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ver 《优雅》2012,(8)
普通食客的进阶路 很多爱吃的人,都长了两个胃,一个用来装平常的食物,一个用来装美食;或者一个用来装正餐,一个用来装甜点.当然,再随性的食客也不是来者不拒,美味、安全和健康,日渐成为所有爱吃的人永恒的追求. 火锅是头疼大户.又火辣又油腻,听起来不像是什么好东西.更别提老油风波带来的阴影.虽说爱好者们毫不在乎地在美味的老油锅底里涮福尔马林泡过的动物内脏,不过总有普通食客进阶到文艺食客的可能性发生:自己熬火锅锅底是个好选择,去菜市场里买来红艳艳的干辣椒,绝无苏丹红之虞;藤椒或花椒任着喜好挑一种,或者搭配着来;牛油和豆瓣选最香最干净的——对食材的选择空间突然大了很多,对味觉的期待也变得无边无际起来.离开菜市场前,看肉摊上的大妈一刀刀宰好棒子骨,称好带回家,花大半天时间,先用大火再改小火,慢慢熬一锅浓汤,汤底白而浓郁,倒进炒好的火辣锅底里,红油慢慢浸润进浓汤里去,直到整锅汤底都变得红润发亮、浓香扑鼻.此时,再挑剔的食客也差不多饿了.  相似文献   

2.
乐活,由LOHAS音译而来,全称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直译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对此有系统的定义,包括"吃绿色健康的蔬菜,穿棉麻质地的衣服,用二手家电,减少对手机的使用"等等.当然,要做如此全面的"五好"乐活者其实并非人人所愿,毕竟可能错失许多人眼中的美好——不过我们在这里谈到乐活的概念,更多是为了从这些人身上获取热爱饮食、善于动手体验尝试从而规避食品安全问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喜欢问问题,大人给缠得不耐烦,于是就反问我:“你干嘛要提这个问题?”我便瞠目结舌只好作罢。因为我其实并不想问问题,而只是想引起大人们注意而对我进行爱抚、赞誊、关怀甚或讨厌;用时髦的话说,是得了“表现欲与被爱综合症”。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原因,使得孩子们要向别人提问,因为孩子们的确有比大人更完整、更固执的自我认识体系,他们可以口答一切问题,他们才是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体现。那时我就知道这些,但我并不知道用”“请君入瓮”的办法,用“你为什么要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来无休止地与大人缠下去,让任何一个问题变成那些哲学家们引以为神圣的、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我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冠冕堂皇的做“学问”  相似文献   

4.
一、“实践标准”的真实涵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的经典表述.支持这一结论的基本论证是:真理在本质上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主、客观两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桥梁是实践这种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感性活动.离开了实践,主观不能通达客观,客观信息也无法达致主观.因而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对比分析上述论证与结论,我们感到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关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个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实践究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方式,还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尺度?无论从真理的本性,还是从实践的特点作论证,似乎都在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而非检验真理的标准本身.  相似文献   

5.
“二”当然也是一个只有两画的中国字,而不是那个由初等数学或者小代数中的“1+1”在规定体系中演释的逻辑结果。在这个封闭的规定体系中也有一个形状与“二”相似的只有两画的逻辑符号,我们叫它为“等号”,也就是“=”。虽然都是两画,但却反映出并决定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据说在初等数学中,等号两边完全一样,以至等号两边可以互换,这是一种可以不加证明而任意采用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8,(11):39-39
人的一生需要消耗约33吨的食物,其中蔬菜类所占比重最大,约7.5吨,远远超过了大米等主食的分量。新鲜的蔬果带给人们味觉的享受,给我们增加各种“力量”,以对抗人体自身的衰老以及环境带来的压力。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受大自然的伟大,研究一下她的神秘力量。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作为政治地理主题得到普遍认可。"天下""定于一"成为政治追求的目标。不过,儒家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仁政王道理念未能指导成功的政治实践。秦通过军事方式,动用战争手段,施行武力征服,经历流血牺牲实现统一。秦人自称"奋扬武德","威燀旁达","烹灭强暴","周定四极"。秦汉时期"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的政治意识得以普遍宣传,执政集团推行的具体实践往往取强力政策。秦汉400余年间"天下"的规模有所变化,然而"一天下"与"天下一"的政治理念未能动摇。"天下一统""天下一致""天下一家"政论有复杂的内涵。政治哲学命题"天下""太和"与"天下""中和"的论说,也值得注意。战国至西汉时期所谓"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的意识,以公开政论的形式,得到普及性传播,是政治文化的进步,体现了新的以"天下"为视域,以"天下"为基点,以"天下"为对象的政治理念。所谓"不私一姓"的主张在帝制政治格局初步巩固的时代出现,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国运动荡,万事诡谲。作为时代尖声的诗歌在风云际会中,定论各异。反刍百年,新诗堪称是所有文类中问题最多的钉子户。老问题积郁难清,新问题层出不穷。拎出其中若干:比如它与古典诗歌是否已然独立出自己的另一种制式?如何看待其诗意、诗性的逆袭所造成的双重悖谬?以及它在规范、体式、形式化等方面的含糊面目所引发的疑虑与初识,求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9.
您了解吗,种植标准化蔬菜,一亩地的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这绝非天方夜谭。比如一种抱子甘蓝的标准化蔬菜在市场上已经卖到28元/公斤,一些宾馆酒楼还要提前预订才能拿到货。长沙的孙先生就发现了这个商机,种起了标准化蔬菜。  相似文献   

