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今20多年前的1977年,台湾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乡土文学论争”,它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当时对台湾文学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其重要意义在今天也愈发彰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3.
易图强 《云梦学刊》2013,34(2):112-116
从1978年春天到20世纪80年代初,文学名著畅销全国,原因有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专制主义和图书出版传播的禁锢政策导致严重"书荒",国民的精神极度饥渴,亟需进补精神食粮;出版发行部门解放思想,实施出书政策上的拨乱反正,并密切合作,使一批被贬为"毒草"的文学书得以迅速重印、发行;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非常适合各层次读者阅读,其中的名著更是历史长河沉淀的美酒佳酿,历久弥香,国民喜爱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后的中国大陆文坛有两个作家群极其引人瞩目,那就是右派作家群和知青作家群。它们都是中国当代政治运动的产物。右派作家群中的大部分作家在50年代就已崭露头角,文化大革命后,他们“重新拿起笔”,吟唱“归来的歌”,7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作品集《重放的鲜花》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它改变一般家庭生育积年所形成的早婚、早育、多育的社会习性,构成我国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蓝本,是中国现代人口政策的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其研究的主要地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出现于20—30年代、兴盛于50—60年代的植根于西欧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衰落,而此后在西欧大陆出现的各种政治文化理论则在不懈地“非马克思主义化”。与此同时,在英美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受压制从而少有作为的国家,却开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 30~ 70年代政治文化全面制导着社会生活。报告文学特殊的体性与主体特殊的构成 ,使报告文学作家在政治归属与文学取向的选择中 ,更多地走向了政治。写作主体的单向归属导致报告文学歌颂———批判两极模式的生成。这种模式的存在有着某种历史合法性 ,但是它的极端形式具有价值评判单一化、现实反映片面化以及歌颂的反理性倾向  相似文献   

10.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决定一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否的终极原因。美国至今依然是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在经过二战以来高速发展阶段后,70年代起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这种下降趋势及原因是很值得分析的。 (一)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人们的生产能力,在计算时,一般可以用就业者平均人时产量或产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人均年产量或产值来表示。  相似文献   

11.
性与性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已经进入一些文学研究者的视野。这方面的研究,有具体作家或文本的分析,有现象的概括,也有对相关理论的探讨。但从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历史命运出发,研究性意识在文学中的变化轨迹及其背后的文化成因,似乎还没有人去做。本文力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它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背景.这次美国环保运动对美国和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环境理念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卞秋华 《学术探索》2013,(10):66-68
在20世纪50~70年代小说中,由于对劳动因素的过分强调,作家对于风景的取舍与描画,都呈现出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美学趣旨,在形成欢快激昂的审美风格和"崇高"意味的同时,也导致了风景审美的诸多疏失。  相似文献   

15.
徐萍 《学术探索》2007,(1):133-136
20世纪70至90年代,云南儿童文学创作成就斐然,作家们以充满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红土地为抒写对象,以骄人的成就构筑了云南儿童文学“生态群落”,受到了全国儿童文学界的盛赞。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把“征服邻国”作为长期战略。19世纪70年代中日之间周边问题主要针对琉球,另外则通过征韩论觊觎朝鲜。当时清政府官员在琉球交涉问题上有三种意见,它反映出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处境。日本吞并琉球、入侵台湾所带来的后患是朝鲜、台湾相继被日本占有,接着就是逐步去实现其大陆政策。需要我们反思的还有中国半殖民地化和日本殖民主义化。  相似文献   

17.
1960~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剧场,同时出现了宗教化倾向。具体内容为:一,对西方启蒙主义所建立起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持否定态度,用非理性或信仰来取代理性;二,反对个人主义,强调用仪式与信仰来消解个体;三,戏剧的意义突破其美学诉求而进入政治与社会领域,成为试图拯救人,拯救世界的工具。本文从这几点内容出发,辨析两种不同剧场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各自的内涵。试图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加深对两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江洋 《兰州学刊》2006,(6):93-95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里掀起了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场美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研究甚少,鉴于此,本文旨在从这场革命发生的原因、表现和意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移民政策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共和同化模式"为特征的法国移民政策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主要因素是:法国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公民政治文化,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政治因素;外国移民的"欧洲特点",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人种因素;统一的宗教信仰,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宗教因素;二战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的高扬而形成的宽容、人道、大度的国民心态,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荷兰和瑞典的档案馆内收藏有关十八世纪 5 0年代至 70年代广州帆船贸易的重要资料 ,本文依据这批资料对广州的帆船贸易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