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珍 《老年人》2003,(4):38-39
毛泽东有许多国际上的朋友,斯大林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亲自赴苏联莫斯科为斯大林70岁祝寿。当天,在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列成一排欢迎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前面,见毛泽东走进来,笑容可掬地伸出双手,表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斯大林想了很多很多。他由衷地称赞毛泽东道:“伟大,真伟大!你对中国人民贡献很大,你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祝愿你健康!”毛泽东十分尊重斯大林,但并不迷信。过去,斯大林对毛泽东所坚持的中国革命道路,有过疑虑和意见,这一点让…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美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就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苏联军方从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将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此,苏联方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了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况,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聂荣臻立即将电报呈送毛泽东,并马上给彭德怀拍发了电报。事关重大,不可粗忽。毛泽东亲自拟写了电报稿,嘱咐用“AAAA”加急发出,提醒彭德怀将志愿军总部转移。彭总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的两封电报,即着手安排,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  相似文献   

3.
孟红 《老年人》2009,(9):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苏中友好关系,苏方邀请毛泽东等中国党政领导人前往苏联访问。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70岁诞辰,毛泽东决定率代表团前往祝寿,并就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商讨和签订有关条约。毛泽东即将访苏的消息被潜伏的美蒋特务猎获。  相似文献   

4.
我参加革命60多年,经历了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其中最不能忘怀的是“文革”期间与王洪文、张春桥一伙的一次较量。这场“官司”惊动了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以及党中央政治局的许多领导人。1968年,我担任国务院第六机械工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参与主持六机部工作达6年之久。1969年9月的一天,六机部所属的上海沪东造船厂给部里发来一份急电。电报说,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指令该厂挑选1000名技术工人到上海市新组建的一个工厂去工作。电报还说,王洪文已打电话给该厂“造反派”头头,限令完成任务。上海沪东造船厂感到十…  相似文献   

5.
子墨 《老年人》2006,(1):38-39
对于中共党史,很多人都认为毛泽东被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排挤,不受重视。毛泽东也曾抱怨“: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其实,共产国际和斯大林虽然对毛泽东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看法,甚至是指责,但总的是信任和支持的。正是经过反复观察和比较后,共产国际最终宣布“:  相似文献   

6.
1922年,列宁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坏,经常不能视事。斯大林背着列宁通过了削弱外贸垄断等决议,遭到了列宁的强烈反对。其间发生了因此类事情斯大林大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以及列宁给斯大林“绝交信”的事件。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给病体脆弱的列宁以进一步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1940年12月29日清晨,叶挺突然从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单独给延安发去电报,态度坚决地向毛泽东、朱德要求辞职,请中央派人来这里负责,他本人可以留在新四军做次要工作,以免贻误事机,阻滞本军发展。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政治局委员王稼祥送到苏联去,彻底治疗他的伤病。到达莫斯科后王稼祥一边治病,一边肩负着党的重任,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汇报了中国共产党的目前状况,介绍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1938年8月,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关于确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指示回到了延安。在落实共产国际这一指示、向毛泽东移交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原负责人张闻天体现了—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9.
先渠 《当代老年》2010,(4):18-19
1949年1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揭开了中苏同盟的起点。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好了足有两车皮的寿礼——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这也是中外外交史上少有的“国礼”。  相似文献   

10.
石海 《老年人》2011,(12):40-42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分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首脑,但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性格却大相径庭: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敢于挑战权威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赫鲁晓夫则从斯大林那里继承了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意识,做事莽撞,喜欢表演,更擅长政治"变脸术"。这使得两人在交流时常常误解对方发出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两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正1950年以前,毛泽东主席还没有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是毛主席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其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威  相似文献   

12.
洪堡 《中外书摘》2010,(11):51-53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者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评价成为中情局、美国政府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关注的内容。中情局在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配合下,成功窃取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报告,给冷战中的美国增添了一枚重要的外交砝码。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参见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页).事实上,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 中国双赢 首先,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美国人放弃了他们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对斯大林的"承诺".1952年2月2日,艾森豪威尔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他"将要求国会通过一项适当的联合决议,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谅解中所承担的任何容许这种奴役行为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林彪在三月十日凌晨一时给朱德发来“万急”的电报,提出重要的新建议:“关于日前行动,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林彪在电报中提出进攻打鼓新场的五条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5.
安保田 《老年人》2003,(11):34-35
194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一支不扎眼的小型车队徐徐开进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村东关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车队停下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行分别下了车。由于遭到胡宗南的围追堵截,又经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毛泽东的面容有点憔悴,但精神还不错。他没有急于进屋休息,而是站在院里环视四周。院内的5栋平房分前后三排:前排是警卫室,中间两栋分别是作战室和电报室,最后一排是聂荣臻和萧克的办公室兼卧室。得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要来之后,聂荣臻把他住的套间腾出来给毛泽东住,自己搬到了最东头的一间。周恩来和任弼时则在作战室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魏鹏 《当代老年》2006,(6):14-15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职务的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搞分裂,以河水高涨、草地不能通过等为借口,不但不“北上”,还要求部队备粮“南下”。9月9日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召开干部大会,张国焘密电政委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叶剑英看到密电后,佯作上厕所离开会场,出门后飞跑到中央驻地,将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即把密电内容写在卷烟纸上。9月10日凌晨,毛泽东、周思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率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17.
大约六七年前,听傅高义先生说他在写邓小平的传记,我是深感怀疑的.甚至担心德高望重的他,会写出一本失真的作品而使中国学者感到尴尬.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有不少外国学者、作家、记者写的毛泽东传记,在我们国内学者看来,就好比一个穿上了西服的外国演员在扮演毛泽东.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不能不鼓励,对其作品又不好多加批评.同样,写好邓小平,即便对中国学者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何况万里之外没有长期生活在邓时代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8.
王奇 《中外书摘》2009,(6):64-67
出发前毛泽东同刘少奇彻夜长谈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为此,从东北调回王稼祥,并由邓力群、戈宝权协助刘少奇准备材料。出发头一天晚上,毛泽东同刘少奇彻夜长谈。谈话的内容,迄今没有任何的材料透露,世人也不得而知。但不外是自1948年9月会议以来中共对新中国一系列问题的规划和构想,加之如何处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向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汇报并取得意见和建议,甚至“指示”。  相似文献   

19.
曹聚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记者。1956年到1959年,曹聚仁曾先后6次从港澳返回大陆为两岸和谈牵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也曾与在台湾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畅谈”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事宜。  相似文献   

20.
当你得知别人的不幸消息,而又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对方时,你将怎么做呢?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女们》中,围绕着毛岸英同志牺牲这一不幸消息而展开的人际交往,为我们正确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在朝鲜战场的彭老总把岸英牺牲的消息电告毛主席时,主席的秘书收到了这份电报,但没有交给主席,而交给了周总理。总理立即指示:先把这份电报压一压,并严格保密,千万不能让刘思齐(岸英新婚不久的爱人)知道:总理之所以没有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主席,是因为主席这几天患着感冒。过了一段时间,总理认为不能再拖了,决定让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