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精神,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制度政策,正确引导、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促进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在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局部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已经把下轮规划期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完.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针对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提出"鼓励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要大规模实施十地整治.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当前和今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出的背景及政策内涵,从用地指标的角度对广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了解读,包括政策要点和政策创新点,同时在分析政策利弊的基础上从政策监管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来源模式利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需求十分旺盛,而我国耕地保有量逐步临近红线,用地护地矛盾愈发突出。经济发展是根本大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谁也不能逆转。而要发展,就得用地,地从何来?近年,全国各地除广泛采用土地开发整理,旧城、旧村改造,废弃工矿地和地下空间利用及清理复垦砖瓦窑和灾毁土地等开源、挖潜措施外,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助推节约集约用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出台背景 (一)我目土地利用的严峻现状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仅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96;优质耕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已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补充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程度的潜力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信息化建设,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研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系统。采用校验录入和复核录入的信息录入方式,准确提取项目信息并存储到数据库;设计具有高级逻辑性的信息查询、统计系统;运用OLE技术无缝链接多种格式的文件;开发基于网络的web应用程序及数据自动化采集功能扩展模块。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信息电子化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网络信息共享等规范、科学、便捷的项目管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如何科学和合理确定项目区范围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在总结天津市挂钩试点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进行挂钩试点项目区筛选和划定的必要性,并提出在选定挂钩试点项目建新区、拆旧区时应重点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可为今后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筛选和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剑阁县今年计划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4个,控制规模2375亩,预计10月底前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城乡统筹的办法,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一项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本文以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两个极重灾区为例,就挂钩项目对灾后重建的现实作用和显著成效进行分析,对如何深入推进灾区挂钩项目进行展望,为灾区全面恢复重建、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规摸日益扩大,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渐突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对遂宁市蓬溪县这样的革命老区,发展的任务更重,保障发展用地的压力更大。如何实现保护耕地红线与保障发展用地两不误、两促进,是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蓬溪县充分利用城乡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正式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安市国土资源局以"优化用地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序开展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一是成立了广安市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对全市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建立了责、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第二十一条规定:"试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对建新拆旧面积、周转指标、土地权属等进行登记、汇总,建立项目区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为实现挂钩项目的科学高效管理,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7月在全国挂钩试点区内率先将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成都市"金土工程"建设内容,系统2008年12月设计完成,现已投入试用.笔者作为挂钩项目信息系统的主创人员之一,通过此文对该系统的构成、运行、特点和应用前景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与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的各界人士共同分享、研究,切实推进挂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城乡统筹的思路统领灾后重建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十重大问题.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全会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  相似文献   

17.
南充市高坪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民住宅用地占整个建设用地的5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居民到城镇定居,"空心村"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全国对挂钩政策和挂钩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看其是否能上升为土地管理的一项制度,写入《土地管理法》修订案中。笔者通过学习和思考,认为挂钩政策适应农村土地管理形势变化,且其本身也具备现行土地管理的三大制度基础,应提升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正式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行政策。8年多来,全国多地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架起了城乡土地互动的桥梁,缓解了城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矛盾,优化了城乡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土地、资金等  相似文献   

20.
增城挂钩成为各地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法宝",政府主导下的实施模式已经产生了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犯农民权益等问题。仅仅依靠行政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考虑在政府主导下的实施模式从制度上予以规范,让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挂钩周转指标的交易主体,政府、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实施主体,这种"双主体"的制度设计才能有效确保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