10.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从而构成人和人的存在的内在理由。对人的二重化的分别确认,形成了人性论上的性恶论和性善论之分野,它们折射着经验立场同超验立场的对立,并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0):62-68
在儒家思想中,"中"可以看作本体,也可以看作方法。由"中"是本心所发的"心意"来说,"中"每时每刻代表本心,具有本体意味。从"中"是因心感物而产生伦理要求而言,"中"又是本心给予事物的规定,具有方法论意义。相对应的,儒家"执中"内含的要求不仅是在功夫中呈现本心,还要在道德实践中落实"心意",为此,"权变"就成为"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执中",本心的道德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心意"能够通达无碍地落实于生活,心灵境界也能够扩充至天地宇宙,从而实现了作为道德主体的本心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高玉 《天府新论》2008,(4):149-151
"可爱"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审美范畴.悲剧、喜剧以及优美和崇高,这是属于"大美学",而"可爱"则是属于"小美学".如果说传统的美学追求的是"宏大叙事",那么"可爱"追求的则是"小叙事",追求轻松的愉悦、无关痛痒的快乐、消磨时间的闲适和放松."可爱"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评价人物和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很多"流行"都与"可爱"有关.但对于"可爱",我们却缺乏起码的美学敏感,缺乏基本的发现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杨涛 《理论界》2012,(11):164-166
背叛的抑或是回报的,孤立的抑或是合作的,取决于行动主体能否有效执行"一报还一报"原则。"一报还一报"是指,要对合作和背叛都作出回报,其之所以构成互助合作的基础,在于其善良性、可激怒性、宽容性和清晰性。根据"一报还一报",行动主体应当确保参与主体之间相互需求的满足;确保行动主体相互回报的均衡发展;增大未来的影响;不要因为嫉妒而损害伙伴的利益。为有效地执行"一报还一报"原则,要求行动主体相互承诺、兑现诺言、履行监督、分级制裁并对回报中的冲突作出权威裁定。  相似文献   

14.
老伴儿,多么亲切的称号!在老两口无言相对中,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道谢,一句悔言,都会使对方深感这是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在许多场合里我曾看到类似的感人镜头:  相似文献   

15.
“虚拟企业”: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被称之为“虚拟企业”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正伴随着新信息技术革命向我们走来,其发展之快,分支扩展能力之强,确实令一些专家始料不及。“虚拟企业”正为当代世界经济提供一个新的拓展空间。把握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的性质、特点与成因,对我国企业的扩展,尤其是跨国界扩展,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虚拟企业”概念与特征“虚拟企业”是近年经济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话题,以“虚拟企业”为主题的有关书籍问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虚拟企业已决非科幻故事,也并非现实世界的偶然或个别。有别于那种远离生产现场,而主要靠掌握开发…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特别是古城西安有一种风味食品,它既体现了传统的饮食文化,又反映了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大家叫它“肉夹馍”,有人认为应该改叫“馍夹肉”或“夹肉馍”。对于这一食品的名称,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看来,这种风味小吃的名称不仅关涉到命名本身,而且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那么,到底应该叫什么名称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人们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认识。50年代,有人写文章说,“救火”、“养病”、“打扫卫生”等说法是语病,逻辑上讲不通。“救”的不是“火”,而是“身体”;“打扫”的不是“…  相似文献   

17.
财产继承权作为在伦理之最自然最本真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利,对美德的培育有重要作用;财产继承权如果被破坏,是美德被亵渎甚至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是理论上的结论,而且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的事实。从财产继承权等制度入手,是美德培育乃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暴力与文明形影不离,它是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今,"暴力"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同义词,对它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政治化,这妨碍了我们对暴力的理解。对暴力概念、形式和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以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对"暴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理性的认知。暴力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又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转換,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种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19.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4,2(4):59-63
歧见纷呈的发展中的技术哲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在"本体"维度无不指向"技术"。对"技术是什么"之设问作应答的"技术是……",作为经验命题仅仅限定于"现象界",谓词"什么"无法企及作为"本体"的主词之"技术"本身。只有排除谓词后的"技术是",才彰显着"技术"本身。旨在充分展示其全面内涵的"技术是"命题,经"技术是技术"达于"技术如何是技术",实现对经验命题主词作前提追问的"自行展开"的命题转换。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以人的"生命活动"为现实性基础,经"思"与"反思"及其交融,在"技术"是起来"的途中,推进着作为技术哲学"本体"的"技术"的思维建构,为技术哲学奠定着历史展开之基。  相似文献   

20.
张亮  赵亚娟 《学术研究》2012,(4):47-53,159,160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文化财产"一词混淆了现代文化财产与历史文化财产的区别,抹杀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且含义较窄,通常限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有形财产;"文化遗产"一词则突出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避免过分强调物品的商业价值,且含义更丰富,涵盖了不具有高商业价值但又需要法律保护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比"文化财产"更可取。为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并传承中华文明,我国现行立法应将保护对象从"文物"扩大到"文化遗产",将有关立法整合为一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