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克稳 《船山学刊》2012,(1):112-117
以往对荀子"性伪论"的解释有简单化倾向。"性"就是指自然的本性,"伪"就是"人为"。但荀子文本中另外几个重要概念如"情"、"欲"、"心"、"天"等与"性"密切相关,而且"伪"的内涵还包含了"修"、"文"、"学"、"养"四个相关概念。荀子"性伪论"思想的重要性和核心价值,亦即荀子对人之认知本性与后天践履的强调。这使得荀子"性伪论"思想突破了其政治学——伦理学的范畴而通向美学,集中表现为"欲——乐——礼"三者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分"的论述中。一方面,他通过"天人之分",将人从神秘化之"天"中分离出来,凸显了个体的独立存在与价值,在确保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赋予"他人"以个体的独立性。"他人"对于"我"也是独立的,不能被同一化,因此,"我"与"他人"的关系自然成为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荀子通过人类社会的"明分使群",超越孔孟儒学中"我"对"他人"道德伦理示范的单向维度,提出了具有现代"他人"思想内涵的"我"与"他人"各尽其职、和合相宜的伦理思想。荀子的"他人"思想对于消融当下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荀子故里之争此次"走马黄河",来到临汾市,临汾人说荀子是临汾安泽人,是他们的老乡;来到运城市,运城人则说荀子是运城新绛人,是他们的老乡。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一句"荀卿,赵人也"的记载,遂使安泽、新绛纷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受到《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对韩愈"称道盛德"的诗学观念和模仿《毛诗》的诗歌创作产生过负面作用,而对其"舒忧娱悲"的抒情理论和抒情诗创作却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浅析宋广文有人统计,《荀子》一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篇章涉及心理学问题,《劝学》就是一篇心理学思想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思想极其丰富的专论。"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到了荀子手里开始形成理论体系。"(曾立格:荀子的心理学思想初...  相似文献   

6.
陈光连 《殷都学刊》2010,31(3):138-142
荀子思想刺取诸学而兼融各家,除稷下学宫的治学传统对荀子具有浓厚的熏陶外,稷下学者、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荀子。荀子吸收了稷下学者"法"的思想,也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把礼与法紧密结合,寓法于礼,以礼统法,从而走向与稷下学者及孔孟儒家不同的道德教化道路。而墨家以利言德,荀子以情论德,以利言德则重利,以情论德则重义,这才是荀墨之学的真正分野。  相似文献   

7.
在荀子思想体系中,"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和中心建构。荀子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分"的概念,并在大量的篇章中对"分"进行阐发,明确指出"分"的组织者、实现者是"人君"、"圣人"和"治国者"、"分"的过程中遵守的原则是"礼",深刻揭示了"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谐关系达成的功能:实现群体的高度团结与全面和谐;完成统治者对国家政治的管理;促进社会分工的多样性,行业内部资源优化,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宁。  相似文献   

8.
韩愈把宣传儒道与排斥佛老相联系。其宣传儒道,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恢复中断的道统,而现实目的却在于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其排斥佛老,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而现实目的却在于打击寺院经济以保证唐王朝的赋役来源。韩愈之"道"虽被标榜为纯粹的儒道,但实际吸收了佛、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成分,并非纯粹的儒道。韩愈"不平则鸣"的本意包括抒欢愉之情和抒哀怨之情两个方面,实即儒道的"美"和"刺"。而"不平则鸣"对儒道又有突破:一是儒道重"美",而"不平则鸣"却重"刺";二是儒道对"刺"多有限制,主张"以理囿情",而"不平则鸣"之"刺",却主张哀怨之情的自由抒发。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哲学中,名称问题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在此问题上荀子从命名的初始角度提出了"名无固宜"和"名无固实"的观点;从名称的使用角度荀子提出"名有固善"的观点。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因果历史命名理论认为命名仪式是名称作为固定指示词必然地指称某个特定对象,并提出了实指和用摹状词来固定指称的两种命名途径。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融合是名称理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9):35-40
荀子继孔子之后发挥了儒家的崇学观,但孟子则从性善论的角度并不关注向外之"学",这是荀孟二者之间的巨大分歧。韩愈首倡"道统"说,尊孟而抑荀,被宋明理学家所借用和发扬,孟荀的思想地位遂成云泥。学术史上的汉宋之争,实质上是由荀孟在"学"的问题上的分歧作为内因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11.
李峻岫 《云梦学刊》2010,31(1):25-28
西汉韩婴之《韩诗外传》杂采先秦之经子传说以说《诗》,其中援引最多的当数《荀子》,以致前人多认为《韩诗》为“《荀卿子》之别子”。实则就《韩诗外传》一书来看,韩婴固然在诸多方面受荀子影响,但也吸收了孟子的很多观点,表现出一定的尊孟意识,韩婴在人性论、法先圣等问题上都体现了其兼综孟荀的倾向。在权变观、并田制等观点上则与孟子思想一脉相承。《外传》袭取《荀子》“非十二子”之论而删非思孟之文;引《荀子·儒效篇》而删去“法后王”一段均是出于其尊孟意识,亦是其自身思想倾向之合理要求一  相似文献   

