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对渤海纪年的研究,是有很大成绩和贡献的,先后编制出多种渤海纪年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金毓黻先生《渤海国志长编》中的渤海《年表》。近两年出版的方诗铭编《中国历史纪年表》,陆峻岭、林幹合编的《中国历代各族纪年表》,关于渤海的纪年,几乎同金先生所编渤海年表完全一样,只是根据《贞惠公主墓志》,对大钦茂的纪年,增加了“宝历”的年号。这些年表,由于史料缺乏,难免判断失误,致使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罗维明一、墓志在古代文献中的概况《文章辨体序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据此可知:墓志乃指刻于墓碑的文章,用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家世。它既可请人捉刀亦可由死者家属自撰。古代的墓碑又可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3.
<唐代墓志>(袁道俊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收录南京博物院藏唐代墓志100方(邙山出土91方,江苏省出土和征集9方),这些墓志基本上都未经研究和公开发表,墓志承载了大量唐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在语言文字的校点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可商之处,兹择其二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常何是唐初名将之一,两《唐书》无传,事迹散见于纪传者仅数条,虽集掇亦难见端倪。1944年,陈夤恪先生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曾引用李义府撰《常何墓碑》,用以论证玄武门之变中常何之作用。1952年,陈先生又于《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一文中,节录《墓碑》,指出:李义府撰《常何碑》文“久佚,然为最佳之史料”(《岭南学报》第12卷第1期)。现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常何墓碑》写本照片,作跋于次,祈批评指正。《常何墓碑》写本尾残,不见立碑年月。《墓碑》称:“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兼修国史,弘文馆学士,广平县开国男李义府撰”。李义府,唐高宗时宰相,两《唐书》有传。《旧唐书·李义府传》载:“高宗嗣位,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兼修国史,加弘文  相似文献   

5.
墓志和墓碑文都是有关死者的文体,负载着标识墓主的作用,二者在置放的地点、材质、形制、演变轨迹等方面又有明显区别。墓志主要记载墓主生平梗概,文末缀以齐言赞颂之辞,用语简约,以四言为主,追求言约义丰,多用典故。《文选》“墓志”类仅收任《刘先生夫人墓志》一篇,从妇德、门第、哀悼三个角度着墨。墓志所言与实际情况有契合处,其虽更多的是粉饰,但用心深微,技巧高超。  相似文献   

6.
《洛阳新获墓志》收录洛阳地区新出土的东汉至民国的墓志,公布图版,有释文,并进行了简要的文史考证.但其铭文的释读还存在不尽妥当之处,其中的唐代部分铭文存在释读错误、缺字和衍脱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 自清末以来,迄今出土的西晋墓志(也叫“墓志碑”)有20多块。本文拟通过整理每块墓志,分析其共同的特征,从而考察西晋墓志的意义。西晋墓志的形状特征为碑形,可细分为(1)圭形。(2)圆首。(3)方首。与东汉的墓碑相比,西晋的墓志是置于墓室之内的,而墓碑则置于地面上。西晋的墓志一般高度为40~60厘米,最高的华芳的墓志为131厘米,与高度多为2米以上的汉碑相比,可称得上是小型的。从刻文方面看,北魏的墓志已定型化,具有题(题额、标题)和散文式的志(序)、韵文式的铭等一整套墓志铭的书写方式,而西晋的墓志却尚未  相似文献   

8.
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唐代安史乱后一段时期的诗歌,所选各家名下均缀有评语,其所选诗歌和评语,都反映了中唐大历年问的创作风尚和审美标准,值得我们注意。高仲武,生平事迹不详。约生活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前后。《中兴间气集》卷首自署“渤海高仲武”。渤海似指其郡望而非籍贯。渤海为汉郡名,(在今河北省东南部)。后汉渤海太守高洪及其子孙世居蓨县,为名门望  相似文献   

9.
兰翠 《齐鲁学刊》2007,(4):70-74
唐代墓碑文空前繁盛,与南北朝相比,唐人自撰墓碑文的现象十分普遍,小人物和女性墓碑文增多,文学色彩增加。透视这些墓碑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士女对于性情温良、追求个性、简傲狂放以及怀抱利器、饱读诗书等才学的崇尚。士女们的这些优良品行和过人才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唐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引领高尚的士女道德风尚,起到了很好的促动和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24-131
唐代晚婚是一种社会意识,通过分析社会实际及墓志中女性的婚姻实态,可将当时女性晚婚年龄定为24岁及以上。墓志中的这些晚婚女大多出身良好、家境优越、知书达理、身体无恙,所嫁理想。皇室女晚嫁主要因宫廷政治斗争以及战乱的波及。其他晚婚女则多因自身择偶时间过长,高门和良士是其选择的标准,她们自身的优越条件以及当时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其晚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男性对仕途的渴求以及蓄养姬妾的风气又促使他们愿意接纳晚婚女。  相似文献   

