响大。黄帝祭典不仅表现了对黄帝的尊崇之情,还具有展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增强海内外华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发挥黄帝祭典的社会功用,通过修改完善祭典仪程细节和进一步加强祭祀现场的组织工作,提高公众参与性,乐舞献祭要体现时代特色,提倡完全以现代服装祭祀黄帝,黄帝祭典祭祀用乐和祭文要加大创作力度,要在引起公众共鸣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黄帝是华夏性文化的集合型创造者;解释了《史记》不载黄帝与性文化关系的原因;黄帝提出的性学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探索的反映。"'黄帝御女成仙"是王莽及其方士篡汉时编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3.
延安赋     
郝凤年 《中华魂》2008,(7):10-10
地处西北内陆,身在黄土高原。历史文化名城,有我圣地延安。纵览天下城市,数比繁星一般。若论家乡延安,明珠格外耀眼。细究其中原委,盖因如下五点。容余长话短叙,可窥全豹一斑。延安之悠远,在其深厚渊源。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教民农桑,制做车船。华夏儿孙,梦绕魂牵。根脉所系,心照不宣。森森然,手植古柏可参天,合围七搂八拃半;绵绵  相似文献   

14.
溱洧文化的地域范围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溱洧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溱洧文化的地域范围应当包括今天新密市的全境和与其毗邻的登封市、新郑市的部分地区。溱洧文化应从史书记载人类最早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开始。从三皇时代的补国,经历黄帝建都轩辕丘、夏启建都今古城寨到西周春秋之际的郐国、密国乃至后来在溱洧地区所建立的郑国,溱洧地区的历史文化呈现出渐变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6.
黄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始模型,一个人格象征,一个精神母题。从文化发生的角度思考,黄帝是中华民族多维生成和合的人格象征。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思考,黄帝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质地组构的人格象征。从文化个性的角度思考,黄帝是中华民族内在主要特征的人格全息。从文化动律的角度思考,黄帝是中华文明三位一体维新结构的人格全息。  相似文献   

17.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伏羲神农炎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伏羲是个哲学概念,伏羲、宓羲、包羲、太昊、东皇太一等等都是指《易》学中的“太极”,后人称这种哲学的创立者为伏羲氏。伏羲氏其实就是烈山氏,亦即神农氏,是第一代神农。《易经·系辞》所讲的“伏羲氏没,神农氏作”中的“神农氏”是指第二代神农,亦即烈山氏之子柱,被祀为稷,是我国的第一位后稷。少典是末代神农妃,生黄帝轩辕和炎帝蚩尤。伏羲出生在陕西宝鸡,葬于湖北江陵,第二代神农出生在湖北随县,葬于湖南酃县  相似文献   

19.
黄帝祭祀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千年而不衰,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礼仪活动,其文化意蕴显而易见:从血缘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血缘始祖的祭祀;从文化角度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诸族对人文初祖的祭祀;从祭祀性质而言,当今黄帝祭祀是华夏儿女对血缘始祖与人文初祖祭祀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鉴于黄帝明堂制度在中国文化转型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有关学者的不同见解,从典型案例刘师培的观点及其源流出发,深入分析黄帝明堂制度。分析认为,明堂制度萌芽于神农时代,正式形成于黄帝时代;黄帝明堂存在名异实同现象;明堂的功能主要是教化万民,虽然当时已从明堂中分化出承担类似功能的学校,但是仍然以明堂为主;黄帝明堂形制历来有五室、九室十二堂之分,体现了不同学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