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在不断增大,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应用均比较薄弱。在此背景下,文章在提出社会重大事件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现状,主张应将预警管理理论应用于系统防范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领域,构建了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功能体系、管理主体与对象以及活动内容和运转模式,为降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后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社会重大事件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现状,主张应将预警管理理论应用于系统防范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领域,尝试构建了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为降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后果提供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预警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界定社会重大事件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现状,主张应将预警管理理论应用于系统防范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领域,尝试构建了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为降低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后果提供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和冲突频发,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即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围绕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抽取,解析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信号,对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情境、传播和演变进行全景画像。总结现有关于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策略、态势研判、演变仿真预测以及应急响应,并在理论层面与实践管理调控层面提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本研究为探索舆论事件发生机制与预判分析理论和方法、事件趋势预测方法、模型预警模型与发布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给高校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防患于未然",有效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防范的方法与手段,增强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应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从内部机制与外部沟通2个方面分析,试图构建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预警管理视角来看,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人、场馆、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等因素。依据预警管理原理,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主要应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方面来实现。其中,预警分析过程包括对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预警识别和预警诊断,预控对策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准备、潜在诱因的日常监测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危机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高校突发事件日益多样化、频繁化和严重化,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旦发生校园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往往会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如何有效防范高校突发事件、减少事件损失已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内涵、特点、广东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广东高校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及其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但对其中的预警策略却研究较少。本文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管理特点入手,并结合实例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预警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引入危机周期理论,指出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上存在潜伏期的预警机制缺乏、爆发期的响应机制混乱、善后期的补救机制狭隘、解决期的检验机制草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合作加强危机监控预警;首席危机官亲自进行管理;社会危机调控提供全面保障;危机教育培养公众应急能力等构建我国基于危机周期的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过程,采用实证模拟方法,分析了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路径,论述了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扩散阶段及特征,影响重大突发事件扩散及抑散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城市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于突发事件的管理成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课题,它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即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控制理论角度出发,论述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进一步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发生的类型和频率与日俱增,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危害日益加重,应急管理成为处理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现代知识管理和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应急管理模型,设计出了应急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客户端、服务层和存储层。在客户端,用户可以检索需要的应急知识;服务层主要用于应急知识的获取、处理与预警消息的发布;存储层主要提供各种数据和案例。  相似文献   

13.
近来年,我国生猪疫病突发事件频发,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合理的生猪疫病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风险、减少损失。通过相关的应急管理理论,对生猪疫病的全周期机理进行分析,发现生猪疫病发生初期存在人为过失等可避免风险因子,其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主要通过空间的扩大和烈度的增强两个方向,同时验证了生猪疫病突发事件将会导致猪肉价格异动事件和舆情事件的发生。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生猪疫病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收尾3个阶段进行应对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预警灵敏度、优化生猪疫病的处置及协调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猪肉价格稳控和供给保障机制、做好舆情信息的发布与疏导等策略,有助于全面提升防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防范并化解社会突发事件方面处于关键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探讨政府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角色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建议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构筑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满足公民公共安全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识别和早期预警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隐患的关键环节。协同治理理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突发危机的应急管理。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预警实践为例,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法治保障、信息共享、网络协作、应急培训和属地联责等要素为载体,以社会各方参与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路径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与责任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突发事件形成机理,从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管理主体、内容和过程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政策措施:从管理主体看,应当建立政府、社会、居民互动的农村社会突发事件治理机制;从管理过程看,必须加强农村社会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全面治理;从管理内容看,重点在预警防范,核心是应急处理,关键是严格问责。  相似文献   

17.
预见性政府治理与社会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危机预警与危机应急处理同样重要.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治疗.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和谐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尽快建立起有效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也就成为预防危机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突发事件频发态势,尽快遏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重塑社会公众基本的食品安全感,成为当务之急.从应急管理理论入手,提出在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框架内,引入“全面应急管理”理论,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并深入分析了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监测、预警、处置和恢复等四大管理系统设计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提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与管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两只轮子,两者共同发展,科学技术孕育着管理的变革,管理的创新引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近代科技革命催生了科学管理,使管理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与创新;现代科技革命使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文章从创新、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和信息化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台皂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