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岚 《当代老年》2008,(5):18-19
1955年出生的郑建伟是沈阳市人,他的理想是走遍全中国。1999年7月1日,他从沈阳出发,8年间走遍了全国2700多个县市(区),行程10.7万多公里,自费15万元,走坏500多双鞋,打破了连续徒步行走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徒步行走第一人”。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邢鹏 《老年人》2005,(3):16-17
沂蒙山下,有一位乡村教师,他痴迷昆虫生态研究20余年,走遍了沂蒙山区的角角落落。近些年,他考察的范围更大,走的路程也更远。2000年到2002年,他历时167天,考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足迹遍及9省180多个县(市),写成了50多万字的《黄河流域考察记》。从2003年开始,他又踏上了长江流域生态考察之路。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法布尔”的杨同杰。他精心撰著的《走进昆虫世界》一书,被称为我国“第一本关于昆虫的科普读物”。  相似文献   

3.
包丽敏 《金色年华》2009,(10):11-11
又一个少年被打死在特训营。 近几天来,媒体详细为人们展示了他死亡的过程:他被要求进行长达90公里的徒步行走,每当他体力不支想要逃脱,就被几个教官抓回,进行一场被称为“搏击”的拳打脚踢。他被罚站,被扇耳光,被用皮带抽打、木棒殴打,甚至被用脚踩住头。  相似文献   

4.
徒步中华5.1万公里后的“独行侠”陈学伟终于有了爱侣;计划中16万公里的行程尚有11万公里需要这对有情人并肩而行。手挽着手,比肩而行。徒步中华5.l万公里后的陈学伟与都市人极不“谐凋”:长发披肩,胡须飘逸,黝黑粗糙的脸上布满广岁月沧桑,运动衣又脏又破,溅满泥水,那只30多公斤的背包塞满了全部家当,也装满了行路人的苦涩与甘甜。与陈学伟同行者,是他的爱侣,年仅20岁的川妹子何晓蓉c这位又瘦又小、弱不禁风的川妹子是一个月前追随陈学伟踏上征途的_-一路餐风宿露,川妹子也成了“神行太保”。余纯顺对他说:“等我倒下去的…  相似文献   

5.
谢云辉 《老年人》2004,(12):12-14
他是农民,却创造了奇迹———4年养活1万多尾小鲵幼苗放归山林,使湖南祁山成为世界最大的中国小鲵基因库。他被誉为“保护中国小鲵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25年,他翻山越岭,每年至少有150天在苍凉孤寂的太行山深处独行,足迹踏遍100多个村庄,行走12.5万公里,可重走长征12回,环绕地球3圈多。 25年风雨无阻,他走村串庄先后为农民放映3000多场,平均每年120余场,每3天一场。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放映员——张月平。  相似文献   

7.
芳汀 《老年人》2003,(7):14-16
如果到农村走几趟,你会惊异地发现,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只知埋头种地了,而是热心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向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看看几个老年农民办起的家庭图书馆,也许你就会大有一番感慨。抄书凑起来的“应农图书馆”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有个“应农图书馆”,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办这个图书馆的,不是哪个文化事业单位,也不是先富起来的老板,而是一个76岁的老农民。他叫胡应龙,乡亲们平日里叫他“应龙爹爹”。“应农图书馆”办有8年多了,馆名既谐应龙爹名字的音,又取“适应农民”之意。图书馆藏书3.5万多…  相似文献   

8.
<正>我感动天,感动地,怎么感动不了你?深更半夜,交警在高速公路上巡逻时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以为是有人遭遇车祸,赶紧上前查看,却发现居然是个大活人,而且睡得正香。交警经询问得知,小伙子今年23岁,江西九江人,身体健康、精神正常。几天前,他从九江老家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徒步行走,晓行夜宿,已经走出了100多公里—为的是找回爱情。  相似文献   

9.
潘德军 《现代交际》2002,(12):18-20
2001年10月,设在上海的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升级成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顿时引起世界IT业“眼球”的关注。新全球技术中心现有400多名员工,领导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总裁就是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年方四十的唐骏。 绝顶聪明 注重实践 大学时的唐骏经常走“野路子”,跟一般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但他知道,人要在实践中探索才能有大的发展。 唐骏掘到“第一桶金”,只是因为他比别人多动了点脑筋。20世纪90年代初,卡拉OK风靡亚洲,唐骏灵机一动,开发出了卡拉OK机为演唱者计分的功能。韩国某著名集团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买断专利。当年的唐骏只是书生一个,结果傻乎乎地签了字,拿到了第一笔财富——8万美元。唐骏  相似文献   

