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在实践层面,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变化新趋势,提出了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正确选择。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是世界不同性质、不同大小国家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和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始终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赋予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深刻的国际外交价值,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大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面对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中国的蓄意抹黑与制裁,国与国之间未来的发展前景扑朔迷离.而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横空出世,对指导我国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显示出了不...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逻辑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它将当今全球性难题的解决同中国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为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方案”。从理论逻辑看,它承继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国优秀传统“和”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从时代价值看,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激发了其当代活力;它彰显了中国气派与中华文化魅力,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风骨和风貌;它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使中国的发展日益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可;它建构了全球普遍交往的新范式,超越了西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博弈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2016年西方出现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逆全球化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现象。20世纪90年代的"反全球化运动"发展成为了今天的"逆全球化现象",并经历了从思潮到政策、从民间到政府的变化。这一变化不是偶然的。逆全球化实质是国际治理制度的危机。当前全球化正在经历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到"发展的全球化"的换挡期。对于中国来说,逆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需要顺势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国内通过国家干预缓和社会矛盾,在国际上推动合作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化害为利,为自身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字命运共同体具有数字连通性、数字互惠性和数字调试性三大全新的属性特征,能够促进人类数字社区的出现与演化,并将促成一种数字时代的世界大同思想——数字世界主义的诞生。数字命运共同体将赋予数字人类一种全新的、超国别民族的数字文化身份,给予数字人类一种超越宗教信仰的数字文化归属,成为追问数字人类的人文精神形态和人文精神价值的新平台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相较欧美舆论,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度较高,态度更为中立、积极。其关注动机有两点,一是对中国外交路线、中韩关系、国际新秩序探索、国际合作等议题的高度关切;二是对文在寅政府依循该理念提出的"中韩命运共同体"的关注。韩国舆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促进地区和平与一体化、加强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等方面抱有期待,亦在"中美争霸"、新"天下秩序"、民族主义等多维度存有疑虑。为扭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韩传播时呈现的抽象化、单向化倾向,中国应重视该理念与韩国重点关注议题与主流价值——如"东亚共同体"、多边主义、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环境卫生合作等的话语对接,在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文简称“两个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精神的基础上,为解决民族治理和全球治理问题而提出的带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治理理念。“两个共同体”是中国智慧与世界思维、经验基础与理论升华、相互依存与双向互动的内在关系;“两个共同体”的构建和铸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梦与世界梦共筑等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1.
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的外交理念,是承袭历史下接现实的外交价值取向。理念本身所包含的道德意蕴能够满足国家交往的伦理需要;促进国际外交的道德自觉;引领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指向。当前,世界各国只有立足外交,加强中外联合,营造伦理价值认同生态;深入多面合作,提供伦理价值践行养料;完善沟通机制,保证价值实现健康态势,才能将深谙命运共同体概念中的道德伦理凸显,才能发挥命运共同体的伦理价值,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实现了从政治主张到宪法概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写在宪法序言当中,共同体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发挥着解疑释惑、克服挑战、建立和发展双边关系以及多边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更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法上讨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区分政治和法律概念,特别是要在国际法的范畴内,充分考虑国际法的性质、特征和运作规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也是全人类的智慧和不同国家共同的心声,反映国际法应有之义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相关概念和规则先后写入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决议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国际法上获得广泛而深入的确认和落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进一步提升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总体布局。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外交话语挑战,即话语权不足、传播能力较弱、国际认知错位、西方国家依旧主导着国际话语体系等困境。但是,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局势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下,通过坚持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来不断完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诸多重要论述。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一种外交战略、价值理念,同时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给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含义,它体现了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世界的进步发展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中国方案",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全球大视野和人类文明新高度,强调对国家有限性的超越,蕴含共赢共享的价值诉求,是在"类"关怀、国际交往理论、共同体构建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深刻揭示人的本质与批判虚假的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论学说。现实的人是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出发点,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其本质,以公有制为前提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其物质保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其价值旨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扬。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当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为共同富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和谐世界是其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之痛”而开出的“一剂良药”,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天下为公之大道,为解决绝对贫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方案;驳斥了“文明冲突论”等错误的西方思维范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新型交往范式,旨在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致力于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考察与反思所汲取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且更具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本身,正是西方在解决问题时所提出的纷繁复杂的主义所蕴含的单边立场所致。从问题与主义的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用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举措,而是一种看待问题的立场,它不包含主义所要求的某种确定的体制,而是一种广泛凝聚共识构建应对问题之基的共同价值观。这种立场本身就意味着问题的得以解决成为可能,其实践成果也必将推动其创造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