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怎样使高考作文的议论文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言之有文、言之有序呢?那就要讲究议论文的构思。如果说构思是写好议论文的硬件,那么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则是这硬件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例证法。是中学生最常用也最喜欢用的论证方法.它应该是叙与议的有机结合。其中引例是议论文中的叙述,但不少同学在叙例时,往往罗列材料,认为只要把可用的事例照搬进去就行了,甚至把本子记载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这是不善于概括的一种表现。议论文中的叙述不同于记叙文。它力求简洁.应根据论证的需要作适当处理,即应围绕中心为我所用地进行叙述,对材料进行选择,有所取舍,意即“剪裁”,除必要的交代外,删去与论证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把事例典型化。叙例分为点例的叙述和泛例的叙述。下面谈谈叙述点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是不是都由论点、论据、论证这三个要素组成?是否都有中心论点?一些讲议论文(有的称论说文)的写作和教学的教材、文章,几乎都是肯定的.讲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几乎都只讲怎样确立中心论点、怎样选择和运用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和推理;讲述议论文教学,介绍阅读、分析议论文的方法,大都主要是讲怎样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有为数不算太少的议论文,执教者很难用“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一套理论为指导作出  相似文献   

4.
读后感,是指读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什么人的什么文,有怎样的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写作要“工于发端”,方能“疾书于后”,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地提出论点,写好开头,就能为全文论述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许多学生感到,议论文难写,议论文的开头更难写。因为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就在文章的开头便提出来了,而中心论点在议论文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中心论点不能正确生动地提出来,那么文中的大段论述就成了无本之木了。由此可见,作者在写  相似文献   

6.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三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论点是基础,是文章的灵魂,议论的中心,因而,写议论文,先要确立论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是建立在审题基础上的,不能随心所欲,换言之,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总是由文题(或话题)和材料而来,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审题立论,就是认真研究文题(或话题)和所给的材料,就一定的问题发表见解和主张,提炼并确立中心论点。一般说来,议论文的审题要做到全面透彻,立论要做到深刻稳妥,具体应遵循正确性、鲜明性和时代…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是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写好议论文段是写好全篇的关键,关于议论文段的构成与升格,我结合具体案例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们一般以为我国古代议论文体是从诸子讲学语录——特别是《论语》——发展而来的,这个看法忽略了春秋时代的议论文辞。首先,《论语》并非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次,《论语》在艺术方面也不代表春秋议论文体的最高水平,《左传》、《国语》所载议论文辞,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表述生动,堪为春秋议论文体的典范。春秋人多通过上书和借助史官记录的方式实现"立言"的愿望,其议论文辞说理圆通,从容委曲,华实相副,体现着春秋议论文体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9.
"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源于韩非子的矛盾观,是"不当二分法",必将导致"一点论",属于形而上学,并非唯物辩证法命题.它把丰富多彩的世界简单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要克服"两极化思考",树立立体矛盾观.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形式上看,模糊限制语带给话语一定程度的模糊,这看似与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相违背,事实上,它兼有"模糊"与"去模糊"的功能,能在特定的文体中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在汉语议论文中,借助常用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仅有利于议论文语言的概括、准确、劝服等诸多功能的表现,也有助于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以"论"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对议论文训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已暴露出明显的形式化局限性。而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思路可以弥补现有教学的不足,成为中学议论文教学新的亮点和着力点,我们可以从议理的诸多环节进行研究开发,将学生的关注点从"论"再引到"理"这一核心层面上来,使议论文创作更开阔深入、更有层次、也更实在。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生写的议论文大多数存在着"观点+例子"、"已叙代议"、"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式的阐释性缺陷。因此,在一路文体的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重点进行议论文主体段五层法升格训练,以求学生从细处着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总结自己的研究历程,其中"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被后人作了简单化处理.有鉴于此,围绕"结果"而来的七个问题应重新研究和认识:1、"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知多少问题;2、"解剖市民社会""结果"的命名问题;3、"解剖市民社会""结果"中的核心范畴问题;4、劳动者主权论的遗失问题;5、"解剖市民社会"及其"结果"的学科性质问题;6、市民社会范畴的性质问题;7、研究市民社会问题和"解剖市民社会"与经济哲学的关系问题.梳理和澄清这七个问题是正确理解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和内容的关键,舍此而逐它,马克思相关思想的遭误解状况就不会被改变.  相似文献   

14.
按照我们长沙市一中对教改实验体系的设想,继状物、写景、记事、写人、说明等项训练之后,在初三上期集中进行的议论文的读写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达到到大纲所提出要求的。下面是我进行议论文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读写结合,循序训练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关系,在初中进行议论文教学是个难点,教师住住费了好大的劲,而收效甚微。于是有人认为在初中抓议论文得不偿失,不如全力抓好记叙文,待到高中,再去抓议论文。诚然,在初中进行议论文教学有较大困难,但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逐步地进行读写训练,那么,大纲对议论文教学的要求是完全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5.
<正>论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首,是一篇议论文的中心、灵魂和统帅。那么,我们如何提出一个鲜明、精要、新颖的论点呢?第一,材料指向单一(抓住关键提示语)示例: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  相似文献   

16.
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议论文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是逻辑推理,以理服人。因而议论文教学应该特别注意抓住课文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这样作,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又使学生学会逻辑推理,培养思维能力。一、善于启发,明确课文中心论点一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基础和统帅,它是全文思想的集中表达,课文的分析、比较、归纳、论证等都要根据中心论点来组织安排。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论点。有的课文,题目和课文论述的中心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确立了中心论点之后,没有分论点,仅有几则材料的罗列;或者,分论点与中心论点脱节。这两种情况都影响到论证的集中,最终影响论证的效果。因此,如何确立分论点,直接关系到议论文写作的效果。本文试就分论点确立的思维方法和结构形式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范式的逐渐形成,为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弥补了还原论的局限性.文章首先阐述科学研究方法从还原论到复杂网络的过渡;其次强调还原论方法对简单化的追求为复杂网络方法所继承,复杂网络方法在还原论注重对"点"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线"与"网"即事物之间结构的研究;最后以人脑网络为主要例证阐述复杂网络中元素、结构、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开放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展现复杂网络方法对还原论方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也是议论文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读到的某些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由此看来,所谓"一事",就是指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一则材料;"一议"就是从"一事"中提炼出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这样一分析,"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也就清晰  相似文献   

20.
取象思维是《周易》中典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离开物象而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事理的思维方法。材料型议论文(文字材料议论文、看图议论文)写作正是应用这种观"象"(文字之象、图形之象)得"意"(中心论点)的方法,发挥取象思维的发散性和联想性的特点来比附成文的。取象思维作为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对材料型议论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