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国情的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这是“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对国情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应用这个框架,本文分析了经过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变化。分析表明,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为工业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实现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要求选择新的战略,在技术进步战略方面,应重视战略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加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重化工业也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三次产业要有新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三者相统一的角度,研究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尤其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即“三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对我国“三化”进程的影响是深远重大的,其中在工业化方面,跨国公司主要从产品、产业、技术这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线路“产品产量增加→产业结构提升→工业技术进步”,来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由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化;在市场化进程方面,跨国公司重点从企业、政府和生产要素这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的线路“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生产要素市场化”,来推动我国市场化进程由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阶段向逐渐成熟阶段转化;在国际化方面,跨国公司从贸易、市场、投资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线路“贸易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来推动我国国际化进程由单向开放型阶段向全方位开放型阶段转化。研究结果还表明,跨国公司对我国“三化”进程的影响也具有复杂性,一些方面还存在潜在的负面效应。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印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1991年印度新的经济政策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两个发展中大国开启了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进程。经济对外开放意味着两国将外部市场作为一个新的自变量置入本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开放的初始阶段,外部市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两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中国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制造业渡过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而印度走的是非传统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服务业,来拉动经济增长。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将步入由国内市场来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将会继续沿着工业化的标准进程前行,而印度仍处于外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也就预示着印度的服务业发展仍将持续一定时期,同时印度将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启动传统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崔岩 《日本研究》2004,(2):39-47
我国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力图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发展,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活力,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工业区域的发展角度看,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涉及到产业区域建设、企业体制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布局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夏忠臣 《学术交流》2012,(7):139-142
中国的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鉴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消费理念难以转变、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现实,实现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要勇于通过自身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形象的树立,承担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遇到了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体制约束、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约束。产权制度改革久突不破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最后障碍,将来中国最大的危机是能源危机,在推进城市化、工业化改革的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是结构性失衡问题。因此,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分别切准每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抓住症结点予以突破,带动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支配下 ,甘肃省城乡经济关联度低 ,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负集聚效应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慢 ,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 ,应借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经验 ,推动城乡产业战略转型 ,改进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负集聚效应 ;应处理好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 ;应结合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以县域工业化为重点 ,以工业资本和模式改造农业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6%,工业只占整个产业的12.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广东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可喜成就.目  相似文献   

10.
论新型工业化中的主导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津 《求是学刊》2003,30(4):52-56
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必须是新型的工业化 ,而不能延续传统的工业化概念。在新型工业化实现的过程中 ,鉴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复杂状态 ,我国可以有多种路径的选择。但是 ,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时代 ,从联接国际市场的必然趋势看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将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为主要的路径选择。我们应确认信息产业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主导产业 ,是经济全球化之中资本运动的联络点 ,因此 ,借助于这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 ,我国可以在经济转轨的同时 ,顺利实现既定的工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