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墨周庄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开篇点题,一句话总括了周庄的特点。)在久远的过去,周庄是四面环水的,进入周庄的方式只能是行船。出去的方式必然也是行船。网状的水巷便成了周庄的道路。道路是窄窄的,但通达、顺畅,再弯的水道也好走船,即使进出的船相遇,也并不是难办的事情。眼看就碰擦住了,却在缝隙间轻轻而过,各奔前程。  相似文献   

2.
古镇周庄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这里四面环水,粉墙青瓦依河而建,“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小桥、流水、人家,清静幽雅的氛围,“世外桃源”般的感觉,吸引着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游人。导游介绍说,“以水为魂”的周庄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的怀抱,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当时的周庄地域偏狭、人烟稀少仅仅是一个小村落,旧称“贞丰里”。北宋元礻右元年(1086年),一位信奉佛教姓周的迪功郎,将两百亩庄田捐赠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其所赠称作“周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贞丰里”这…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原汁     
谁的眼前都放着一杯水。 那是真正源自洌洌山泉的水,含着山的赤诚,流着泉的激情,映着天的纯净。 那水,是我们生命的原汁。好多时候,我们为了各种各样的渴望和五花八门的需求,在自己这杯原汁中渗入了形形色色、混混沌沌的杂质,让自己合乎别人的口味。  相似文献   

4.
汪亦 《今日南国》2008,(15):22-22
距江苏省昆山市西南百余里,是闻名遐迩的水乡古镇——周庄。 离周庄越近,心也跳得越厉害。仿佛古时娶亲的新郎,就要揭开盖头一般紧张,盖头之下的周庄,又该是怎样一种韵致呢?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没有去过周庄,就不知道江南的美。有人说,要知道江南的美,只有去周庄。梦里的周庄,总是那样的纯美、古典,氤氲着江南的细雨,  相似文献   

6.
天堂回韵     
壹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的流动得缓慢,使我看不出它是从何处流来。又向何处流去。仔细辨认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但这种流动是盲目的、自由的,它们往东去了一阵子,就会猛然折回头再往西去。水形成它们的快乐。在这种盲目和自由中一点点长大,并带着如我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成云水性     
段奇清 《社区》2012,(5):46-47
人最亲近的是什么?是自然。 说起自然,又是什么会总萦绕着人不去呢?恐怕不用想,那就是云与水。生活在南国水乡的我,只要来到户外,举目,便有云水映满我们的眼际;侧耳,就有云水充溢我们的耳鼓;嗅一嗅,云水之味扑鼻而来……  相似文献   

8.
人生三味     
人的一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表明,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9.
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体现,水用具是人水关系的重要媒介之一,它是人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明创造出来的。水用具不仅具有实际的用途,更承载着文化演进的轨迹。其变化和演进揭示了人类在人水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它的改进和提高更为集中地显示了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智慧。而水用具用途的改变则预示着人水关系已走上精神融合的道路。水用具作为一种器物文化,它的发展折射出,在人水关系的历史上,人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人对水的臣服和敬畏发展到人与水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诗意的周庄     
张峪铭 《社区》2010,(26):34-34
雾霭沉沉,一切仿佛浸在乳中。一路颠簸的车子像乌篷船一样,歙乃着摇进了周庄,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前奏序曲,梦样的水乡小镇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相似文献   

11.
近日,随着周庄国际艺术博览中心的开业,周庄集原创、交流、制作、展示、销售、培训于—体的艺术品交易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长三角最大的艺术品品牌交易市场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胡宁 《社区》2012,(23):12-12
从小就对水心怀敬畏。关于水,印象最深刻的是1969年的“7·5”洪水,那是徽州人至今仍记得的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当时只十岁。亦随着大人在新安江边望水.在一个叫大梅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导读:有一首歌唱得好:“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而父爱更是一滴泪,一滴饱含温度的泪水。父爱没有延长的柔水,没有体贴的温馨的话语,不是随时可以带在身边的一丝祝福,也不是日日夜夜陪你度过的温度,父爱是一滴泪,概括了全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周庄是个人文会奉、英贤辈出的江南小镇。大半个世纪以前,为了实现民主、科学的理想,南社巨子柳亚子同周庄籍社员频繁交往,用文字叙友谊,以诗词论革命,影响甚广。本文即以这些诗词、活动为依据,尝试着去体会南社先辈们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分析他们活动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一、南社与周在本世纪伊始,正是帝国主义列强更加疯狂地劫掠神州之时,内忧外患,国耻难当,周在的不少仁人志士痛感朝廷的腐败和反动,思想逐渐醒悟.费公直与刘三密谋行刺两江总督端方,事败后东渡日本。陈去病和叶楚论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为革命奔走呼号。1909…  相似文献   

15.
乌江水的澎湃涛声依旧清晰可辨,它不停地翻滚着,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无尽的霸王情……  相似文献   

16.
黑白乌镇     
飞扬 《今日南国》2009,(21):46-46
江南水乡古镇,名气大的有周庄,苏州的同里、木渎等。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乌镇。在我的印象中,乌镇是黑白的。到达乌镇的时候,天色已晚,就在一家小旅馆住下。小旅馆房间的墙上挂着一片蓝花布,四角对称。窗帘也是蓝印花布做的,工艺不算细腻,粗放中却溢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周庄的韵味     
步入坐落在白蚬湖旁的如梦一般的周庄,我仿佛进入了梦乡。 脚下的青石板已变得凹凸不平,好像一个个象形文字,默默述说着遥远的故事。青瓦白墙的房屋依傍在碧绿的小河边,岸上的柳树把翠绿的柳条柔软地垂进河里。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7,(4)
黄姚就像你心中的梦,美丽而多情。晚上开车行驶在黄姚,车窗外星光闪烁,黄姚在随车晃悠的梦里,像又一个阳朔或周庄。说它是阳朔或者周庄,有点委屈了它,黄姚不但景色美不胜收,而且还见不到那么多因为“现代化”进程而被人为破坏的四不象建筑,古风犹存,黄姚,还是个难得一见的完整的黄姚。  相似文献   

19.
乌镇风情     
我到过温州的芙蓉古镇,领略过安徽歙县棠樾古建筑群,欣赏过江苏的周庄风情……在阅读过谢冰莹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后,就一直向往着能到这样的水乡去走一走。今年国庆,在妈妈的安排下,我终于有机会走进江南水乡乌镇。  相似文献   

20.
初到南浔     
吉檀 《社区》2008,(26):33-33
初到南浔,正是暮时。微雨开始飘落,整个青石板铺就的长街寂静无声。我本以为,这样一个声名日渐的江南古镇,即使达不到周庄游人摩肩接踵的程度,至少也有小小的热闹,却不料迎接我的,竟是这令我一见钟情的空宁和幽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