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义成仁 “取义成仁”借用了两个成语,即“舍生取义”和“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见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鱼,是我所要的;熊掌,也是我所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这个成语,现指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相似文献
2.
不毛之地 见于《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不毛之地,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意思是:楚君假如能可怜我这个该死的人,赐给我这片不长庄稼的地方,让我带领一两个七八十岁的老臣就心满意足了。我郑襄公只听从您的命令。” 不毛,不长草木、五谷。不毛之地,原指不长草木、五谷的地方。后来泛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如:“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林, 相似文献
3.
装腔作势 “装腔作势”,又作“做张做势”,见于《古今小说》:“我只做张做势的叫疼,就过去了。” 腔,腔调。势,姿态。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想引人注意或者是吓唬人。如:“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4.
聚精会神 “聚精会神”见于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昌 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彰。”意思是像唐尧、虞舜、夏禹、商汤、 周文王这样的君主,得到稷、契、皋陶(gao yao)、伊尹、吕望这样的臣子,他们在朝廷 上很英明,和睦地处在一起,各尽职责,他们精神集中,互相配合,更加发挥了各自的长处。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注释的表述原则 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训诂学、考证学等。课文中众多注释,一般又不出自一人之手。如果对注释的表述没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注释就会处于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因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从教学实践看,目前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表述,就缺少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存在着语法有误、释义不准、口语与文言并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注释在课本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词语的练习分量较重,有的难度也较大,编写这份材料,是为了相互切磋。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正。 第二册 《卖油翁》 辨别“而”的作用:1、康肃笑而遣之(着,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关系);2、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是,转折关系);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前一 相似文献
7.
《论语》成语是在先秦时期文言文典范之作《论语》中能够找到明确来源和出处的成语。进入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不少《论语》成语保留了强烈的文言特征,并且在骈偶化、古音、用字、用词、句法等方面有所体现。这些具有文言特征的《论语》成语,是文言文学习者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唐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言文教学。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古代典籍。而要求学生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准确地加以注解并细致地进行教学。文言文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要理解它,就需要用现代语加以解释。就总体而言,这种解释就是训诂。解释必须准确,必须符合原义。例如,《孟子·齐桓晋 相似文献
9.
石川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初中第五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三用具体事例论证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试从课文里举例说明。解答:论证自己的观点、见解,可以用道理,也可以用事实。这是论证的基本方法。用客观事实证明观点,可以收到具体、通俗、生动的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许多地方就是用具体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例如,为了证明要反对强大的敌人,带动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些病句。词义含混用词不准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 相似文献
11.
石川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
初中第二册《梁生宝买稻种》五说说下边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不对,并换上适当的词。 1、旅客们纷纷从车站走出来,一会儿车站上就沉默起来。 2、他要是花费了钱,就不能把稻种买足。 3、区委书记很依赖他,对他说:“你买了稻种来,你们的增产计划就更落实了。” 4、他爱厂如家,常常在车间筹集废料。 相似文献
12.
李济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0,(3)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13.
14.
刘月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本文拟就中学语文课本(简称《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关于名词的活用 关于名同的活用,《课本》出现了三种情况: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相似文献
15.
周士宏;王明月;崔亚冲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0-123
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版三套小学语文教材是全国范围内使用比较广泛的课本,三套教材在成语的选择与呈现方面都一定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考察了三套教材中成语的遴选、编排、呈现等方面的得失,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成语选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王敏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4)
浙江省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文文质兼美,但注释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粗加归类,可分成五个方面:一、注释完全错误一、注释不够精确;三、注释不够完善;四、当注示注位。不当注而注。 相似文献
18.
众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为了邦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统编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我们准备将1——6册初中部分及高中部分1、3册的文言文选自的书名,作家作以简介。现将第一册的简介发表在这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青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文言里的句子,按照构成句子的单位,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 一 单句 单句可以按照句子成分的情况分为主谓句、省略句和无主句。 (一)主谓句 主谓句是具备主语和谓语这两个主要成分的句子,也叫完全句。例如: (1)公问其故。(曹刿论战)——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2)虎见之。(黔之驴)——老虎看见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