12.
王符的治学指归上通荀学,致其政治思想超逸汉代一般学者。荀子以治学修身为政治根本,王符以此为治政前提。王符以礼法为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是对荀子观念的继承发挥。荀子的礼法关系理论和法治思想被王符继承下来并根据特定的时政进行了发展。荀子以任贤为治政的基础,王符的贤臣准则突出地体现了和荀子贤臣观的承传关系。王符继承和发展荀子学说,不仅由于学术理论上的承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时事使然。  相似文献   

13.
戴金波 《云梦学刊》2014,(4):104-108
韩愈一生多次经过湖湘地区,在多次的湖湘之旅中,首贬阳山及其量移江陵,是其比较特殊的一段经历,这段时间其创作收获颇丰,光是往返湖湘期间就先后创作了三十多首诗歌。这些湖湘贬谪诗描绘湖湘胜景,抒发含冤受屈的愤懑的怨恨,揭露中唐时代的政治黑暗,一些诗歌成为了韩愈诗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荀子《诗》学与先秦"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战国末传道兼传经之儒,其《诗》学与《毛诗》非属同一系统。他一方面阐释经典喻意,推进《诗》的经典权威化进程;另一方面又以《诗》证礼,推进礼的制度化进程。其通经致用的基本精神,为汉代今文学派开启了先河。荀子当撰有"诗传",《荀子》中存有的两种"诗传"的迻录文字,披露了荀子"诗传"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5.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可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前"与"字作连词,后"与"字训为语气词"欤",意谓"孔子很少谈及功利与命运,这是仁德的(一个方面)。"这种解释方式符合孔子"仁"的思想体系,且能从《论语》中找到语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恩萍 《云梦学刊》2010,31(2):99-103
韩愈主要受到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影响,强调生命个体的情感在创作中的动力作用和本质特征。从感性生命第一性出发,韩愈在诗歌创作审美风格上尚“奇”。韩愈深刻地认识到,人的个体生命需要精心地维护,诗文对人的个体生命也具有超脱和维护作用。韩愈将诗文的这种抒情审美娱乐功能概括为“舒忧娱悲”和“以文为戏”。  相似文献   

17.
韩愈虽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关于天命问题的系统理论,但他着重从“天人相仇”的角度充分说明了人类怨天情绪产生的现实根源,为文人诗家抒写因人生坎坷而引发的愤懑之思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依据。受此影响,韩愈的不少诗歌作品在抒发感激怨怼之气的同时,往往诉及上天,从而强化了其作品的情感力量和批评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的力度,并且深刻地影响着韩愈诗学审美思想的形成,改变其观察社会、审视自然的眼光和心态,改变了历来诗家重在刻画自然之美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以自嘲方式写的诙谐俗赋,我们现在见到最早的当推东方朔的<答客难>,它是在荀子<为说者日>和宋玉<对楚王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荀子和宋玉的作品以庄重的回答为主,而<答客难>则夹杂着深刻的嘲谑,这些嘲谑又是通过一种"豁达"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田恩铭 《殷都学刊》2008,29(3):98-102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通过贞元八年(792)的这次科举取士被韩愈等人接受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才有了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发展高潮。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发展从陆贽、梁肃传至韩愈、李观等人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