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运动中崛起社会的一种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政治思潮.是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新挑战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这一思潮在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不仅取得蓬勃发展,而且走上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这不仅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右翼势力“社会主义终结论”的错误认识,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视角,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有关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在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有些观点把全球化看成是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等,并由此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消亡论,致使某些党员干部也程度不同地发生了“信仰危机”。可以说,如何认识和界定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我们今天能否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切入点。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建立在全球化进程分析基础之上的。特…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东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全球化”这个口号在中国越喊越响。好象它是世界上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新事物。现在,许多人一提全球化,就不由自主地会有两个联想:一是巨大的发展前景,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前者令人跃跃欲试,后者令人谈虎色变。实际上,全球化不是新事物。在西方知识界,“全球化”的代名词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个代名词说明,全球化历史进程至少从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概而言之,全球化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传播,从而不断加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融会与联系。因此,也…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大机器工业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冷战结束以及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化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化已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任何国家、民族均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全球化浪潮之外,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例外.由于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并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因此有人断言: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将全球化看成是社会主义的陷阱,甚至认为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将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彻底胜利,社会主义很快就会终结.  相似文献   

5.
一.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有区别又有共性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不同认识和争议,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从哲学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这一税利的思想武器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概莫能外。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说到底也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既斗争又贯通,形成改变世界格局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是事实上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我们总是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了呢?我们总说社会主义好,为什么苏联东欧人民放弃了社会主义,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怀抱啊?本文主要阐述这些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更加认清世界的总趋势,更加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伟  王文 《管理世界》2019,35(3):1-16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演变,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使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一方面促使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使一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政治上,以主权国家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所隐含的强权政治逻辑,与现代技术、资本发展所需的全球合作之间产生冲突,从而使得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治理赤字等问题。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化中的最大变量,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对人类历史上不同种类共同体的研究和阐释,为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提供了基本立场和研究方法。与西方近代共同体建构局限于国家维度不同的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放理论的核心。本文研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基本宗旨和智慧,是对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思考,其实施路径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不断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改变方案的一个口号。它的产生与当今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是密不可分的。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提出不仅为西方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化问题提供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而且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日益变化、日趋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起到了启示的作用。但是我们应注意在吸取经验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毕竟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产物,必然有其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应加以区别、扬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预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基于效率这一根本原则而做出的科学判断,即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能否使生产力获得最有效的发展来说明资本主义终将灭亡。从而也说明.只有基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能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效率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思想交流也日益频繁,但东西方的竞争却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其和平演变,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观念打着某些幌子堂而皇之的进入了中国大地。在这个思想激荡,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也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用社会主义先进的发展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经提出便成为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不可少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王子朔 《经营管理者》2014,(27):188-18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开始连为一体,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各个国家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向统一也是大势所趋,而我国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不可回避这个现实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经济发展尚不成熟,这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还存在较大的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些障碍形成的原因,并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稳固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因为是由资本主义直接引发的,所以西方学者常常将其等同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仿佛全球化马上就要拆除社会主义阵营的栅栏。其实,全球化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它不仅不能消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了。熨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只能是社会变革,而变革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因此,从长远的历史观点看,全球化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然,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必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牢牢把握历史提供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制度创新,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创造特色,才能后来居上,走上繁荣而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而且极可能是世界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由于冷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新威慑”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也由于全球经济暴露出许多新的矛盾,自然牵动了人们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自然牵动了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种种剖析的关注。这个栏目发表的几篇短文,目的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并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此中的观点是讨论性的,只要是能使我们的思考在阅读后产生一种新的深入,这些短文的作者,将会感到欣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里提出一个思考的框架:1、核威慑战略地位有哪些变化;2、资本主义强国政府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增多了,但对军事手段的选择会继续增多吗?3、西方列强通过民——军一体化只会降低军备成本,社会主义国家应选择怎样的军备战略与策略;4、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开始突出了,这种安全在全球经济中能摆脱大国的危机转嫁而获得一种保障?5、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有哪些至今仍具有十分活跃的生命力,有哪些确是需要予以重新分析;6、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吗?它应有怎样的当代形态;7、科技发展是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加速了它的衰落?8、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的极限是什么?9、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它仅仅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一种产物吗?10、西方民主的症结在哪里?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为什么会在国际事务中显得如此赤裸裸?11、‘人权高于国权”为什么会在西方媒体和知识界中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人权战场的对峙会对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探讨和谐社会的三个主要理论基础的起源。这三个基础我们认为:一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基础的治国稳定思想:二是270年前,从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著作《道德情感论》、《国富论》直至今天福利经济学为基础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的治国思想;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把不同时期的不同阶级和在此之上的不同理论基础进行辩证统一的分析,充分认识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以及存在的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东亚的资本主义与文化──对韩国与台湾不同的企业结构的分析尹保云一.资本主义精神在战后向东亚的转移从总体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时代没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提供充分的条件,资本主义不仅在非西方国家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西方国家也处于R趋衰落之...  相似文献   

17.
王一超 《经营管理者》2013,(24):112-112
在启蒙运动与大航海时代结束以后,当今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纷纷走上了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东方文明在与西方文明交汇之时遭到了致命的颠覆,西方的强势感与东方的危机感此消彼长,本可以独立发展的文明就此打断。伴随着西方世界一个世纪的寻金热、对外掠夺、殖民贸易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宗主国和以东方、非洲国家为主的殖民的国家因千丝万缕的关系,被统辖在这一张大网中。如果说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特质是一种文化建构,那么文化作为行为秩序的载体,也作为影响中枢,是人创的一种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必将是人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岳长龄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词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西方学术界在对全球化这一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论思考方面捷足先登。从80年代以来,全球化概念逐渐弥渗于各种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与我们永别了。神州撼动,举国同悲,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悼念小平同志,无限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我深切感到,对小平同志最好的悼念,就是要继承伟人遗志,以实际行动悼念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干部教育与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鉴于干部素质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矛盾,他把干部教育工作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认识。他把“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研究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孙立平一.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极权主义范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学术界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进行,加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在不断地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