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儒、道、禅尤其是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纯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传神写意、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味外之味、韵外之致的神韵美。  相似文献   

3.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意识美学的理论视野下进行的,以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真正精神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近年来有别于意识美学的身体美学的出场,为我们体认中国古典美学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别于西方美学的视觉中心主义,中国古典美学是心身兼修、身物一体的美学;这种与物一体的美学通过道家之"忘"、儒家之"养兴"与禅宗的"禅定"等方法,在道家之"妙"、儒家之"兴"、禅宗之"悟"中得以实现。从身体角度透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辋川山水名胜的历史文献二、唐代诗人和辋川三、关于辋川山水的唐人作品四、有关辋川山水和唐人活动的其它资料编析五、结语要点 1、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基础 2、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基础 3、山水田园诗是民族爱国主义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古代哲学为基石的.唐代杜甫论画诗折射其儒家的审美理想,宋代苏轼论画诗则倾向道家的美学立场.剖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质,中国纯艺术精神应是由道家思想引发而来.  相似文献   

7.
刘昚虚与山水田园诗派的中坚人物孟浩然,及王昌龄、诸禅僧交往颇深;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技法、风格上均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所以刘昚虚应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田园诗以“深厚”的诗境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8.
诗人杜甫在盛唐古典诗美的极致上,继承前人尤其是庾信的艺术手法,致力探索句法、篇法,对传统诗歌语言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打破诗歌传统的以流畅性、和谐性、典雅性为特征的古典美感,大量使用叙述倒装、美感对比、议论直露等方式,为唐诗的传统美学标准注入了新的时代性元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艺术特色,为后世诗者开辟了新的广阔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释道交融共同作用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 ,使其呈现出一种空灵含蓄、平和悠远的情趣。在意象选择方面 ,由于释道交融的影响 ,王维善于选择秋、云、水、莲等意象入诗。释道交融使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具有情趣美、含蓄美、静态美、绘画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姚贾与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的山水田园审美主题通常被认为是以陶、谢、王、孟、韦、柳等诗人为代表,但山水田园诗歌的表现传统却并未就此而停歇。在中晚唐之交,姚贾及其追随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续写了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宋以后,随着姚贾诗风的广泛流传和人们对有唐一代诗歌审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诗论家将姚贾二人视为以陶、谢、王、孟、韦、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庞德提出了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由于中西文学在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庞德在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两者诗学理论主张有别,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美感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中所体现出的美感意识上的差别及其成因。文中以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为代表作比较并指出,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中采取的是一种"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的生长与变化的姿态,景物直现读者眼前;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以智心的活动而不以山水景物自足的存在为依据。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审美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国诗歌创作因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佛教"妙悟说"的影响,强调形象的直觉体验,接近了自然天然的美学理想。而英国浪漫主义作为当时理性思潮的反叛者的姿态出现,诗歌中时刻流露出对主客观之间的分裂竭力加以弥补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禅宗美学是佛教禅宗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美学思想.以中唐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散文、诗的创作,正是禅宗美学影响于文人创作的产物.禅的定慧双修确立了柳宗元山水散文、诗的禅悦境界,突出了柳宗元啸傲山林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的背景,意境的追求,时空观、建筑的布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影响,旨在发拙当时造园家们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天人合一”精神的覆罩之下 ,中国古诗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特殊的和谐 ,因而历代山水田园诗的成就颇引人注目。但深入探究 ,这些诗篇的山水田园之情则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西川诗歌的创作风格,指出其诗崇尚典雅,有着“透明、纯粹和高贵的质地”,庄重而纯净的美;其诗圆融、睿智、节制、理性,体现出追求优雅、沉思、矜持的学院派倾向。他将重建古典精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自觉使命,对传统和古典的寻找和挖掘,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其诗阐扬基本文化价值,指引灵魂对鄙俗现实的超升,着意于以灵魂倾诉的形式,表达对神性光辉、绝对精神的仰望和对终极灵魂本质的回归,散发着古典知识分子的贵族气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王维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有着重大贡献。二人的诗歌风格相近 ,素以王孟并称 ,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 ,所接受的文化艺术熏陶不同 ,因而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国古人最崇尚的审美理想,和谐审美对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晋宋山水田园诗展现的自然美和生活美均以和谐为审美的标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本文试图通过文本的剖析深入探讨晋宋山水田园诗以和谐为核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一生中写下了一些风格清新,意境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歌,其中以<春晓>最为人所传诵.他在<春晓>中以别开生面的笔触、表达了他宁静、超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