10.
南辕北辙     
有个人坐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一个路人说他要去楚国。 路人就问他:“你要去楚国,应该向南走,怎么向北走呢?” 那人回答说:“没有关系,我的马特别好!” 路人告诉他:“你的马虽好,可你走的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那人又说:“没有关系,我的路费很多!” 路人又说:“你的路费虽多,可你走的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那人无所谓的说道:“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好!” 路人听了,哭笑不得,不禁感叹道:“这人的马越好,路费越多,车夫技术越好,离楚国也就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只有6个手指头的残疾人,却以精湛的技艺攻克了世界级医学顽症骨髓炎,36年来接治中外患者15万多人,为3万多名被一些医院建议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他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却摘取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为全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站到国际医学讲坛上讲授“杨式疗法”…… 他就是先后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 等光荣称号的山西省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12.
大教授与"湘黔滇旅行团" 1938年初春,在由湖南经过贵州进入云南的崎岖山路上,有一支学子队伍在艰难跋涉."七·七"事变后,由北大、清华、南开撤出的1600多名师生,辗转到达湖南,在长沙临时大学继续学业.可仅仅3个月,日寇南进,眼看长沙不保,当时的教育部决定,所有师生再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多数师生都是坐火车、轮船走的,可也有336人是徒步入滇的.他们号称"湘黔滇旅行团",历时70多天,行走了3600华里.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法国大革命125周年纪念日,也就是1914年7月14日,比尔·波音先生第一次体验了乘飞机的感受。他的这次“兜风”改变了世界航空史的进程。波音先生决心要消除乘飞机时令人恐惧的感觉,他立志要发展出舒适可靠的飞行器。从他首次乘飞机至今已整整80年,由他创立的波音公司已向全球提供了7000多架民用及商用飞机,其中最有名的波音747于1969年诞生,由600万个部件组成,可载客366人。1988年继而推出747—400型,载客量又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世上同一天走了两个老人,天堂却因此多了一对厮守的人。 这一天,广东省中山市一位叫郑庆逵的老人,在告别人世的最后时分,依旧像近半个世纪里一直以来那样,恋恋地呼唤他的老妻:“婶婶,婶婶。”而仅仅半个小时后,他的“婶婶”不堪悲痛,也追随他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之一的姜德志,接受《检察日报》专访时分析贪官的共性,披露了一个“制度因素”。他认为官员贪污腐败固然有主观因素,但制度因素不能忽视。权力过分集中,又失去有效监督,使一些握有重权的官员贪欲高度膨胀。他列举出几个例子——慕绥新说:“我当了市长以后,没人管,成了党内个体户,如果有人经常管我,不至于走到今天。”成克杰竟然能号称“壮王”。广西南宁一块黄金地段本来已有规划,他一句话就能改变。光这个工程,他就收贿2000万元。王怀忠在任阜阳地委书记时,就把自己视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他说,按阜阳1300万人口计算,他就是世界上第58位总统,并称“阜阳是我王家的天下”等等。  相似文献   

16.
幽默     
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经过了1年的评议,于近日公布了世界最佳幽默。这一研究项目取名为“笑实验室”,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对幽默问题最庞大的科学研究计划。英国科学促进协会通过一个网站向全世界征集笑话,并让网民根据可笑程度评级。总共有来自70个国家的4万多个笑话参加了评选,有200万人投了票。 最终获得世界第一的笑话是: 两个猎人正在森林中狩猎,其中一个突然晕倒了。他看上去已经停止了呼吸,眼睛朝上翻着。另一个猎人掏出手机,拨通紧急求助电话。他气喘吁吁地对接线员说:我朋友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员用冷静和宽慰的语调回答说:放松一点,我能够帮助你。首先确定一下他确实是死了。一阵沉默过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相似文献   

18.
“徒步青云”与登楼益寿吴国隆现在,大批高楼拔地而起,居住高层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为这“徒步青云”而苦恼,但如从健康角度上说,登楼梯却可延年益寿。登楼需较大地向上用力,不但腿、臀的活动幅度大,而且腰腹和颈部都有相应的紧张度;据测定,登楼梯消耗的热量,比...  相似文献   

19.
“空中飞人”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183;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全神贯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20.
1.不善方辞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有次他邀请了8位客人吃饭,约定的时间已过,只来了6个人,等了老半天,那2位还是不来,甲等得不耐烦地说:“该来的为什么还不来?”6位客人中两位听得不对劲,相互耳语,“如此说法,应是不该来的都来了,那我们走吧!”于是他们两个人便起身走了.甲眼看着走了两位,急得向另4位说:“你们看,不该走的劫走了。”那4位客人中,有两位听了也不舒服,彼此商量着:“照他这样讲,就是该走的不走,我俩也走吧.”甲一看只剩下最后两位客人,急得大声叫道:“我又不是说你们俩。”那最后两位客人一听,很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