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出发,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刀具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古族配刀文化有详尽的认识和理解.从传统蒙古族佩刀的实用特点、装饰纹样出发考察了北方游牧民族佩刀的装饰艺术的外延.通过分析这些特点,知晓蒙古刀作为蒙古族民间手工艺品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延续并记载了北方游牧民族勇敢、智慧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以其鲜明的个性诠释了当地的人文习俗、风貌特征和思想观念,岭南的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在装饰的样式、内容和题材方面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从年代还是从它自身美的形式以及在建筑中的实用性来讲,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乔家在中堂的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了纪实性的探讨,对在中堂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装饰题材、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给当今的城市建设、住宅设计、室内外装修带来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筑装饰是以美化建筑形象及其优化建筑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建筑装饰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形式,与建筑共同书写着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建筑装饰由于其特定的物质和精神功能而区别于造型艺术的其它门类,参与着建筑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创造。通过对建筑装饰艺术的缘起、发展历程的综述以及其与建筑艺术关系的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装饰的历史地位、文化意义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作为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独特地域性符号,福祠因其祭祀性、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性及砖刻的艺术性等特质而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古民居福祠总体上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形式,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三段式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选用上,传统吉祥纹样与祭祀纹样和谐共存是福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福祠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的质朴与从容,具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样本。诠释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设计的语意表达及扬州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特征是从建筑装饰色彩的整体表现上、使用装饰颜色上、以及装饰色彩的本质上体现出来的。其装饰色彩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审美观念、装饰风格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色彩作为物化的、精神的反映,在其形象化的过程中,实践着、丰富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使装饰色彩的实践变成了生命的意识和精神的寄托,具有伊斯兰教典型的色彩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所表现出来的装饰色彩的生命意识和装饰意味,既符合装饰美的形式法则,又符合色彩艺术的创造本质。  相似文献   

7.
岭南的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有着重要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的浪潮中,岭南的建筑装饰雕塑艺术同样不可避免地经受着考验。因此,对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以及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文化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明清时期的徽州建筑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凝聚了徽州文化的精华,装饰艺术上充分体现了以传统儒学和理学精神为主的徽州文化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对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装饰艺术的人文精神探究,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目前面临的外观、构件、嫁接和"外买"四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价值,认为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认为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要善于提取和加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元素,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进行新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尝试。最后,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是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主要反映在题材内容上现实与自然相结合,色彩上幽雅朴实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运用不同的装饰类别和制作方法在质感、韵味等方面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看法、对人生的追求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以独特的游牧生活方式在民族文化史上独具一格,随着时代的推进,经济模式、住居方式、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变更都影响以至破坏着蒙族民居的原始风貌。立足建筑文化保护的视角,从蒙古包的起源和型制入手,对蒙古包建筑空间组织格局、陈设与装饰手法等诸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关于蒙古民居价值性和艺术性的探讨,倡导对现已弱化的蒙族传统民居的保护及其艺术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特色。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形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歙砚装饰艺术语言的探索,使更多人对其予以关注,并希望对歙砚的创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汇集了明清两代的大量雕刻作品。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培田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是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白族建筑文化的重要渠道。大理白族建筑彩绘题材广泛,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整合出新的因素,形成了独具大理白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文化。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的产生晚于汉族,发展兴于明代,它有着本民族的艺术思想,但它的催生与发展又离不开汉文化的影响。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使得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装饰艺术别具大理白族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艺术作为建筑的审美符号已经深入到建筑艺术的每个角落,成为与之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不同的建筑风格产生不同的建筑装饰艺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发展,建筑装饰艺术也随之丰富多彩,演变成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家对装饰艺术的把握在于对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的谙悉.继承、创新和发展,已是当今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如何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创造性地继承建筑装饰艺术日益突显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松桃寨英古镇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而附着在松桃寨英古镇建筑之上的装饰木雕、石雕艺术,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以独特的建筑布局与丰富的艺术形式,质朴率真的表现手法。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成为贵州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古镇建筑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更深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尤其是题材内容元素广泛。为此针对建筑装饰题材,分析研究其社会背景、历史特征、类型构成、内容含义,剖析其与建筑选址择向、建筑形式、空间功能、景观环境等关系,进一步解读建筑装饰题材中所隐含的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语义,揭示古代建筑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独特,有不少异于其他传统建筑之处。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实地考察和探索,从绘画、书法、雕塑三个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区道教建筑的壁画、雕刻、匾额、楹联、塑像等装饰艺术,得出关中地区道教建筑装饰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为以后关中地区道教建筑更为深入的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琉璃装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便已产生,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琉璃业相承不衰,历代都留下过大量艺术特色鲜明的琉璃艺术珍品,到明清时期,琉璃的造型艺术更是达到了顶峰。素有中国琉璃艺术之乡美誉的山西,其琉璃装饰更是古代建筑琉璃艺术最高成就的体现,而榆次城隍庙的琉璃艺术,便为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砖雕艺术研究。结果表明:其艺术特色鲜明,手法多样,题材丰富,彰显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内涵,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