11.
每个历史时期,都要求文字统一和规范。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迅速发展的极为辉煌的时期,字样学即发轫于其间,并有了充分的发展。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石室的唐民间俗字样书《时要字样》,说明唐代文字规范化工作遍及到了西陲民间。我们今天整理和研究《时要字样》,主要目的是总结唐代字样书所体现唐代文字学研究面向社会实际的宗旨及其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骞是北朝赵郡李氏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李骞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生平以及赵郡李氏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结合墓志和相关史料可知,李骞原名希义,字景让,后改名骞,再改字希义;李骞家族原来聚居平棘,后来迁居柏仁;李骞庶长兄长钧未被记入《李骞墓志》,李骞长女宝信当为高延宗妃;李骞生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卒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曾在北魏和东魏担任多种官职;《李骞墓志》出土于河北省赞皇县。  相似文献   

13.
渤海贞孝公主墓发掘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年十月至十二月,一九八一年五月至六月;延边博物馆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龙水公社龙海大队龙头山,发掘清理了渤海贞孝公主墓。一地理环境渤海贞孝公主墓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龙水公社龙海大队西龙头山上,距县城东北约五十华里。龙头山是一个由南向北伸展下来的一条漫岗,南高北低,全长约十五华里。在山岗中部有一条由西向东延伸的小山岔。渤海贞孝公主墓就位于这一小山岔尾部南坡用人工铲平的小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志拥有史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属性,对唐代墓志的文学研究应该加强。从撰写者视角来研究唐代墓志,可以发现志文和铭文由不同作者分撰的特殊现象。从实际功用来看,志铭分撰凸显了时人对铭之功用的看重;从文体分野来看,志铭分撰凸显了时人对诗歌这种文体的高度认同。志铭分撰对于传世诗文别集中单独出现志文或铭文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思路,也向我们揭示了唐代墓志发展的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15.
《祢军墓志》,近出陕西西安,记载了唐代百济人祢军的家族世系及宦绩功业,间涉初唐重大政治事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根据墓志所载史实,征之以传世文献及其他碑志材料,对百济祢氏、世系与官号、出使日本、职官除授、卒年葬地,以及祢军与祢寔进、祢植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证。  相似文献   

16.
渤海石狮     
渤海石狮,1949年敦化六顶山渤海贞惠公主墓出土。渤海(公元698—926年)是满族远支祖先粟末靺鞨人在东北建立的地方封建政权。靺鞨周代称肃慎,两汉、三国、两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改称勿吉,隋唐时勿吉又转换读音  相似文献   

17.
《辽史》疏漏舛误颇多,可称诸史之最,给研究契丹民族和宋辽关系的史家造成许多不便和误解。近年来,在考古发掘辽代墓葬之暇,几读《辽史》,参检出土志石,偶有所得,今录数则如次,聊补《辽史》之谬(所引《辽史》为中华书局1974年版)。一、卷六十五。公主表: 兴宗二女,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  相似文献   

18.
唐代士人冷淡“国婚”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士人冷淡“国婚”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门第观念的制约 ;二是想避免政治斗争的牵连 ;三是唐代公主多骄悍无礼 ,为礼法之家所反感。另外 ,唐代驸马政治前途暗淡 ,无法满足封建士人开拓进取之愿望 ,也是“国婚”遭到冷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略述大钦茂及其统治下的渤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钦茂是我国唐代渤海政权十五世王中的第三代王。尽管古文献中对大钦茂的政绩,仅作了只言片语地记载,但从大钦茂执政期间渤海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中,仍可看到大钦茂在渤海历史中的承先启后作用。对大钦茂统治时期渤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加以研究,也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海东盛国”的出现,亦属历史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唐代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个成就卓著的领域,取得了远过前人的显著成绩,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作为唐代文学研究的一员,我对此确是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好几年以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唐代文学研究的成就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一、填补了不少空白,尤其是注意到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加以综合的考虑,力图从中探求文学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表现出相当的深度和力度。二、对作家作品的考订更加细密,表明不少研究者在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努力使理论研究基础更加扎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