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10):40-41
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
一般患有心脏病的人可能比较忌讳运动,因为运动不当很可能会诱发心脏病。而现年77岁的英国老人艾克·赫里克却依靠运动不仅治好了自己的心脏病,而且还间接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跑步机上步行34563公里,这相当于成功绕地球一圈。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1,(4):40-43
光阴荏苒.一甲子岁月飘然流逝,在中国蓬勃发展的60年里,百姓的健康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身体从消瘦到健壮,营养观念从吃饱到吃好,健身方式从简单到多元…… 相似文献
5.
6.
现代都市红男绿女一直追求着一种大起大落的生活,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如果不是有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为自己找一种最适合的健康生活的HAPPY方式,或许根本就不会发现原来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也有轻轻松松让自己心动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8.
家政服务是建立在家庭需求基础之上的服务性行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它在上海等一些大、中型城市发展迅速。据上海市统计局调查,目前上海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约有20万,今后一年内,本市需要聘请家政服务员的家庭约新增25万户。从预期需求看,本市家政服务员每年将递增7万人。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节日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暂时卸下肩上的担子,抛弃劳累和疲惫,但放松不能松得无边无沿,快乐也不能忘乎所以,享受也要有节有度,凡事,都要悠着点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科学的体育锻炼在脑力劳动者身体机能方面和劳动、消费、精神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有利于脑力劳动者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旨在使脑力劳动者提高对科学体育锻炼强大功能的认识,不断改进并完善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疾病,增进健康,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中专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现实,越来越适应生存了,但还不成熟。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16.
胡键 《社会观察(上海)》2004,(9):48-48
人类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决然不能分开的统一体,甚至可以说,二者在内核上是互相包容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内心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体认、载录和诠释。作为一种体认,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静态形态,而作为一种载录和诠释,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的一种动态形态。无论是静态形态还是动态形态,都表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天然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实际上是其精神生活从“内部”向“外部”的延续,是精神生活的“物化”表现。从这方面来看,精神生活无疑就具有物质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水 《社会观察(上海)》2006,(10):14-16
最近在网上某论坛里看到了一组关于家庭生活的讨论。其中某人讲述了自己嫁人大家庭后的烦恼:节假日睡懒觉的奢望被打破了,因为必须早早起来准备公公婆婆的早餐;打扫卫生、洗衣服等都是以整个大家庭为单位,家务劳动显得很繁重;休息时间往往是陪老人、哥嫂、弟妹们聊天、打牌、看电视,个人的生活空间变小了,与同学朋友的联系也变少了。对此,很多跟帖的人表示有同感,并对先前独生子女式的生活流露出了向往留恋之情。而另 相似文献
18.
19.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也会在正常心脏中发生。良性早搏不能完全与心脏病画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人,或者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预后良好。许多有早搏的人自己感觉不到,只是在升学、就业体检时突然发现。病人可能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却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医院出具的心电图报告单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报告单交给患者后,医生又没能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让他们非常紧张。再加上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患者精神的打击更大。 相似文献
20.
住宅 供人长期居住,尤其是一个家庭居住的房屋称住宅.每所住宅由一间或数间组成,住宅的内部空间,因居住者的构成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城市的住宅结构与居住方式和乡村也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