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秀花 《社会福利》2014,(10):50-51
正当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正逐步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本身以社区为依托,而社区今后将承载主要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成为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满足居民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笔者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背景,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契机,在难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以促进该项服务模式在农  相似文献   

2.
一、活动的背景 深圳市妇联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提供家庭服务。  相似文献   

3.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培育是我国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主要方式。广州市越秀区是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越秀区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幸福越秀"为主题,整合街道社区教育资源,发掘、培育一批具有越秀本土特色的社区学共体为载体,加强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以社区学习共同体吸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和品牌影响力,推进基层治理不断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自2018年开始在全区逐步建立47家社区"时间银行",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提高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推动建立居民协商共治、邻里互助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和新模式. 让社区"动"起来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人.  相似文献   

5.
张庆  陈燕 《社科纵横》2011,(9):44-46
现代信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心理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严重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社区服务中采取预防措施是控制心理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个体、社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理解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构建社区生态型心理健康服务的教育模式,可以成为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为创建文明社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曹志刚 《社会工作》2015,(2):41-47,126
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独立性、稳定性和专业性问题,必须在它的服务理念中明确在社区工作中可以建立不同的服务层次,以此来扩展其服务支持途径,进而在不同的社区中丰富和扩展其服务方案,赢得所在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服务中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为社区生态的整体变迁做出贡献。在推动社区建设的同时,也为服务中心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的背景深圳市妇联南山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于2008年4月29日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提供家庭服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南山区许多居民产生灾后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缺乏表达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社区建设在近期的主要目标应当是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和社区意识,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以及培养居民互相关怀的传统美德。配合这一目标,社区工作必须摆脱传统工作思路的限制,在工作手段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母亲教育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它以科学育人与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对促进家庭、邻里和谐,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推动民间力量的发育上都有积极作用。它既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实践领域,同时也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尹志超  刘芳 《社会工作》2009,(14):48-50
社区建设在近期的主要目标应当是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自治能力和社区意识,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以及培养居民互相关怀的传统美德。配合这一目标,社区工作必须摆脱传统工作思路的限制,在工作手段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母亲教育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它以科学育人与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对促进家庭、邻里和谐,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推动民间力量的发育上都有积极作用。它既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实践领域,同时也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9,(13):17-17
为使集中教育工作更切合分级分阶段矫正工作,更贴合广大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需求,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宝山工作站联合张庙街道等多家社工点,通过整合集中教育资源、统一集中教育内容、调整集中教育流程的方式,探索实施分阶段、分类别、个性化的集中教育模式,简称"分阶段集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单位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办社会”管理格局仍深深影响着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本文以广州市D社区为个案,从文化、组织体系、社会资本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单位制给社区服务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社区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以多元化参与为基础,在现阶段尤其应当重视非营利性社区服务组织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社区健康教育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在健康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广州市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直通车"的实施,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教育中,探索出有效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健康直通车"项目实施成效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立足广州,坚持以"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服务理念,实施"一核、双体、三级、四方"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社政"创新模式,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学校和社区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前两者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社区这个层面的作用并没受到充分重视。针对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的缺失,本文以广州市仁爱社会服务中心主办,粤港社工系师生策划和实施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为案例,探讨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唐代兴 《唐都学刊》2013,29(2):43-48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代境遇中,以道德和美德为基本内容的伦理教育,要卓有成效地展开,首先应该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的互动平台,遵循人生奠基、生态整体、广博博爱和全面慈善等基本原则,整合实施伦理教育,引导人学会成就自己、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善待自然、敬畏生命、担当责任,既践行道德生活,又追求美德作为.  相似文献   

16.
雷杰  黄婉怡 《社会》2017,37(1):211-241
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中国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体系及其背后的判定逻辑。本研究运用“模糊德尔菲法”的设计,让广东省高校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参考英格兰、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专业能力,选择其中他们认为对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重要的指标。结果显示,共有价值伦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等3个层面,合计24项能力指标被纳入本地的能力体系。经过分析这些专家判定逻辑,本研究还发现该能力体系存在“实用专业主义”的倾向,包括“犬儒思想”“去政治化”和“技术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缺失状况和特点,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中心,以家庭和邻里支助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团体和组织资助为补充,以国家和政府政策为保障,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  相似文献   

18.
广州正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的建设。文章从社区教育活动实施主体的角度,阐述了广州社区教育活动的基本状况及特征,提出要提高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实施者的积极性,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仍需要参与各方提供厚实的知识动力和智力、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广州加快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建设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州市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热点为研究内容,系统梳理了广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缘起,总结了广州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经验。  相似文献   

20.
Contracting is a prevalent trend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and social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contracting h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service provision. While local experiments on social service contracting are currently emerging in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contracting are worthy subjects of examination.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is area by focusing on community service provision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ntext of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A street community which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serves as a case study to show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the provis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contracting for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