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劳动"为核心点,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国民经济学立场的揭示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停留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抽象劳动(异化劳动)的辩护上,并与国民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勾连和"共谋"关系。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意境,因此超越黑格尔哲学,仅在纯粹哲学领域进行所谓的"主谓颠倒"是无法达及的;而必然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相关联。总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政治哲学是伴随着宗教批判的基本结束,作为现实批判历史任务的使命承担者出场的。这一哲学出场的特殊语境促使马克思展开了对哲学现实意义的思索,进而提出了消灭思辨哲学的观点和超越"作为哲学的哲学"的命题,得出了实现哲学的革命不能局限于理论的批判,而应立足于现实,在现实中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用革命的实践的方式来进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康德哲学体系通常被解读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统一,或者由"三大批判"所呈现出的真、善、美的内容总括,从而致使人们忽视了其宗教哲学的地位.由于康德哲学的主旨在于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而"三大批判"只是针对"我能够知道什么"与"我应当做什么"的回答,康德在第一批判、书信及晚年的<逻辑学讲义>等成熟著述中则明确提出其宗教哲学是为"我可以希望什么"而设的.因此,只有从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与宗教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康德哲学,才能真正接近康德哲学体系之要旨.  相似文献   

4.
李伟斌 《理论界》2012,(4):92-95
休谟哲学中蕴含着大量宝贵的政治哲学思想。笔者认为,《人性论》中的真-伪哲学的"二分论"可以作为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因为休谟将这一"二分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对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革命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一"二分论"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休谟的保守主义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年为总结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而写的一篇重要经典文献。该文思想内容丰富,文风雄辩优美,实乃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佳作。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宗教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对哲学迫切任务的阐明以及理论同实践相统一的论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6.
宋朝普 《兰州学刊》2010,(11):51-54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罗蒂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哲学的变种,他一方面宣告了西方哲学传统为人类精神活动寻求某个基础任务的终结,另一方面,提出了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的"后哲学文化"。这一理论揭示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融合的趋势,在美国哲学界乃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飞 《兰州学刊》2011,(3):32-36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会通与融合,其根本目的是建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这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共识。与"哲学知识"层面的对话相比较而言,生命价值层面的对话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深层维度。批判传统哲学的泛伦理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虚假生活和资本逻辑对多样异质生活的同化,追求平凡真实的生活是中西马哲学对话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当代性诠释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之理论基点的"感性活动"理论,同时也是解读<资本论>的理论基点;<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感性活动"的辩证法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历史展开,是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的内在结合.立足于<资本论>内在蕴含的哲学批判维度,深度呈现其"历史哲学"蕴义,我们将不仅消弭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后期经济学批判之间的所谓断裂,澄清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也将不再纠缠于<资本论>中的个别理论论断之有效性的无谓争论.从而深度呈现其作为历史哲学文本的批判立场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批判,是指哲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灵魂,出于对人之生存意义、行为方式和终极理想的关怀以及表达这种关怀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或方法。本文从自哲学的批判、对哲学的批判和哲学的自我批判三个向度揭示了哲学的批判,不仅是哲学自身演变和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振兴中国传统哲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从现代价值哲学的视域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价值哲学将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探讨集中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层面 ,也不像马克思的价值哲学集中于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 ,而是将价值批判的主题转向了意识形态批判 ,特别是转向揭示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他们的上述批判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5-30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方法、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等给予了彻底批判与颠覆,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抽象与忽视个人的不满。作为对黑格尔的反叛,克尔凯郭尔将哲学思考的重心转移到了对单个的人、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沉思,开启了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主义之先河。研究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能够使我们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把握黑格尔哲学的遗产以及存在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突破过去单一的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思路,探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建构的影响。认为,自《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开始进入批判市民社会的理论领域以后,英、法、德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于马克思哲学"社会"概念的运思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弄清这一点有助于完整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在建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理论—实践"的相互切入中共同推进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德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基督教的哲学基础所展开的施特劳斯的"实体哲学"与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的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在思辨哲学基地内所发生的哲学之争,其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各自以极端的形式把黑格尔哲学的思辨性历史地呈现出来,从而不仅成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直接前提,而且对于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向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的过渡,本质地超越思辨哲学,开辟全新的哲学境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7.
赵敦华 《江淮论坛》2010,(2):5-13,F0002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终要实现对劳动异化的消除。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一直面临这样一种诘难——他在哲学解释学中没有提供批判的可能性。一方面,哈贝马斯、曼弗雷德.弗兰克、赫尔施、利科等人主张,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缺乏某种类型的批判。另一方面,罗蒂、德里达、杰克.卡普托等人主张,哲学解释学在后现代思想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远,还相信一个答案、一把钥匙、一件事情本身的存在。然而,我们首先必须问:"什么是批判?"一种理论为了给批判的正当性提供支持,需要满足什么要求?在哲学解释学中,正当的批判是可能的,而且,正当的批判蕴藏在哲学解释学的核心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它始终处于批判的立场之上。用这一批判原则来反观我们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若干误区:信仰多于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绝对化倾向;简单借用其它哲学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等等。而要走出误区,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理论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王瑛 《理论界》2009,(11):91-92
"理性经济人"植根于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性思维范式。本文以此种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借鉴两种后续假说尝试提出"社会经济人"。这种转换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更关乎对现实热点的理解,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